一口氣造1000艘還能自主攻擊?網友:來試試讓你懷疑人生!

在大眾印象中,現代的潛艇都是安靜地獨自潛伏在深海中的獨狼,但是現在美軍卻打算讓他們成群結隊?答案便是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思路。核潛艇是潛艇中的一種類型,指以核反應堆為動力來源設計的潛艇。由於這種潛艇的生產與操作成本,加上相關設備的體積與重量,只有軍用潛艇採用這種動力來源。核潛艇水下續航能力能達到20萬海里,自持力達60-90天。目前全世界公開宣稱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有6個,分別為: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印度的殲敵者號核潛艇在建)。其中美國和俄羅斯擁有核潛艇最多。 核潛艇的出現和核戰略導彈的運用,使潛艇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裝有核戰略導彈的核潛艇是一支水下威懾的核力量。

一口氣造1000艘還能自主攻擊?網友:來試試讓你懷疑人生!

美媒稱美國國防高級計劃研究局的4.6億美元的訂單來建造一款無人水下作戰艦艇來和潛艇一同作戰,幫助潛艇定位目標和發出主動聲吶信號,美專家稱,如果單價合適,採購數量一口氣有望造個1000艘,佈滿整個海洋。未來作戰走向無人化、智能化已經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而在水下無人戰爭中,無人潛航器可以偵察獲得重要信息,而且還可以扮演攻擊航空母艦等水面艦艇或水下潛艇的角色。還記得一年前中國在南海捕獲的美軍無人潛航器嗎?美俄中這場競賽其實已經打響!在美軍的評估中,無人潛航器被認為是未來對航母威脅最大的武器之一。無人潛航器可在航母可能行經的航線上沉入水底等待,直到發現航母的蹤跡後,再伺機發動攻擊。還可以攜帶少量武器、可預先設定進行攻擊。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潛航器將是給未來航母製造嚴重麻煩的武器。

一口氣造1000艘還能自主攻擊?網友:來試試讓你懷疑人生!

從外形上看,一些無人潛航器與魚雷十分相似,那是因為它們可能直接由拆除了炸藥的魚雷改進而來,或者是需要從潛艇的魚雷發射管中釋放,但更多的無人潛航器則針對特定的功能,具有各自獨特的構造。無論外觀怎樣,無人潛航器一般都由骨架及浮體、推進系統、航行控制系統以及探測系統等部分組成,一些無人潛航器上還配有機械手等機構。目前的水下無人潛航器,應用範圍也不斷得到擴充。德國的“海獺”無人潛航器就可以用於近海石油調查、通信線路檢查、軍事應用以及深海探測打撈。澳大利亞研製的“海龜”型無人潛航器,周身安裝了多部掃描聲吶和攝像機,可用於對海底進行實時勘探。日本政府也於2014年投入10億日元經費開發水下無人潛航器,以用於對稀有金屬和天然氣等海洋資源的開發。

一口氣造1000艘還能自主攻擊?網友:來試試讓你懷疑人生!

雖然無人潛航器的前景頗為看好,但是各國發展無人潛航器普遍受到缺乏高能長效電池、指揮控制技術障礙以及回收過程複雜等問題的困擾。可以預見,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髮展,續航能力更強、多種技能集成於一身的水下無人潛航器,必將得到更加飛速的發展。目前,無人化戰爭的發展已經呈現出相對清晰的藍圖,即:空中武器無人化、陸地武器無人化、士兵機器人化以及水上武器無人化。無人機是無人化武器裝備中發展最早,也是成效最大的一類,相比無人機,無人潛艇的發展雖然並不晚,但技術進步上略有滯後。它於20世紀50年代開始研製,70~80年代技術較為成熟,但主要應用於排雷,任務比較單一。上世紀末起,世界發達國家海軍開始普遍關注海上無人駕駛艦船,而無人潛艇的進展速度較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