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建軍節僅以本組照片向英雄致敬!拍照3年後有人已不在


這是一組在2015年抗戰勝利70週年拍攝的老兵照片,如今兩年過去有人已經離開了我們,在世的老兵也都是耄耋之年。當時拍攝了50多位,每到節點性日子,我都會拿出來發一遍,自己都感覺膩了,但還是希望能夠讓更多年輕人看到老英雄的英姿。今天是建軍91週年紀念日,就讓我們再回顧一次老兵的風采。圖為趙雲端,在戰場上獲得多項榮譽。

這是王寶顏老人,拍攝完成後沒多久,老人家就去世了,1945年6月抗戰勝利前夕入伍。

這是陳道顯老人,在部隊中任職司藥長等職,榮獲獨立功勳榮譽章和解放獎章。

這是晁岱玉老人,1922年3月出生,早在1936年6月就入伍,參加過淮海、上海、抗美援朝等戰役,榮立三等功。

這是崔蘭馨老人,曾追隨楊國夫司令員開赴東北,解放海南島中加入渡海先鋒營,還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後轉業地方。

這是高其煊老人,從送情報的“小八路”開始,逐漸成長為真正的軍人,1946年7月,戰鬥中負傷後,被評定為三等甲級傷殘軍人。負傷後的10年時間裡,他每隔幾天吐血一次,直到吐出了胃裡的彈頭。

這是高英才老人,1944年入伍,主要參與了山東軍區大反攻、四平戰役、解放長春、解放瀋陽等戰鬥。

這是賈孝山老人,1945年5月入伍,從一名戰士成長為班長、排長、隊長、連長、參謀長,前後經歷過8次戰鬥,榮獲一次二等功。

這是當時拍攝的為數不多的女兵劉桂香老人,1944年8月參軍,後響應號召1948年復員。

這是婁志平老人,1952年復員後一直在農村生活至今。

這是潘長泰老人,相比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立下的赫赫戰功,他退伍後為無名烈士守墓40年的經歷更廣為人知。

齊玉城,1945年參加對日全面大作戰,1952年,抗美援朝結束後回到地方參加建設,一直在農村生活。

這是孫家會老人,1928年出生,,1941年參加黃驊任司令員的冀魯邊區支隊,被評為二等乙級傷殘。

這是孫慶堂老人,1922年12月出生,1945年7月15日參加八路軍渤海軍區後勤,榮立三等功一次。1951年調到19兵團65軍195師直屬營入朝作戰,立三等功一次,到1952年整編回國,到華北軍區幹校學習結業後轉業回鄉。

王福金,1927年出生,1943年1月參軍擔任警衛員,在濟南一帶打游擊,參加過萊蕪戰役、魯西南阻擊戰,1949年退伍。

王玉儉,1926年出生,1944年加入楊國夫獨立營,陳戶戰役之後又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抗美援朝,1951年後從朝鮮回國後復員。老人說,“我們這些人,越來越少了,快沒幾個了,國家還沒有忘記我們,我們很知足了。”在拍照時,他刻意整理好榮譽勳章,“這是國家榮譽,不容一點馬虎。”

楊寶申,1925年出生,1949年戰鬥中受槍傷,被評為因戰六級傷殘軍人,跟著女兒女婿生活。

於欽,1924年出生,1943年參軍,之後夜襲駐紮在本地的日本陸戰隊。1944年,跟著楊國夫司令攻打利津、濱縣、無棣等縣城,淮海戰役負傷後復員回家。

張增仁,1924年出生,在1945年的大參軍運動中正式入伍,有幸見證了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歷史一刻。在抗日戰爭中,張增仁參與了四次對日戰鬥,在炮火中經歷了那段黎明前最黑暗的時期。

周廼春,1927年出生,1945年正式入伍,親歷多次戰鬥,作為離休幹部,2013年被當地評為“濱州市模範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