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南鄉尚德堂:歲月如流 浮華依舊

桂平有這麼一個地方,自然、古老、少雕琢、不喧譁,任憑風吹雨打,四季更迭,永遠慢悠悠、淡淡然,幽雅如故,靜寂依舊。

桂平南鄉尚德堂:歲月如流 浮華依舊

它就是浸潤人文足跡的桂平宮廷建築——尚德堂

桂平南鄉尚德堂:歲月如流 浮華依舊

宮廷式建築

南鄉村也走出過許多文化人、生意人,但不論多麼忙碌,他們始終牽掛著村裡那組以尚德堂為代表的清末豪宅大院,究竟那組宅院有著怎樣的風采和價值?

桂平南鄉尚德堂:歲月如流 浮華依舊

尚德堂,別名寺堂莊,又名“南鄉大屋”。離市區82公里中沙鎮南鄉村內,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南鄉大地主韋寺堂所建。 該建築群規模較宏大,坐東向西南,平面佈局稍呈長方形,佔地面積達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6634.80平方米,可分為三個部分,正廳堂是中間部分,也是大屋的主要建築,又分為前廳、中廳和後廳,均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各廳之間有天井相隔,後廳設神龕,逢年過節和祭祀等儀式都在這裡進行。

桂平南鄉尚德堂:歲月如流 浮華依舊

在偏遠的廣西南部山區,怎麼會立起這麼一幢故宮風味十足的豪宅大院呢?原來,尚德堂始建者韋學通是從南鄉走出去“闖世界”的士紳,曾為朝廷押送貢銀,還受到過光緒皇帝召見。紫禁城裡巍峨的殿堂讓這位解餉官眼界大開,心馳神往。返回南鄉後,韋學通按記憶中故宮的建築模式,著手興建了尚德堂。

桂平南鄉尚德堂:歲月如流 浮華依舊

站在正門前,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門匾上“尚德堂”三個大字。由京城大書法家沈尹默書寫的對聯立於兩旁,“尚能綿世澤,德可振家聲”,遒勁有力,勢如松柏,這副對聯,如今已成尚德堂的“鎮堂之寶”。

桂平南鄉尚德堂:歲月如流 浮華依舊

時光流轉,尚德堂的青磚牆依舊光滑。細看,原來建造者在磚牆上刷了一層厚厚的青色灰漿。

桂平南鄉尚德堂:歲月如流 浮華依舊

殿堂裡鋪設的水磨石地板磚,至今仍嚴絲合縫,極其平整。據說,為了確保質量,韋家令工匠每日打磨、鋪設三塊地板磚,不得少也不得多。

桂平南鄉尚德堂:歲月如流 浮華依舊

尚德堂從韋學通始建,到其子韋如琢續建,再到其孫韋嗣棠、韋紹棠最終建成,歷時達24年之久。韋紹棠曾留學日本,他的二樓廂房採用日式風格。

桂平南鄉尚德堂:歲月如流 浮華依舊

桂平南鄉尚德堂:歲月如流 浮華依舊

桂平南鄉尚德堂:歲月如流 浮華依舊

桂平南鄉尚德堂:歲月如流 浮華依舊

芝蘭飄蕩芳香

如果說尚德堂是南鄉村清末豪宅大院的代表,那麼芝蘭莊就是對它的續寫。芝蘭莊是韋學通四弟韋學俸始建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的一幢大宅院。因正門左側立有當年朝廷所賜“大夫第”石碑,村裡人又將這座宅院稱為“南鄉大夫第”。

桂平南鄉尚德堂:歲月如流 浮華依舊

也許是當年施工時不像尚德堂那麼嚴格講求質量,如今的芝蘭莊顯得有點破敗了。然而,陳牆裂壁之間依然“芝蘭飄香”——莊園中隨處可見的壁畫、浮雕,風韻依舊,光鮮猶存。

桂平南鄉尚德堂:歲月如流 浮華依舊

桂平南鄉尚德堂:歲月如流 浮華依舊

桂平南鄉尚德堂:歲月如流 浮華依舊

桂平南鄉尚德堂:歲月如流 浮華依舊

芝蘭莊的壁畫,多以吉祥圖案為題材,梅蘭菊竹、花鳥魚蟲、仙鶴古松、福鹿麒麟……形態生動地怒放,奔走於簷宇之間。

純西洋風格的“松柏莊”

大概是從小受祖父影響,韋學俸之孫韋星奎在成家立業時,不願意再困在壁壘森嚴的芝蘭莊裡,而是在村頭另建起一座純西洋風格的莊園。有感於周邊松樹傲骨崢嶸,韋星奎便為莊園取名“松柏莊”。

桂平南鄉尚德堂:歲月如流 浮華依舊

松柏莊

桂平南鄉尚德堂:歲月如流 浮華依舊

松柏莊內羅馬柱和弧形拱門,典型的歐式建築設計風格。

松柏莊由羅馬風格券拱式主樓、亭閣式“憩閣”兩組建築組成。主樓樓高兩層,二樓廊道上一字排開10條藍灰色羅馬柱,氣派豪華。

如今的南鄉人依舊對這組略顯荒蕪卻氣勢仍在的建築群充滿感情,他們早已在情感上把莊園視同自己的精神家園,為莊園的興廢存亡擔憂,為莊園的開發利用奔忙,對莊園寄予了深切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