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前兩天,一個驚天新聞被爆出來了——

BBC紀錄片被扒出造假!!!

此前,《冰凍星球》、《藍色星球》的紀錄片播出時,就有網友指出片中的部分場景疑似用了電腦技術合成、鏡頭拼接等等。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這一次,英國的《每日電訊》、《太陽報》、《獨立報》更是直接發文,將矛頭指向這個全球最頂尖的紀錄片創作團隊。

炮火當前,BBC也承認了造假。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說起來,造假這事兒,無論在哪個領域都算不上特別稀罕。

這次BBC之所以遭受全網的口誅筆伐,關鍵點在於,紀錄片本身的特殊性。

和其它的影像形式不同,紀錄片最重要的一個特性,就在於一個字:真。

這個一字「真」言,BBC沒有完全恪守。

但一部低調的國產紀錄片做到了——

世界上的另一個我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這是一部曾在央視9套播出的紀錄片。

之所以說它「真」,是因為片中有不少粗糲寫實、絲毫沒有加工的場景。

你在其它國產片裡,絕對看不到這樣的鏡頭。

比如,徒手殺羊。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直播剖腹產。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雪地裸奔等等。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但,這又不是一部靠粗獷和獵奇的畫風來取勝的紀錄片。

注意到海報中的大字了麼:1990年10月5日。

這是此片主角楊帆的生日。

楊帆騎著一輛摩托車,從北京出發,走遍了世界各地。

而他的目的,則是尋找全世界和他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記錄他們不同的生活。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相信大家已經看出來了,這群人就是貨真價實的「第一批90後」

這兩年,他們經歷了各種各樣的定義和標籤,活在一篇篇10w+的微信爆文裡。

可他們的真實生活,真的像文章裡所寫的那樣不堪嗎?

讓我們在記錄片中尋找答案——

第一個和楊帆同天出生的妹子,是蒙古國的芭森扈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影片拍攝時,小芭才二十剛出頭,但她馬上就要成為一個母親了。

放在國內,可能大家會覺得她生孩子的時間略早。

但是在蒙古,她已然算是晚婚晚育人士。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蒙古是一個鼓勵生育的國家。

生1個小孩,每個月國家會發補助(約人民幣140元);生4個以上,不僅能獲得“偉大母親”的獎章,獲得更多的補助。

3年內,小芭生了2個小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

畢竟,大學畢業的她,每個月靠賣書報掙的錢也不超過600元。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小芭的老公,和他同歲,從事的是一份修鞋的工作。

報酬同樣算不上太多,甚至為了攬更多的活,還得和妻兒分居。

這小兩口的生活,幾乎可以用「貧賤夫妻」來形容(無貶義)。

但是在他們身上,你卻絲毫看不出「百事哀」的狀態。

用小芭自己的話來說——

每當看到孩子

就能給帶來一種家庭的幸福感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對於小芭來說,早日組建家庭是她的人生選擇。

而對於同一天出生的謝爾蓋

來說,他的選擇則是專注於自己的學業。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小謝是俄羅斯人,一個典型的學霸。

成績優異,獲得過大學裡的機器人大賽冠軍。

但,他又不是那種只知道學習的書呆子,課餘生活相當豐富。

他非常喜歡RAP,自己創作過不少說唱歌曲,是學校裡頗有名氣的歌手。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小謝自小在鄉下成長,家庭條件並不優越。

他的200多首原創歌曲,都是在家裡的農家院子裡完成的。

攝影老炮兒楊帆心血來潮,想給小謝在這裡拍一段mv。

你別說,最後拍出來的效果還有模有樣的。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提及以後的打算,小謝表示會以所學專業為重,但仍然不會放棄對說唱的熱愛。

當然,如果能同時兼顧二者,那自然是最幸福的生活狀態。

和小謝相比,住在比利時的馬丁就沒有那麼幸福了。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馬丁患有妥瑞氏綜合症,也叫抽動穢語綜合症。

病發時,會不由自主地抽動肌肉,以及不自主地發出怪聲。

看過電影《叫我第一名》的人,對這種病一定不會陌生。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這是一種相當複雜的精神科疾病,幾乎不能被治癒。

而患病的馬丁,一生的命運都被改寫了:

飲食上,他不能吃豬肉、肌肉、魚、糖類等食物,也不能喝酒、可樂、咖啡等飲料。

一年365天,一天3餐,他吃的都是同樣的食物:由各種穀物做成的大餅。

不僅如此,他每天還要喝大量的純淨水來清潔內臟。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慘嗎?非常慘。

更慘的是,他還曾一度被病魔擊倒意志,瘦到只有46公斤,瀕臨死亡。

在母親的細心照拂和鼓勵下,馬丁終於振作起來。

他日復一日地堅持健身,強健體魄,練就了一身結實的肌肉。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不僅如此,他成立了自己的“萬能鑰匙工作室”,在油管上發視頻逗大家開心。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除了上述這3個人之外,《世界上的另一個我》還記錄了另外十多個出生在1990年10月5日這天的人。

每一個主角都經歷著真實的快樂,當然,同事也都揹負著各自的苦痛。

生活的壓力、學業的重擔、疾病的困擾……

這些大大小小的重負,相信每個屏幕面前的人,都曾經經歷或正在經歷吧。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說到苦痛,我想插一句嘴,向大家提個問題。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現在的日子,是越來越難過了。

隔三差五,網上就會冒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文章來diss你幾句。

尤其是近年來,這種勢頭越來越猛,各個年齡段的人都難逃此劫——

對80後的拷問。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為90後貼的標籤等等。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往近了說,最近就有一篇文章刷爆了朋友圈。

標題叫做: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文中以摩拜創始人,80後美女胡瑋煒的成功為例,用恨鐵不成鋼的筆觸,表達了對不爭氣的「同齡人」的diss。

有沒有發現作者的套路?

首先,列舉一個和你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其次,說明她有多麼成功;最後,再用一個對比來說明你有多麼失敗。

看似一碗非常好的毒雞湯,但你有沒有深入地想過——

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人,和她的相同點就僅僅是同齡人而已。

任何拋開家庭、出身、運氣來談論和對比成功的人,都是耍流氓。

如果按照這種思路,溥儀3歲登基,莫扎特5歲創作出世界名曲,甘羅12歲為上卿,慈禧26歲垂簾聽政……

你是不是已經被同齡人拋棄八百遍了?

韓寒對此文的駁斥中,有一句話我認為說得很到位:

(這篇文章)不光光是在販賣焦慮,而是在製造恐慌。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但我還想補充一點:

它不僅製造了恐慌,而且還製造了迷茫。

對一個正在奮鬥中的人來說,迷茫往往比恐慌還要命。

恐慌會減慢你前進的步速,而迷茫會讓你懷疑前進的方向,打亂一個人成長的節奏。

因為迷茫,在該發育的時候,卻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擔心自己是否會輸,最後的結果就是錯過發育時間。

而這也正是我想把這部紀錄片推薦給大家的原因——

此片導演楊帆,就完全是一個站在「迷茫」對立面的人,他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前進方向相當篤定:

從小愛好旅行與寫作,立志成為一名電影導演。

13歲退學,15歲拍出了第一部紀錄片。

20歲,拍了一部以姚明為主角的紀錄片《賽季》。

21歲,他忽然冒出拍“另一個自己”的想法。

於是他騎著一輛國產摩托車,從北京出發。

先後途經蒙古、俄羅斯、芬蘭、冰島、愛沙尼亞、比利時等國家,歷時兩年半,完成了這部紀錄片的拍攝。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不僅楊帆,片中的每一個人皆是如此。

他們是「第一批90後」,卻沒有被各種標籤所裹挾。

他們是「同齡人」,卻沒有陷入「被拋棄」的誤區。

他們活在自己篤定的選擇中:

選擇組建自己的小家庭、選擇潛心於學業、選擇與病魔作鬥爭……

當現實社會變得越來越浮躁,各種荒誕的爆文甚囂塵上時,這部記錄片可以說是打了它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央視這片來打臉了

當然,這個世界從來不乏創造奇蹟的偉人。

這篇文章,也不是為那些不思進取、自甘墮落的人找藉口。

我想說的是,大多數人拼盡全力,度過的其實都是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都有意義,但在別人看來或許“平凡”的一生。

只是,這種平凡並不妨礙我們將生活過成自己選擇和喜歡的樣子。

最後,還是用韓寒的一句話來結尾吧,與君共勉。

"生活不是攀爬高山,也不是深潛海溝,它只是在一張標配的床上睡出你的身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