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罪惡的「快樂肥宅水」|可口可樂帝國

充满罪恶的“快乐肥宅水”|可口可乐帝国

充满罪恶的“快乐肥宅水”|可口可乐帝国

肥宅快樂水,今年的網絡流行詞之一,該詞指的是“可樂”,大家都知道喝飲料是非常的增肥的,因為含有大量的糖分和食品添加劑。

該詞最早出現的時間2018年的3月份,最先走紅網絡是由於微博上網友@臘雞哥哥發佈的一個段子內容如為:既然喝水都胖,那我幹嘛不喝可樂? 就有網友評論可樂為肥宅快樂水,快樂快樂就好。

若非《可口可樂帝國:一部資源掠奪史》一書的解釋,大概很少人想到,唾手可得的飲料背後,有著如此曲折的故事;看似尋常的飲料之中,竟然消耗了大量資源,並且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危害健康的問題。

可口可樂的另一面

張 宏

正如人們見到的那樣,可口可樂在樹立“無私奉獻”的企業形象方面投入很大。1886年,佐治亞州的藥劑師約翰·斯蒂思·彭伯頓在亞特蘭大的藥店發明可口可樂,聲稱它是一種可以“戒除對嗎啡、鴉片及致幻劑成癮”的“健腦”飲品,喝了可樂,所有心理及生理的焦慮都會無影無蹤。

起初,可口可樂公司宣揚其致力於提升公眾利益。多年來,歷任領導者都十分慷慨地將公司的利潤投入到構建一個更美好世界的事業中。彭伯頓的繼任者是阿薩·格里格斯·坎德勒。在他任職的1891—1916年間,因為熱心於慈善事業,在亞特蘭大樹立了很好的聲譽。1907年經濟危機時,他向亞特蘭大房地產市場提供了經濟支撐;19世紀初的一次農業蕭條期間,他向佐治亞州棉農提供了數百萬美元的貸款擔保和一些直接經濟補貼。他去世後,《亞特蘭大日報》稱,“無私奉獻,這個美麗而神聖的字眼,是對他將近八十年的人生最好的詮釋”。

1923年,“可口可樂之父”羅伯特·溫希普·伍德拉夫開始任職,直至1985年去世。他經常匿名出資上百萬美元以捐助世界各地的慈善基金會,並出資幫助亞特蘭大建立了諸如伍德拉夫藝術中心及埃默裡大學等機構。1979年,羅伯特·伍德拉夫及其兄弟喬治向埃默裡大學捐贈了1.05億美元。這算得上是當時對教育機構單筆數額最大的捐贈。

按照伍德拉夫的說法,慈善事業只是可口可樂造福世界的努力的一小部分。他宣稱,可口可樂的銷售才是對世界及自身最大的福祉。畢竟,通過獨立的瓶裝廠、當地的原材料供應商和許多私人零售商,可口可樂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甚至是在世界最窮的地方。正如一位公司經理所說,無論可口可樂在哪兒發展,它都像是一個“觸發器”,促進了各種貿易活動。能做到這一點,其中的關鍵就是外部採購。伍德拉夫宣稱, “可口可樂不是通過整合而減少運營主體,而是通過外部採購讓更多的主體加入進來”,可口可樂正是通過“少做”,為世界做出了更多的貢獻。

可口可樂商業帝國在20世紀後半葉迅速擴張,最開始所聲稱的以低廉的成本獲得高額利潤變得不再現實。《可口可樂帝國:一部資源掠奪史》強調,可口可樂以及像可口可樂這樣銷量巨大的公司,在扮演生產者角色的同時,也扮演了消費者的角色,它們為了生存需要向環境索取各種資源——這導致了巨大的生態需求,為了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長期保持增長,需要所在的地區在自然資源、財政、社會資本方面提供源源不斷的供給。作者試圖證明,“公民可樂”實際上是一個消費者而非生產者。

那麼,可口可樂公司如何通過銷售糖、水和咖啡因的低價混合物,建立起了一個全球性的商業帝國?顯見的答案是宣傳,但背後的真正秘訣,是可口可樂公司將成本和風險轉嫁給供應商、加盟商和政府。在公司100多年的歷史中,可口可樂沒有屬於自己的瓶裝廠、水資源以及甘蔗和玉米種植地。公司精簡的運營結構,使其能從便宜的市政供水和街邊回收系統中獲取利益。它對原材料的大量需求,對供應商和國會議員產生了極大影響。這就是可口可樂資本主義。

書中顯示,可口可樂包裝公共用水為自己賺錢。到20世紀末,可口可樂的生產商和零售商每年要用790億加侖的水稀釋可口可樂糖漿,在罐裝廠作為飲料成分加入的水不到1%。每年生產可口可樂罐裝飲料和農產品消耗了8萬億加侖的水,把可口可樂整個供應鏈算起來,可口可樂2012年的用水量超過了瑞典、丹麥和挪威用水量的總和,足夠滿足20億人做飯、清潔和飲用的日常所需。

其次,消耗了大量咖啡因。早在20世紀初期的進步時代,美國農業部食品化學家哈維·威利就指出,咖啡因刺激了人們的精神強化機制,鼓勵消費者多次購買可口可樂。可口可樂商業版圖的不斷擴大,導致了咖啡種植園面積的上升,而這又引發了生態惡化。20世紀下半葉,巴西農民砍掉了大量原始森林以種植咖啡。薩爾瓦多將30多萬畝土地(接近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變成了咖啡種植園。在哥倫比亞、印度和越南也出現了類似情況。

除此以外,可口可樂也消耗了大量蔗糖。到1915年前後,可口可樂成為全球最大的蔗糖購買者,每年將大約1億磅的蔗糖彙集到消費者的身體裡。到20世紀後期,甜味劑的品種又增加了高果糖穀物糖漿。可口可樂加入了古柯葉提取物,使用了大量的秘魯古柯葉。

在包裝方面,可口可樂消耗了大量玻璃、鋁和塑料,但卻把廢棄物回收系統賣給了政府。2009年,可口可樂公司在南卡羅來納州投資建設了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廢棄物回收處理工廠,媒體大加讚揚。然而,僅僅兩年之後,該工廠就因為入不敷出而倒閉。21世紀初,美國鋁罐回收率在55%左右,而PET塑料品回收率只達到了29%。2012年,將近1000億個飲料容器再也沒有回到回收中心。

過多的糖分也讓可口可樂帶來了人口肥胖的問題。

在我看來,可口可樂消耗了大量的水,但如果做好二次利用和廢水處理,就無需過分指責——因為消費者不喝可口可樂,也會喝水。倒是過多的糖分帶來的肥胖及咖啡因問題、廢品回收等問題更值得重視。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佈了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咖啡因在3類致癌物清單中。有鑑於此,可口可樂必須承擔相應的企業責任。

原文首發《北京晚報》,略有改動

充满罪恶的“快乐肥宅水”|可口可乐帝国
充满罪恶的“快乐肥宅水”|可口可乐帝国

[美] 巴託·J.埃爾莫爾

林相森 張雪媛 譯

定價:68.00元

2018年4月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