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妹子「血小板」、熱血少年「白血球」,科普動畫原來還能這麼拍

最近,一部名為《工作細胞》的科普動畫在彈幕視頻網站嗶哩嗶哩上突然火了,截至目前,其播放量已近4000萬次。

萌妹子“血小板”、熱血少年“白血球”,科普動畫原來還能這麼拍

既然是科普動畫,當然是以傳道授業解惑為主。但像課本一樣灌輸各種知識點又實在無聊,《工作細胞》卻採取了一種新的方式。

《工作細胞》原本是日本漫畫家清水茜的漫畫。2018年1月,日本動畫公司david production宣佈製作其動漫版本,並於7月7日播出,以學生群體為主要受眾。

動畫一開場就是一幕白血球大戰肺炎鏈球菌的激烈場面。為了通俗地解釋各細胞的原理,清水茜將人體比作一座工廠,人身體中那大約37兆2千億個細胞,則是不同崗位上的員工,每天24個小時365天精神十足地工作著,共同為人體正常運轉而工作。有時,面對侵入人體的各種細菌、病毒和寄生蟲,還要隨時做好戰鬥準備。

萌妹子“血小板”、熱血少年“白血球”,科普動畫原來還能這麼拍

但作為科普片,知識點的準確性當然是最重要的。《工作細胞》中所有角色出場都伴隨著名詞解釋。

萌妹子“血小板”、熱血少年“白血球”,科普動畫原來還能這麼拍

而所有角色的設定都以對應細胞的特徵和作用為基礎。比如“白血球(中性粒細胞)”的形象就是一身白色戰鬥裝,戴著感應器的戰士,因為其主要工作是清除從外部入侵體內的細菌、病毒等異物,而負責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紅細胞的角色設定則是搬運工。

萌妹子“血小板”、熱血少年“白血球”,科普動畫原來還能這麼拍

擬人化帶來的趣味性,是這部科普片受到歡迎的重要原因。其中,“血小板”的萌妹子形象最受歡迎。

萌妹子“血小板”、熱血少年“白血球”,科普動畫原來還能這麼拍

當角色們是存在在每個人身體中的細胞,觀看時自然而然產生了代入感。如果將角色的名字換成人名,《工作細胞》就是一部毫無違和感的熱血動漫了。初始T細胞剛開始面對細菌毫無戰鬥力,被活化成效應T細胞後戰鬥力爆表。這一段被處理成了熱血動漫中弱者逆襲的情節,頗能引起日漫迷的共鳴,同時也向觀眾科普了初始T細胞活化這個知識點。

萌妹子“血小板”、熱血少年“白血球”,科普動畫原來還能這麼拍

目前,《工作細胞》更新到了第五話。細胞們也已經歷了肺炎鏈球菌、擦傷、流行性感冒病毒、寄生蟲、花粉過敏等重重考驗——這又和遊戲中的通關一脈相承。

通過這些有點中二又很熱血的情節,《工作細胞》形象地展示了人這個複雜的系統機體裡,各個細胞是如何工作的——那些和細菌的激烈戰鬥,其實是每一個健康人體內的日常啊。

萌妹子“血小板”、熱血少年“白血球”,科普動畫原來還能這麼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