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翡翠手鐲,美!

翡翠在中國的歷史可追溯到明末清初,當時的翡翠由緬甸傳入了中原,受到了封建統治階級的喜愛併發揚光大。翡翠是中國玉石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人愛翡翠、戴翡翠、送翡翠。而說到歷史上對翡翠頗為欣賞的人,便不得不說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對翡翠的喜愛可以說到了痴迷的地步,儘管當時的國庫空虛,國力衰敗,但依然擋不住慈禧對翡翠狂熱的收藏慾望。慈禧太后的翡翠藏品不僅有熟知的翡翠白菜、小黃瓜戒指,更是有一對冰種滿綠翡翠手鐲,在今值7000萬的高價。

翡翠的歷史能追朔到的不是很久遠,僅起於明代,盛於清代,到了今天仍備受人們的追捧,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翡翠的地位可見一斑。而關於翡翠的一些流傳、一些故事更加賦予了翡翠神秘的面紗。在民間常流傳老翡翠之說,那麼這個“老”字是有兩層含義的,一方面指翡翠的年代老,另一方面指翡翠的種老。老翡翠手鐲,就是說那些有一些年代歷史的,而且種質又好的翡翠手鐲。

在中國古代,玉乃是國之重器。翡翠:又名翠玉,是在地質作用下形成的達到玉級的石質多晶集合體。古人認為翡翠本是天上的石頭,可以帶來好運。象徵純潔、太陽、公正、勇氣、和諧以及純潔的精神。

翡翠是一種稀有玉石,很多的人都相信帶翡翠手鐲能趨吉避凶,並且相信翡翠手鐲和其他珠寶不同的,是有靈性的。它高貴大氣,又沉穩低調,那翠綠色的光芒讓人無法阻擋。

玉鐲是我國裝飾佩戴中的大件首飾,選材有翡翠、白玉、青玉、瑪瑙、釉玉、黃蠟石等,正所謂五彩繽紛,美不勝收,但尤以翡翠材質最為珍貴。此翡翠手鐲,材質為緬甸翡翠,圓形,以整料挖璇製成,白色與翠綠相間的色彩,自然明快。內壁光素無紋,外壁浮雕雙龍戲珠紋,輔以回紋。雙龍姿態互相對稱,曲線優美流暢,極富莊重古雅之感。質地半透明,表面油潤亮澤,對著強光觀察,可見其中有其他礦物顆粒的翠色閃光,翠色濃豔純正。經專家鑑定,此手鐲系清代作品,造型圓潤完滿,翠色豔陽清朗,質地細膩堅緻,拋光均勻潔淨,包漿溫和清潤,遠觀寶光瑩瑩,近處觸手溫潤,觀之悅目,撫之悅心,是最適合作為收藏的傳家之寶。

“家有黃金萬兩,不如凝翠一方”,古老俗語道出了翡翠具有極高的珍罕性和收藏價值。翡翠的珍貴和稀有是其生成的自然條件所決定,而物以稀為貴是永恆不變的規律。緬甸出產的寶石級翡翠,生成時期約在六千多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運動板塊構造上升期,生成條件也極為苛刻,由此可見,寶石級翡翠的稀有程度不言而喻。而清代時期的玉鐲很講究雕工藝術和花紋的寓意,像這樣形制古樸,雕刻精細,形象生動,比例協調,秀麗典雅,且寓意吉祥,品質極高的手鐲一向是矜貴難求的,可謂收藏家的尊貴首選。

清代翡翠手鐲,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