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改革,語文成拉分項,內容卻越來越注重傳統文化是好是壞?

前段時間發佈了一篇文章,裡面涉及語文的改革,雖然只是隨便一提,沒想到反響很大,很多看官持批判態度。

前文摘要:19年秋古詩文學習將增加:小學增加87%,初中增加51%。(可能部分地區不會變)

而且隨著不斷調整,最終可能將會取消所有的奧賽加分項目,特別是類似數學的競賽,現在已經在逐步取消了。為了公平,各類體育和評獎評優也將取消加分,最終可能只會有裸分排名,這是一個好的趨勢,畢竟對一些身體條件不好的學生來說帶著濃濃的歧視意味,本來就比常人困難,優越教育水平的孩子還加這個體育分那個評獎分,他已經得到了該有的榮耀,不應凌駕於別人之上,對貧苦家庭和地區孩子來說,這是令人生厭的。這個舉動標誌著國家教育正在向著公平、公正、公開的方向發展。

然而這一系列改革,特別是關於減小數學和理科難度,取消文理分科等等,讓很多家長抱有疑惑:

教學改革,語文成拉分項,內容卻越來越注重傳統文化是好是壞?

隨便截個圖都是意見分歧的,批判佔多數。國家的方向是一方面減負,一方面是也開始從科學文化知識滿堂灌慢慢開始注重文化素質教育了。

據眾多調研和資料查詢,國家著重開始素質文化教育的方向是不會變了。各位看官可以想想近幾年我國社會現象,無論是小悅悅,還是扶老人,盲目追星的幼稚行為、食品安全、藥品安全等問題,還是各種機制下醜陋的人性,無不透露出一個國家素質教育的欠缺。九年的義務教育,教出這些人也是沒有用的,甚至危害一方,所謂不怕流氓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經過十幾年的快速經濟發展,現在經濟日趨放緩,無論從社會還是家庭還是個人發展,注重素質文化教育比任何時候都顯得緊要。與其用病態的教育教出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天才”,過度耗損青少年的精力,或是危害社會的“知識分子”,不如在經濟放緩和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開始慢慢喚起部分國人心中的素養,和文化認同感,還可以順帶解決多年的減負問題。

從我個人角度看,這些措施是對的,不說其它的,就說語文,一個熟悉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五千年精神文明的人,絕不會像現在的高三學生一個個無精打采,閃閃躲躲,氣質上和素質上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而且我不覺得增加幾篇詩文會影響科學知識的學習。只要把握住度,對改變現狀都是有幫助的,無論是好的壞的改變,都是一種嘗試。

各位認為呢?

你認為這一系列改革是好是壞? (單選)
0
0%
我認為好!
0
0%
我認為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