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廣播·不得不說的故事」徵文⑬|「小喇叭」聲中的童年時光

“我與廣播·不得不說的故事”徵文⑬|“小喇叭”聲中的童年時光

“我與廣播·不得不說的故事”徵文⑬|“小喇叭”聲中的童年時光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寶雞人民廣播電臺成立60週年。寶雞人民廣播電臺作為陝西省第一家地市級電臺已經走過了六十年的輝煌歷程。這60年,記錄著寶雞廣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奮鬥。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電臺的發展,不僅見證了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同時也記錄了幸福寶雞幾十年的滄桑鉅變。寶雞人民廣播電臺60華誕之際,寶雞電臺特舉辦“我與廣播·不得不說故事”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徵文活動。

“小喇叭”聲中的童年時光

——我與寶雞人民廣播電臺的故事

傍晚時分,在一曲悠揚的旋律伴隨下,催促我與小夥伴們有如出籠的鴿子,衝向“號角”響起的地方……

白駒過隙,城南舊事。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我還是寶雞郊外的一名無學可上的頑童時,寶雞人民廣播電臺的一檔兒童節目,成為一天最是歡樂的主題。雖然,如今我已記不住電臺的欄目和主持人了,可一幀幀童年時光的片斷,有如衣上的補丁,卻依然光鮮著我甜蜜的追懷,懷念至今。

“我與廣播·不得不說的故事”徵文⑬|“小喇叭”聲中的童年時光

彼時,忙著上班的父母無暇顧及孩子們的活動,我們這族沒有書包可背的“小字輩”們,時常對周圍的鄰里農舍進行騷擾,不是攀爬果樹偷吃美味,就是捉住人家的大公雞、拽光它尾部的羽毛給女孩們製作毽子,導致雞主人的孩子直是埋怨,不會下蛋的“母雞”是不是患上了雞瘟?

由於我們的瞎折騰惹四鄰不安,從而引起工廠領導的重視。不久,生活區的電線杆上安裝了喇叭,一是上下班時播音,有著作息提示的作用,二是在業餘時間播放歌曲,豐富大家的業餘生活。其中,那一檔“少兒節目”,轉移和分化著我們搗蛋的心思和注意力。

“我與廣播·不得不說的故事”徵文⑬|“小喇叭”聲中的童年時光

記得第一次聽到電臺的小喇叭聲音,我對新生事物充滿好奇,針對許多不解的問題,只能求教於比我年齡稍大的小偉:“你知道不知道,這‘罐子’(喇叭)怎麼一會兒有男孩說話,一會兒又有女孩唱歌?”

小偉神氣地把頭仰得更高,說:“你真傻,不知道有人藏在喇叭中嗎?”

我更是迷惑:“我怎麼沒見到他們進去呢?再說那麼高,他們怎麼能爬上去呢?”

小偉不屑一顧:“我告訴你,他們一個個比孫悟空還厲害……”

“那就是說,機槍大炮都打不死他們了?”

“當然。”

“我與廣播·不得不說的故事”徵文⑬|“小喇叭”聲中的童年時光

雖然,我並非深信不疑,但“小喇叭”的魅力無窮是無以言狀的。每天的那個時刻,喇叭下聚集的小夥伴,如春天的白菜蘿蔔。我們收聽童話故事、戰爭片斷,還知道首都北京發生的事情。一位小兄弟更是纏著我追問:“你去過北京嗎?北京有多遠,有沒有太陽遠?”“喇叭裡的人肯定知道我們在聽他們的聲音,所以他們說話說得更好聽!”還有一位鼻涕揩了一衣袖的小弟自豪地說:“我家住在最高樓,等我上學時,我要在窗口上也放一個更大的喇叭,我天天給你們講故事!”最是記得他得意時,小眼睛都彎成了豌豆角,只是他的認真對我們來說是神話,沒少慫恿他讓他父母明天就裝上喇叭,這樣我們都能成為播音員。當然,對於五音不全的玩伴也會戲言:“你沒有喇叭裡的女孩漂亮,你聲音更是難聽死了,如小狗叫喚!”

那次,小喇叭廣播正在興頭,突然天降大暴雨,我與許多各族夥伴沒人捨得離去,雖然人人最終成了落湯雞,但聽完“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人人的亢奮驅逐風雨的肆虐,一顆顆小小的心靈受到一次真正的考驗,有著與戰鬥英雄在硝煙瀰漫中並肩奮戰的體味……

“我與廣播·不得不說的故事”徵文⑬|“小喇叭”聲中的童年時光

如今,看到孩子們幸福的童年生活,喚醒我無限的感懷。無論如何,當年寶雞人民廣播電臺滿盛著我鮮活的記憶,還有與小夥伴共享美好時光的情結,讓人由衷祝福“小喇叭”的聲音世代傳遞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