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長」大同大不同——長葛市和長垣縣發展民營經濟基本經驗探尋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萬川明 張華君 李虎成 董學彥

在河南,流傳這樣一句話——民營經濟看“兩長”。“兩長”是指一南一北的長葛市和長垣縣。這兩個地方雖相隔近200公里,卻不約而同把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作為富民強縣的“金鑰匙”,併成為河南民營經濟飛速發展的典範、標杆和名片。

長葛一地,市場主體近4.4萬戶,全國民營企業500強就有4家,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百強縣市。長垣一地,民營經濟貢獻率佔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的90%,去年財政收入21億元,在2017年度市縣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先進排名中,居全省10個省直管縣(市)第一位。

那麼,為什麼是“兩長”,而不是別的什麼地方,厚植成民營經濟發展的沃土?基本經驗有哪些是相同相通的?又有哪些各具特色的不同點?帶著這些疑問,近日記者深入兩地,探尋答案。

“两长”大同大不同——长葛市和长垣县发展民营经济基本经验探寻

在京港澳高速長垣入口處,每天都會排起長長的“車龍”。楊洪雷/攝

基本經驗高度交集

列夫·托爾斯泰有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在長葛市和長垣縣幹部群眾眼裡,他們能獲得民營經濟大發展帶來的“幸福”,其基本經驗高度一致。

“两长”大同大不同——长葛市和长垣县发展民营经济基本经验探寻

——政策層面上的“不折騰”,使兩地發展民營經濟始終保持定力。無論是長葛市委書記尹俊營,還是長垣縣委書記武勝軍,都把這一條作為當地最基本的成功經驗。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在“兩長”,非但沒有“新官不理舊賬”“張書記往東,李書記往西”的改弦更張,反而形成了一種傳統、一種規矩、一種氛圍、一種生態。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兩地民營經濟起步,20多年來目標不變、焦點不換,咬定青山不放鬆,認準的路,大步朝前堅定走下去。

上世紀六十年代,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習仲勳率領中央工作組長駐長葛135天,先後形成了11份調查報告。更為重要的是,習仲勳踐行的實事求是、調查研究、尊重群眾意願的理念和原則,深深影響了長葛的黨員幹部。改革春風乍起,長葛群眾的能動性和創造力就被黨委政府迅速激發,並一直得到精心呵護。

長垣縣的領導幹部同樣高度重視民間創富的積極性,並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把學習的目標定為浙江溫州,緊跟榜樣不動搖、不懈怠,直至把長垣打造成如今的“北方小溫州”。

——戰略層面上的“無中生有”,使兩地發展民營經濟路徑明晰。兩地的自然稟賦,在全省範圍內看,都是平均線以下的低水平。地上無資源、地下無礦藏,土地貧瘠,災害頻發。

長垣起重發跡的地方魏莊、惱裡都是典型的黃河灘區,“春天喝不上‘糊塗’,冬天穿不上棉褲,十里八鄉見不著瓦屋,小夥子娶不上媳婦。”長葛廢舊金屬回收冶煉產業核心所在的大周鎮,是典型的沙坡地,“九崗加八窪,旱澇都害怕。”

“两长”大同大不同——长葛市和长垣县发展民营经济基本经验探寻

2017年5月31日,肯尼亞蒙內鐵路通車。這條480公里鐵路的沿線,所有起重設備都是河南礦山集團的產品。黃志/攝

人窮志不短,餓死不要飯,要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無論是長葛的超硬材料、冷鏈服務、電氣製造,還是長垣的起重、衛材、防腐產業,都是原材料、市場、技術“三頭在外”,但兩地的民營企業家們卻能吃得千辛萬苦,做出了一篇篇“無中生有”大文章,實現“零資源縣”的戰略突圍。

——黨建層面的“高標準全覆蓋”,使兩地發展民營經濟有根有魂。長葛從民營經濟起步開始,就持續開展“紅色行動”,打造“紅色堡壘”,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使黨組織成為民營企業的“主心骨”,黨員成為員工心目中的“旗幟”。黃河旋風黨委書記喬秋生說:“黨建是我們企業最實的投入、最大的財富、最好的資源、最亮的品牌、最高的境界。”

長垣的衛華集團在全省建立起第一家民營企業黨校,公司實行黨委和集團“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明確界定黨組織參與決策企業戰略規劃、年度計劃等中心工作,使黨組織成為企業發展的“定海神針”。現在,長垣已有332個民營企業建立了黨組織,重點企業做到了全覆蓋。

“黨建強,發展強”“讓黨建成為民營企業發展紅色引擎”“民營經濟每推進一步,黨建工作就緊跟一步”……高質量黨建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兩地民營經濟發展中得到充分印證。

“两长”大同大不同——长葛市和长垣县发展民营经济基本经验探寻

8月2日,長葛市河南森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生產車間內,工業機器人正在全自動生產輸配電設備。記者 聶冬晗/攝

——保障層面的“服務型政府建設”,使兩地發展民營經濟土壤肥沃。總部位於長葛市郊的森源電氣董事長楚金甫說:“我從來都沒有進過書記市長的辦公室。都是他們來企業,有問題,現場解決。”準備在長垣投資建廠的深圳德瑪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松說:“這裡的領導幹部觀念很新,長垣辦事的速度絲毫不亞於深圳速度。”

給民營企業當好保姆、當好管家、當好“店小二”,在全社會營造尊重民營企業、尊重民營企業家、當老闆光榮的濃厚氛圍,在兩地蔚然成風。更重要的是,除了在土地、融資、稅收等問題上給企業排憂解難,黨委政府還與時俱進,幫助企業梳理發展思路,捕捉高端信息,管控金融風險,對接國際市場,為企業提供更高層次和更有前瞻性、指導性的服務,不但避免民營企業“野蠻生長”,還實現了服務型政府的再升級。兩地的企業家都親切地稱產業集聚區管委會為“管完會”。

“两长”大同大不同——长葛市和长垣县发展民营经济基本经验探寻

衛華集團生產線上的外罩焊接機器人 宋曉丹/攝

——技術層面的“創新無止境”,使兩地發展民營經濟的動力強勁。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有一句名言——領袖和跟風者的區別就在於創新。“兩長”的民營企業大都“很酷、很炫、很前衛”。黃河旋風的生產車間,近2萬平方米,500臺大型機械,只有10個工人。產品早已不單純是人造金剛石刀具,半導體芯片用大顆粒鑽石、新能源鋰電池等在同行業處於絕對領先地位。而長垣縣衛華集團的拳頭產品,也早已不是“傻大笨粗”的傳統起重機,他們自主研發的起重機電氣防搖擺自動定位控制系統,被廣泛應用在我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

兩地的民營企業在政府的引導和重獎之下,都捨得在核心技術上下血本,“不惜千金買寶刀”,把企業的研發中心開到北京中關村,甚至新加坡、德國,目的就是為了佔領行業制高點,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處於領跑地位。

——人才層面的“企業家培訓和養成”,使兩地發展民營經濟未來可期。民營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家族式管理、本土化經營就會成為制約其跨越發展的鴻溝。兩地都把解決之道放在了培訓上,一個長葛市,參加MBA培訓的3500人,清華大學的研修班每月兩天固定在森源集團開課。長垣縣則持續開展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定向培訓班學費,縣財政補貼50%。見過世面自然眼界開闊,當年的“土八路”被培養成了“正規軍”。

近幾年,兩地又把培訓的重點聚焦到“創二代”身上,長葛的青創中心、青年企業家聯合會,長垣的青年企業傢俱樂部,目的都是為這些民營企業能打造成百年老店,提供人才支撐和儲備,把未來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立足實際各具特色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長葛和長垣雖然都把民營經濟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和主戰場,但兩地卻立足自身實際、特點、優勢,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發展特徵和形態。

“两长”大同大不同——长葛市和长垣县发展民营经济基本经验探寻

河南森源重工有限公司專用車生產線。 記者王錚/攝

——產業結構不同。多年來,長葛一直都秉持“工業立市”“工業優先”的發展理念,在傳統農區不斷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2017年,全市的生產總值是59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就達482億元,佔到了81.1%。今年上半年,三次產業比中工業依然佔到74.1%。工業比重大的原因,長葛市發改委副主任許民祥認為,一方面,是因為當地的民營企業基本都是圍繞主業、做強主業,“不懂的領域不介入”;另一方面,也與長葛的區位有直接關係,距離鄭州這個特大城市和許昌這個區域中心城市太近,發展服務業,尤其是發展高端化、大體量的服務業反而不佔優勢。

長垣縣今年上半年的三次產業結構比重則為8.97∶50.01∶41.02,雖然工業依然牢牢佔據“半壁江山”,但第三產業的增速卻十分明顯。在長垣縣縣長秦保建看來,長垣的三次產業比是主客觀雙重因素影響的結果。客觀上,長垣位於鄭州、新鄉、安陽、濮陽和山東菏澤市之間,居於各中心城市之間的“馬蹄心”地帶,發展商貿、物流、教育、醫療等服務業的空間更大。主觀上,長垣縣“六城聯創”工作起步早、基礎好,城市規劃和發展框架都足以承載三產的進一步發展。以去年9月一次集中籤約為例,新開工項目總投資108億元,僅灘區居民遷建二期工程、匯淼城市商業綜合體、蘧孔學校這三個三產項目就佔到了49.5億元。

——資本路徑不同。作為長葛這樣一個縣級市來說,同時擁有兩家上市公司,在全省範圍內數一數二。“通過資本市場的運作,使長葛的龍頭企業如虎添翼。”長葛市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副主任孫明亮說,“充足的資金讓企業步入發展快車道成為現實。黃河旋風收購上海明匠智能,進軍工業4.0智能製造領域。森源電氣收購北京東標,讓企業有‘大塊頭’更有‘大智慧’。龍頭舞起來,帶動配套企業風生水起。”目前,長葛一地,主板、新三板上市及股權交易所掛牌企業就有19家之多。

長垣縣資本投入的來源則主要靠“迴歸經濟”。在深圳打拼多年的毛丙傑最近回鄉創辦健和實業有限公司,生產和銷售醫療器械和設備。毛丙傑說:“一方面長垣人重鄉情,另一方面老家的營商環境非常好。”長垣以當地企業為載體,以長垣籍眾多在外經濟能人為紐帶,實施“迴歸工程”,讓“人迴轉、錢迴流、業回創”,為當地經濟發展增添了強勁動力。去年長垣新引進的億元以上項目124個,“迴歸工程”項目就佔98個,投資總額達到112.34億元。

——發展定位不同。因地施策、因地制宜,兩地自身優勢和產業特點的差異化,必然帶來民營經濟發展方向和整個縣域目標定位的不同。長葛市提出將依託黃河旋風、森源電氣、鮮易科技等龍頭企業,重點打造創新創業先導區、智能製造引領區,依託區位優勢圍繞鄭州和航空港後花園,重點打造生態宜居示範區和許港聯動先行區,最終把長葛打造成中部地區縣域經濟強市。

“两长”大同大不同——长葛市和长垣县发展民营经济基本经验探寻

紐科倫自主研發生產的自攀爬起重機,能爬到幾十米高的風電機塔架上進行高空作業。郝建森/攝

長垣縣則提出,重點發展特色裝備製造、健康產業、汽車及零部件、防腐蝕及建築新材料等當地的優勢產業,形成幾個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建成全國特色先進製造業基地。以此為依託,最終把長垣打造成地區性中心城市,“十三五”期間中心城區人口規模達到50萬人以上,影響力、吸引力和輻射力進一步增強。

值得注意的是,兩地都有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加快對外開放步伐的目標要求,發力點和著重點卻明顯不同。長葛提出要“加快融入鄭州航空港發展”,長垣更希望借力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京津豫產業合作。但無論怎樣,都是用足政策、強化優勢、主動作為的務實之舉。

存在問題亟待解決

採訪過程中,我們還發現,“兩長”的民營經濟發展都已經轉入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遇到的問題和瓶頸也大體相似。

——人才問題。對兩地民營企業來說,這是當前最亟須解決的首要問題。森源集團黨總支副書記張瑜霞說,長葛距離中心城市距離較近,留不住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在發展定位、待遇和成長環境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長垣縣也面臨同樣問題,現在各企業的技術工人,大部分來自外縣市甚至外省,儘管企業想了很多辦法,搞青年人才公寓、開行免費班車等等,但人才缺口依然很大,而且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縣一級人才流失的情況會更加嚴重。

——融資問題。金融機構出於風險控制和管理成本考慮,不太願意向民營企業放貸,絕大多數民營企業依靠自有資金滾動投資,根本無法邁開大步子。河南恆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士傑說,他們公司主要生產汽車核心零部件,產品得到宇通、海馬、比亞迪等廠家的高度認可。但因為流動資金短缺,企業發展受到極大影響。幸虧縣金融辦提供的“過橋基金”,才解了燃眉之急。同樣的問題在長葛也存在,雖然縣裡設立了2億元的企業互助發展基金當“資金池”,但與大量民營企業發展所需資金缺口相比,無異於杯水車薪。

——土地問題。兩地都地處平原,必須遵守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而這些年兩地的民營經濟呈爆發式增長態勢,既有企業要擴建,新上項目要落地,都需要大量的土地指標。而且一般情況下,一個龍頭企業會帶動與之相關的上下游服務企業幾家甚至幾十家在其附近建廠,土地瓶頸更加凸顯。雖然兩地都採取了諸如“騰籠換鳥”、異地補充等辦法,但長遠來看,還需要尋找更多更有效的解決途徑。

看清來路迎接未來

解剖“兩長”,總結相同點,梳理不同點,目的是為了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找出實踐已經證明了的、行之有效的理念、方法和措施,讓全省更多的地方成為“兩長”。

檢視兩地走過的路,最重要的是做到了“四個始終堅持”:

——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地方黨委政府把方向、定思路,職能部門黨委政府搞好服務、“保駕護航”,民營企業內部抓好黨建促發展,抓好黨建塑文化。民營經濟的每一步、每一點,都是黨正確領導、堅強領導的結果,顛撲不破。

——始終堅持深化開放。敞開大門搞建設,只要是對民營經濟發展有利的,資金、技術、人才、信息都強力引進,對政策的、市場的機遇都敏銳捕捉、搶抓在手,並以開放催生和涵養大氣包容的精神特質。

——始終堅持有所不為。充分尊重和激發市場主體的首創精神,放心、放開、放手,讓群眾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創造的主體、發展的主體,地方政府不大包大攬,不手伸過長,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寬鬆的發展環境。

——始終堅持大有所為。樹立服務理念,轉變政府職能,創新服務手段,改進工作作風,營造適應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法治環境、社會環境,形成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持、激勵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生態,使當地成為民企勃興的熱土。

上個月召開的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心劑”。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民營經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要以更大力度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聚焦企業反映較多的問題,在政策制定上精準發力,在政策落實上持續給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更好激發民營經濟活力”。兩地企業家表示,好政策是最大利好,好環境是最大生產力,對河南民營經濟的發展前景非常有信心。兩地黨政幹部表示,雖然民營經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差距依然不小,惟有拉高標杆、爭先進位,才能書寫出更加出彩的新篇章,迎來民營經濟的更大發展和更大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