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業高管們對我國發展支線航空看法及經驗分享


航空之家


隨著全球經濟復甦,全球支線飛機在良好的大環境下訂單量大幅增長,機隊規模持續擴大。

然而,我國支線航空發展相對滯後的局面一直沒有改觀:支線飛機在我國航空運輸機隊中佔比小,支線機場通航率不高,大型機場對支線航班接受度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

最近,來自飛機制造行業和航空公司的大佬們在《國際航空》七月刊(即《國際航空 支線航空專刊》)發表了對中國發展支線航空的看法,並進行了一些相關經驗分享。

巴航工業高管 關東元

航空業高管們對我國發展支線航空看法及經驗分享

關東元,巴西航空工業高級副總裁及大中華區總裁

巴航工業對中國支線航空市場的發展持續看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中國新飛機交付量從2013 年開始 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商用飛機市場。且中國機隊發展相較於成熟市場發展並不平衡,150 座級以下的飛機包括大支線和小幹線飛機均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第二,中國機隊結構的不平衡造成了運力過度集中在幹線市場,大型機場飽和,航班延誤嚴重。未來,我國必定將借鑑成熟航空市場的發展模式,打造干支結合的航線網絡,充分發揮大型機場的航空樞紐功能,150座級以下飛機將發揮重要作用;

第三,基礎設施的完善,特別是支線機場的建設,將為支線航空發展帶來契機。根據民航規劃,十三五期間要在中國新增 50 個機場,而到2035年,還要另外新增140 個新機場。這些新增的機場絕大部分都是支線機場。

ATR高管 王旗

航空業高管們對我國發展支線航空看法及經驗分享

王旗,ATR中國區銷售副總裁兼首席代表

目前我國的幹線航空市場磅礴興旺,支線航空市場卻門可羅雀。與世界支線航空市場相比,中國支線航空存在巨大差距。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89% 的短途航線(600km以下航段)都用大飛機(100座以上的噴氣機)來執飛;

其次,運輸航空中的支線飛機配比太少,目前全民航有超過3300架飛機,但是100 座以下的支線只有60多架(按照民航總局的最新支線飛機定義),僅佔1.9%,而世界民航這一比例是25%;

第三,我國目前有230多個民航機場,但全民航92%的運輸量集中在民航前50個機場,而後面180個機場,因沒有合適的飛機飛,流量嚴重不足。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發展支線航空屬於CCAR-121部業務,而民航總局針對這一業務的准入門檻設很高,近3年只批了內蒙天驕一家支線客運公司籌建。所以,想做支線航空,光起步就很難。與此同時,國家和民航總局大力推動通航發展,而30座的通航短途運輸仍是一個空白市場。因此筆者建議各地方可以先把支線市場做起來。

華夏航空高管 羅彤

航空業高管們對我國發展支線航空看法及經驗分享

羅彤,華夏航空副總裁

解決中國支線通達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干支結合,也就是支線機場連接其附近的樞紐機場,利用有效的干支結合實現支線城市的通達性。

為此華夏航空專門開發了干支結合的升級服務產品——通程航班。它提供的不只是中轉機會,而是全責任服務的完整產品:一個航班代碼,兩個承運人,標準獨立產品,全責任服務產品,全保障服務體系,由於產品利用的是各公司的閒置資源,因此票價低於直飛航班。

幸福航空高管 周艦

航空業高管們對我國發展支線航空看法及經驗分享

周艦,幸福航空總裁

要做到干支聯運,推進支線航空發展,要形成結構合理健康有序的航空生態圈。

根據“新舟”飛機特點,幸福航空相繼探索了“環渤海煙大快線”“黑龍江區域模式支線”“湖南模式”“阿拉善模式”和“旅遊熱點網絡”,並已逐漸成為發展支線航空的典型範例,基本形成了覆蓋東北、華北、西北、東南和中南等主要地區的國產民機支線航空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