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中國股市的收益率要遠好於美股

最近半年多,美股在不斷走高,國內股市(也就是常說的A股)在不斷走低,很多人就以為美股是千般好,而A股一無是處,這種觀點在網絡上很流行。其實,這是一種非常短視、膚淺的觀點,持此觀點的人,絕大多數連美股賬戶都沒有。

作為一個既投資A股,也投資港股、美股,並且到目前為止,僥倖在這3個市場都賺到錢的人,我想說,A股有A股的好,美股有美股的好,A股沒有大家想得那麼差,美股也沒有大家想得那麼好。下面是我的幾個具體觀點。

1、滬深300的年化收益率遠遠高於標普500。

滬深300指數涵蓋了A股市值最大的300只股票,標普500基本上涵蓋了美股市值最大的500只股票,兩者具有較強的可比性,它們也是中美兩國,應用最廣泛的兩隻指數。

滬深300指數是從2004年12月31日開始計算的,從2004年12月31日到上週五收盤,滬深300的漲幅為231.53%,標普500漲幅為134.37%,標普500遠遠跑輸滬深300,具體可見下表:

其實,中國股市的收益率要遠好於美股

特別要說明的是,2004年滬深300處於熊市之中,2018年滬深300仍處於熊市之中,而無論是估值、還是點位,標普500目前都已到了歷史的高位,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滬深300仍然大幅跑贏了標普500。

從這一點出發,確實可以得出中國股市的收益率要好於美國股市的結論。

2、美國股市也曾多次10年沒漲。

大家只看到了最近幾年,標普500指數在不斷新高,其實歷史上,美股指數也曾多次10年沒漲,距離大家最近的一次是,1997年至2009年。

1997年,標普500的開盤是740.74點,而2009年時,標普500最低時跌到了666.79點,這中間整整相隔了12年。

事實上,這還是比較短的,之前1965年至1980年,標普500 超過15年未能突破新高;1929年,美股大泡沫,要等到25年後,也就是1954年標普500 才創出歷史新高。

對比中美兩國指數連續10年不漲的歷史階段,我們就會發現,在起始階段,兩個市場都出現了超級泡沫。

1929年大蕭條前的超級繁榮就不說了,1965年時,巴菲特都說自己已經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機會了,所以他後來關掉了自己的私募基金,1996年時美國政府官員就喊非理性繁榮了,然而美股卻繼續瘋狂到2000年才崩掉。

至於中國股市2007年時的瘋狂情形,推薦大家讀下我以前的文章:來,感受一下大盤股牛市的瘋狂

3、美股好處是吸納了全球的好公司,交易品種更豐富,投資選擇空間更大,但獲取超額收益非常非常非常難。

從本質上來說,股市和菜市場沒什麼不同,當然是可選擇的品種越多越好。

同時,美股投資者以機構為主,定價相對更為理性,獲取超額收益非常非常難,因此巴菲特一直建議大家投資標普500指數基金。當然,這種理性也是相對而言,從我投資經驗來看,根本不存在一個理性的市場,極端起來,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美股都是神經病。

4、國內股市的好處是散戶眾多,市場大起大落,容易創造超額收益;不足之處在於新股發行長年受政策制約,數量過少,速度過慢,可選擇的空間要小一些。

這裡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指數增強基金,國內發行的指數增強基金,很少有跑輸指數的,這在美股是不可想象的。在A股,即使你買到樂視網這樣的公司,也會有無數次可以離場的機會,如果這要是在港股或美股,基本上覆牌當天就會跌得渣都不剩。

這樣比較下來,你還那麼diss A股嗎?行情製造消息,絕大多數人在低位時只會看得更低,沒辦法,這就是人性,投資確實可以賺錢,但想靠投資賺錢,卻是需要資格的,這種資格包括能力、心態。

這其實是今天晚上我與朋友聊天的文字版,聊到最後,我送他兩句話:已經買到的持倉,要牢牢地拿住;如果還有現金,應該買更多。(作者:沈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