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立秋後的民俗你知道嗎


這些天全國各地一直籠罩在“蒸桑拿”的模式下,茶前飯後大家一直談論著立秋後會涼爽一點!今天是8月7日,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顧名思義,意味著秋天即將到來,告別夏季,秋季第一個節氣終於來了。

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但是“立秋”到了,並不意味著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只有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

老話說,“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因立秋的時間多在每年8月7號~9號之間,而今年正好是8月7號,具體時間點是,農曆六月二十六日,21點30分。

看萬年曆上的立秋具體時間,“早”指的是0點-12點這一時間段,“晚”指的是12點-24點這一時間段,今年恰逢晚上21點30分,應該是屬於“晚立秋”!天氣會至少持續炎熱半個月以上,大家還要熬過"秋老虎"。

立秋之日,古人怎麼過?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就是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等,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城裡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裡,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綠瓤香瓜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啃,抱著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剛剛立秋,暑氣和溼氣還沒有徹底消退,秋天的燥氣卻已經開始滋生,所以,此時飲食養生既要防暑,又要潤燥。圖為一家水餃店服務員在包“咬秋餃”。

立秋後的飲食就是要注意除溼潤燥,應對氣候變化。你今天“啃秋”了嗎?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