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了那么一点,也许就是原罪

昨天有人说想听格里芬,那就讲讲格里芬吧。

短了那么一点,也许就是原罪

从格里芬进入联盟到现在,我对格里芬的印象改变很大——不只是打法,还有他的肤色。虽然球迷对格里芬样貌评价褒贬不一,甚至非常极端,但格里芬的确长了一张有点像美漫超级英雄的脸,所以我一直认为格里芬是个白人,并惊叹于他竟有如此精奇的运动能力。

当然,大家现在知道,格里芬是黑人——其实搞错这个问题并不奇怪,就像杜兰特小时候也分不清库里是白人还是黑人一样,有些球员肤色很浅,就是很难一眼分辨清楚,何况格里芬出道初期还有个“白魔兽”的称号,你应该还能回忆起他参加扣篮大赛飞跃汽车的一扣,虽然我很倾向于那届冠军应该是更有想象力并且实际难度也更高的麦基,但格里芬那个视觉冲击力,那种残暴、残忍、残酷无情的画面感,的确是霍华德之后,我在扣篮大赛上看过的,最有feel的表演。

可今天你再看格里芬,就有一种非常诡异的违和感——就像今天看到有人穿着喇叭裤在台上跳霹雳舞一样,这也很好,只是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很多人都在说一件事——哎呀,我傻芬这么多年努力来努力去,感觉技能加点有点跑偏啊。

是啊,你现在当然还能偶尔看到格里芬力劈华山的画面,可大多数时间,这个小腿比别人粗两圈的大块头是个你无法限定打法的多面手。我们现在先不详细展开,凭空回想一下格里芬能做的事,你会感觉这个球员好强:

  • 格里芬能打低位,也可以背身转面框,单打能吸引夹击,视野和处理球能力非常棒,能够找到队友;
  • 格里芬能在高位作为手递手掩护人,用潇洒的真假手递手与小个子做配合;
  • 格里芬作为挡拆掩护人,能顺下、能外拆,超强的处理球能力可以完美处理4打3,是个全能型的挡拆伙伴;
  • 格里芬甚至可以作为挡拆持球手,与内线打挡拆,他上个赛季在挡拆战术中作为持球人和掩护人的回合大约是五五开,这操作放眼联盟内线球员,可能就是偶尔打5/4挡拆的考辛斯比他更诡异一些。

我说完这些,你们有什么感受?

是不是觉得霍福德会的,格里芬都会?霍福德不会的,格里芬甚至也会?格里芬作为主攻手的产量比霍福德可高多了吧,助攻率也比霍福德高。

是呀,如果我们不去深究一些细节,也不谈防守,格里芬的确好厉害,能力太全面了,打球那个架势也越来越有掌控者的气质。

短了那么一点,也许就是原罪

那么问题来了——请说出格里芬的招牌技能!

...

扣篮?

不好意思,格里芬现在场均一次扣篮都做不到了,甚至扣篮命中率都只有83.6%,格里芬现在的扣篮气势还在,但产量是真的不高。

你现在说不出一种格里芬拥有绝对优势的进攻方式——攻框、投篮、持球还是无球,格里芬都会,也都还行,但是不是有哪一项真的出类拔萃呢?可能唯一一项制霸4号位的能力就是传球了,可如果把这项能力去跟控卫比,那又是平平无奇。格里芬是个多面手不假,但NBA的多面手普遍有一个问题——如果你只是会的多而不是多而精,那么天花板就很容易盖住你的上限。

我们再来回看格里芬的那些能力:

作为持球手,格里芬可背身可面框甚至会打挡拆,能改变防守后找到队友,能攻框也能跳投,这很好,客观的说,联盟里能做到这个程度的大个子也是屈指可数,实际上,格里芬每36分钟持球进攻回合排名4号位第一,算上中锋,也只比恩比德一人的持球产量低,与阿德不相上下。

当然,格里芬持球进攻的效率平平,每回合0.88分不差但也谈不上有多优秀,考虑到他还有4号位第二的28.1%的助攻率,持球得分结合带动队友,就觉得格里芬作为发起点在内线球员里相当不错了。

但就像前文说的,当你跟后卫比这个能力时,又会觉得格里芬不够看——光是控球后卫每36分钟持球产量超过格里芬的就有16人,而这些控卫的助攻率几乎都高过格里芬,这还不算侧翼的那些持球达人——当然,你会说,凭什么拿一个大前锋的持球去跟后卫比?格里芬能做到同位置顶级不就够了么?

问题在于,格里芬跟别的顶级内线不一样,这点后文会说。

今天的内线核心向球员普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在进攻端可以很强,但想跟外线球员在持球发起这块竞争,他们总有局限性——像格里芬这样的内线,就算运球能力再强也是内线,打挡拆制造的错位优势明显不如外线球员,更有优势的低位进攻永远有要位的问题,跟那些弧顶随便一个挡拆就能改变防守的后卫相比,内线球员想在产量上逆天难度要大的多。所以你去翻看进攻真实正负值榜单,控卫那真是吊打内线,像约基奇这样ORPM可以跟控卫掰手腕的内线真是神一样的存在。

当然,内线球员有他们的优势,我们先埋个伏笔。

我们再说格里芬作为的其他能力——持球之外,格里芬的无球当然也可圈可点。作为内线球员,格里芬的空切,格里芬的掩护顺下...那个,已经比刚出道时衰退了不少,这两块在格里芬的进攻戏份里已经下降不少,这里面有多方面原因:

一是格里芬持球戏份增加后,这些更偏蓝领的工作当然会减少一些;

二是格里芬一直与小乔丹这样没有射程,或者庄神这样射程不够远的中锋搭档,那么在无球时更多投定点而不是空切篮下,掩护时更多选择外拆而不是顺下,也是可以理解的选择——实际上,以格里芬现在作为挡拆掩护人恨不得八成都要跳投的频率,放在10年前球迷们都得说他打的软了;

三是格里芬受伤后的确爆发力不如过去了——虽然还是挺棒的。

现在的格里芬,不管是篮下频率还是命中率都不如出道早期——当然,吃饼戏份降低后,攻框的受助攻率也降低了,难度增加,效率下滑也在所难免,考虑到格里芬造杀伤的功力还在,罚球还是不少,综合下来篮下不差就是了。

其实问题不在这,格里芬无球端的问题在于,他试图让自己的打法更有空间感,也更能跟小乔丹、庄神这样拉出去威胁不够的中锋相匹配,选择了更多的外拆跳投和定点跳投,但他现在跳投水准刚好卡在一个不上不下的水准——的确能投,也还算准,但不管在快船还是活塞,格里芬的接球投篮效率都没能超过联盟平均线。

事情在朝好的方向发展,格里芬上个赛季把三分球开发出来了,每36分钟三分球出手达到了远高于生涯过去水准的5.9次,在内线球员里这已经是不错的产量,34.5%的三分命中率虽难言优秀,但也比中距离的收益大的多——格里芬16-17赛季还有大量接球投中距离,而他的中距离水准整个职业生涯最好时期也只是徘徊在40%水平。

尚不好猜测格里芬未来三分球精进的水平,但这的确是格里芬提升能力上限的手段里,最为可靠和现实的一项。

短了那么一点,也许就是原罪

好,说到这里,我相信读者们普遍的感受应该是:

短了那么一点,也许就是原罪

傻芬这也不错啊,你们为什么要黑他?

是啊,我也没说格里芬不好——的确是不错,虽然效率稍稍平庸了一点,但结合传球能力,持球开发进攻算内线里相当不错的水平了,无球端虽然终结频率和效率都下滑了,但三分球见涨啊。

话虽这么说,可我相信把格里芬这些能力录入2K游戏里,那一定是一个能力值挺高,但不怎么好用的类型——不能无脑扔三分,不能无脑突破,打低位不能无脑往里——强,而不足够强。

现实中也是这样。如果你放在全位置对比,那持球无球能力结合后,格里芬的进攻并没有多炸,何况他所在的球队内线还都有一个射程不够的壮汉内线,这给格里芬提升效率又增加了难度,球只能越打越靠外。

但是,如果把格里芬放在5号位呢?

格里芬这个机动性,对5号位优势明显了吧,球队的空间感也出来了吧,他的无球也显得更加出色了吧,持球攻框、顺下、空切也更加犀利了吧——今天的NBA,当你想把一名4号位球员的进攻更进一步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向上摇摆站5号位,空间开阔了,进攻就活了。

所以现在你们懂了吧——还是那个问题,你能放心的把格里芬推到5号位么?

格里芬上赛季的确有一些时段会站5号位,但这个样本还太少。相比格里芬整个职业生涯糟糕的盖帽率,格里芬上个赛季的护框效率倒是说得过去,但样本还是太少了,也跟职业生涯大样本的表现不符。

对,你很难相信格里芬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护框手,特别是在他年龄渐长,运动能力必然下滑的现实情况下——你们知道原因在哪——而想打5号位,护框是个更加需要强调的能力,格里芬想向上摇摆,这是个不好解决的问题,但这是个让格里芬更加强力的方案。

如果我们翻看格里芬过往的防守数据,都会发现这样的问题——格里芬是个有换防弹性能防挡拆的大个子,这不奇怪,他的机动性是可以的。可格里芬不能护框,作为内线球员,这必然会降低他的整体防守评价——帮队友擦屁股,这是内线球员提升防守整体影响力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为什么内线球员的防守真实正负值会领先后场球员,一个重要的优势就在这——后场球员通常只能解决对位防守者,而内线要去协防,他们的覆盖面更大。

格里芬当然不拖防守,他不会被挡拆针对的特点甚至是非常现代化的优秀能力。但他的防守真实正负值一直达不到一个优秀内线防守球员的标准——擦屁股这件内线球员团队影响力红利,格里芬吃不到。

那么现在问题就清晰了:

  1. 格里芬的进攻在内线球员里很优秀,但跟外线球员比,就相形见绌了;
  2. 格里芬的防守有优点,但因为护框能力有限,又导致整体影响力不佳。

攻防这么综合,你就会发现,格里芬的整体评价就一般了——真实正负值大前锋第11,所有球员第52。

当然,这也不错了,去掉那些场均出场时间30分钟以下的球员,格里芬能排第34——这也可以了,毕竟团队影响力不能代表全部,格里芬光是不会被挡拆针对这个优点就是很多季后赛被针对到死的内线不具备的能力,真到了顶级较量里,格里芬与护框大闸们的防守差距就缩小了。

可问题在于,格里芬的技术特点是核心向...他是持球打法,无球也没有好到安心当个配角还很优秀的程度——你把现在的格里芬定位为二当家权限,那么他就显得有点杂而不精了,可定位为大当家,他的持球进攻又存在天花板...

以及,他拿的是30%工资帽顶薪,并且是鸟权签下的8%涨幅,到21-22赛季,他一季要拿接近4000万,而且还是球员选项。

再以及,过去4个赛季,他平均每个赛季要缺席27场比赛,他的伤病会伤害他的运动能力,而他的体型短板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继续加剧防守端的劣势。

短了那么一点,也许就是原罪

所以,总结下来,格里芬的问题就是:

作为核心大当家能力不够,持球发起能力以全位置来看不够顶级,防守端又没有内线本该拥有的影响力水平;

作为二当家,又有点杂而不精,无球还需再进步一些——这还是有希望的;

结合到他的伤病风险,格里芬的薪资有点高;

还有就是,格里芬的换防弹性优势在防守端可能适合现今联盟顶级对决,但他所在的球队还够不到这个级别,何况他在进攻端又未必适合联盟顶级对决。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定位尴尬啊...

也许格里芬最大的遗憾,就是短了那几厘米吧——如果他有2.21米的长臂,也许早就突破瓶颈了;

可再想一想,如果格里芬再短一点呢?我是说,如果格里芬身高再少10厘米——今天的格里芬,有的回合打的就像一个2.08米或者2.06米的重型后卫,可惜他的身高注定了没有后卫级别的机动性、灵敏度和错位优势,如果他是个1.98米或者1.96米身高,2.11米臂展,身体壮实、运动能力劲爆的后卫,也许又是一番情景了吧。

真是...长了也不行,短了也不行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