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口323万 的大市 老早升地级市 GDP3450亿

中山市是中国5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前身为1152年设立的香山县;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而改名为中山县,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北接广州市番禺区和佛山市顺德区,西邻江门市区、新会区和珠海市斗门区,东南连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

广东人口323万 的大市 老早升地级市 GDP3450亿

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出海口。地理坐标:东经113°9′2″至113°46′,北纬22°11′12″至22°46′35″。市境面积1800平方公里,东与深圳市、香港隔海相望,中山港至香港51海里;东南与珠海市接壤,毗邻澳门,石岐至澳门60公里;西面和西南面与江门市、新会市和斗门县相邻;北面和西北面与广州市南沙区和顺德市相接;马鞍和大茅等海岛分布在市境东西的珠江口沿岸。

广东人口323万 的大市 老早升地级市 GDP3450亿

辛亥革命后属广东省。1925年(民国14年)4月15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县。

1949年后,先后属珠江、粤中、佛山地区。

1953年3月12日内务部批准设立石岐市(省辖市),以中山县石岐镇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

1959年3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岐市,将原石岐市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中山县。

1983年1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县撤县改市(县级),由佛山市代管。

1988年1月7日,升为地级市。

1951年1月,中山县设置1个区级镇(石岐镇)、11个区。

1953年3月改设17个区、3个区级镇。同年6月,中山县分出珠海县后,全县设15个区,3个区级镇。

1955年8月,全县各区均以区(镇)所在地命名。

1957年2月,撤区改设乡,15个区改划为34个大乡。

1958年8月,各大乡建立人民公社。同年10月,全县34个公社合并为7个大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全县共辖34个耕作区。

1959年10月,石岐公社改为石岐镇;12月,经广东省人民委员会确定为县级镇,仍称中山县石岐镇,属中山县和佛山专区双重管辖。

1961年8月,恢复区建制,其中张家边区辖榄边、南蓢、翠亨等7个公社。

1963年初,撤销区建制。

1976年12月,全县设3个区级镇、25个公社。

1983年11月,撤销公社,改称区公所,下辖乡(乡级镇)。

1984年2月,撤销石岐镇,设立中山市石岐中区、石岐烟墩区、石岐岐江区、石岐莲峰区、石岐西区,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该5个区称作城区。

1986年7月,从南蓢区划出4村成立翠亨村镇;12月,撤区改镇建制,并扩大市区范围,郊区和环城、张家边划入市区。

广东人口323万 的大市 老早升地级市 GDP3450亿

中山市是中国四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截至2011年9月1日下辖1个国家级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6个街道、18个镇;镇(街道)下辖若干个行政村和社区;行政村下辖若干村民小组,社区下辖若干居民小组。镇办事机构为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机构为街道办事处,行政村办事机构为村民委员会,社区办事机构为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6常住人口323.00万人,城镇化水平88.20%。公安户籍人口161.25万人。

广东人口323万 的大市 老早升地级市 GDP3450亿

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3450.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89亿元,下降2.5%;第二产业增加值1734.97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648.45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50.3:47.8。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3.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4%,金融业增长6.0%。全市人均GDP达106327元(折15748美元),增长5.7%。

广东人口323万 的大市 老早升地级市 GDP3450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