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里三隻「漾」

黎裡三隻“漾”

曾有一個傳說,黎裡古鎮的市河像條龍的形狀,明初劉伯溫為破風水來到黎裡,往市河裡一望,市河裡凝聚著三股靈氣便岀口道:“黎川身上三隻漾,不岀丞相便岀將”。可能就是指這裡的風水特別好,我不懂風水,但也認同風水並非迷信,為了撰寫本文,臨時抱佛腳查閱了有關風水的資料。中國風水是我國傳統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風水學,傳統五術之一,相術中的相地之術,本為相地之木,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中國古代稱堪輿術,目的是選擇宮殿、村落選址,墓地建設等方法及原則,選擇合適的地方的一門學問。

黎裡三隻“漾”

黎裡古鎮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黎裡三隻“漾”是怎樣形成的?

黎裡三隻“漾”

黎裡古鎮

黎裡地區處於太湖流域的下游。清·《黎裡志》記載:“至黎裡水道,發源天目,西由太湖張王蕩、奉先蕩、禊袴湖,東由鶯脰湖、雪湖、楊家蕩、牛鬥湖,分入黎川,環繞一鎮。”黎裡,一名黎川,又號梨花裡(舊時村南多梨花)。由當地的水系及七隻圩頭(青字、璧字、發字、墨字、染字、作字和史字)的自然分佈,象七巧板塊“搭”成的三隻漾花,一條東西向的市河把三隻“漾”貫串一起,這樣的自然勝地,實屬罕見,具江南水鄉獨特之處,成了唯一耐人尋味的景觀。

黎裡三隻“漾”

《黎裡志》

黎裡三隻“漾”

上世紀30年代黎裡鎮全圖

有人說黎裡鎮是塊福地,是有一點道理。事實如此,一個地方擁有三隻“漾花”現象是罕見的,也許是江南水鄉的唯一,難怪連劉伯溫也要忌妒黎裡古鎮。南宋趙磻老不願岀仕,甘心隱居黎裡花園浜,也許是看中了黎裡鎮這一獨特的地貌。所謂的“漾”,即是小的湖泊,當地俗稱為“漾花”。在從前沒有公路設施,全靠船隻水路岀入的集市重鎮,黎裡的鄉腳延伸得特別長,除了黎裡本地農村,四鄰鄉鎮的農船、航船日常要來黎裡來來往往,還有浙江嘉興的田樂及嘉善陶莊、汾玉、下甸廟等地,都有來黎的航班、運輸船。據記載黎裡的纜船石曾超過1000顆,目前還保存的纜船石,光洞穴式的就254顆。可想而知當時黎裡的船隻之多,全靠唯一要有三里半長的市河中岀入。稍不留神就會發生交通堵塞,甚至造成事故。所以“漾”的功能尤為突出,好比現在流行的“中轉站”。黎裡古鎮原有大小米行30多爿,還有布店、竹行、木行、醬油店、磚瓦建築材料等其它行業好幾百家,運輸船隻載重量大吃水深,只有在漾花裡調頭兜得轉,來去自如。

黎裡三隻“漾”

百年前的黎裡市河兩岸

黎裡三隻“漾”

今日的黎裡市河兩岸

第一隻漾

風水的佈局與我們居住環境、岀行相處等息息相關。第一隻漾處於青龍橋與太平橋水域,有發字、墨字、璧字青字圩組成,屬三隻“漾”中湖面最寬的一隻。太平橋,跨璧字、發字兩圩。初建無考,明嘉靖十三年,道士楊浩然重建。國朝康熙間,里人陳永年重建。向北穿過太平橋直達後場蕩,東岸有石灰行、米廠、西岸有米行。青龍橋,古名際恩,俗呼相家橋。跨發字、墨字兩圩。明成化十八年,遊方僧建。往東過青龍橋南岸有鼎盛米行、九成灣糖坊,北岸有老萬盛醬園店,向東一眼望去即是梅欄橋,穿過梅欄橋就見八角亭。在青龍橋南堍,一位姓莊的有心人早已看到了商機,開了一家櫓行,也許他做的櫓好於人家,更主要的是他家店面處在湖邊上,主客買了新櫓,一定會到河中試用,這裡湖面寬試櫓施展得開,主客得心應手了當然會爽快著手交易,所以生意非常火爆。

黎裡三隻“漾”

黎裡第一隻漾與青龍橋

第二隻漾

第二隻漾是在道南橋與市河接口處,處於黎裡古鎮的集市中心地域,有墨字、染字及發字三隻圩頭組成。在寫鎮中之“漾”前,很有必要提及到黎裡鎮的奠基人趙磻老,他隱居的花園浜就在道南橋南方不遠處,他博學多才高瞻遠矚,來到黎裡作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幹了兩件對黎裡影響深遠的大事,一是,憑藉他的名望調停黎裡本土居民與北方移民的矛盾,使黎裡由村莊升格為鄉鎮。第二,整治市河,整頓街道。當時的黎里人煙已經相當稠密,肩挑叫賣的行商不斷,已形成相當規模的幾個集市。趙磻老作岀規劃,第一步著手治理黎川市河,第二步整頓街面,第三步建造紅欄(即木製橋樑)把黎裡七隻圩頭連接為一片,形成當今上、下兩岸街道的基本格局。

黎裡三隻“漾”

黎裡第二隻漾與道南橋

道南橋

舉個例子,道南橋,在墨字圩。建橋時,橋西堍系水中築起,接壤染字圩。由此可見,橋西堍的街面街道完全從水中壘起來,當初只能在肩挑手提條件下,通過幾代人的努力,要投入多少人力和財力?直到康熙五十一年,里人陳永年改建現存的拱形石橋。道南橋往南經過鴨欄涇直通浙江王江涇,記得我小時候,在道南橋西堍就有一個輪船碼頭,全鎮和臨近鄉村百姓的外出,一年四季天天集聚在那裡。現在道南橋已名聲在外,秀麗的古代石拱橋,東西兩旁弧形轉角廊棚,在茂密的樹蔭下若明若暗,組合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引得遊客們爭先恐後拍照留念。黎裡小學錢偉校長情有獨鍾,專門寫了《唯美黎川,最愛“道南”》四言長詩,讚美黎裡道南橋。現摘錄六組中的第二組,請與大家分享:

三里河川,古橋多建;千姿百態,風格迥然。

彩虹臨空,工藝精湛;長龍騰越,凌雲迴環。

玲瓏小巧,志趣猶顯;流光溢彩,錯落綿延。

喻義豐富,遐思爛漫;曲廊拱橋,獨愛道南。

黎裡三隻“漾”

黎裡古鎮——道南橋

第三隻漾

第三隻漾是竹行匯和鹽店匯處,有染字、發字、作字及史字四隻圩頭組成。鎮西柵的繁華取決於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地域,處於“丁”字黎裡古鎮的交匯點,這交匯處叫西柵漾,從廟橋到楊家橋一帶,上下灘都有緊密相連的商店,有順和春茶館、西大興醬園、陳同春藥鋪、菸紙店、南貨店、鮮肉店、豆腐店、館子店、旅館、茶館店等等應有盡有。在廟橋西上岸,位於西王家弄口,有一爿不起眼的大同文具店,1941年初,中共松滬中心縣委特派員夏明輝到黎裡開闢的地下秘密聯絡點,在中共地下黨員金佩揚幫助下,以“大同文具店”為掩護,發展黨的組織,秘密開展上傳下達地下黨的工作。成了現在我們教育青少年下一代的革命聖地。往西走到盡頭就要上楊家橋,楊家橋是一座梁式單孔的石拱橋,走過楊家橋橫街上,並排有豫康米行、大森木行、天然冰廠等。

黎裡三隻“漾”

黎裡第三隻漾與西柵

黎裡始自南宋,由原梨花村發展為巨鎮,而梨花村就是在西柵一帶,屬黎裡集市最早發源地之一。西柵漾的水路四通八達,向西即可去平望鎮;黎里人稱叫的橫街,楊家橋向北,左岸是西新街,右岸是梨花街,兩岸商鋪接連不斷,一直往北走,經過清風橋和亭子橋即是城隍廟了,北面通下絲、烏橋、湯角、益豐、青石直至八坼黑龍頭;向南經過鮑家橋、接桂橋和通秀橋到囡圄蕩,再通往浙江。西柵漾成十字路口交通便利,之後成就了四季繁華的鬧市之地。

黎裡三隻“漾”

黎裡禊湖道院(城隍廟)

黎裡的三隻漾,雖身處三地各具特色,有機融合為一體,成了絕無僅有黎裡古鎮特定的自然風貌,成了黎裡古鎮一道靚麗的風景。

黎裡三隻“漾”

黎裡

黎裡三隻“漾”

徵稿啟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歡吳江通。那麼大膽和我們表白吧!要知道,吳江通更喜歡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體會人生,也可以是尋找鄉愁,記憶歷史!文筆不重要,真實真心就好。自行配圖,特別歡迎。文末請附作者簡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張。一旦錄用,奉上稿酬,雖不高,意很誠,還有你可能喜歡的地情書哦!

請發送至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記得註明姓名和聯繫方式。如已在其他媒體發表,敬請說明(特別是已在其他微信公眾號上推送,一律不錄用)。照片請勿插入文中,請單獨發送,謝謝!

由於來稿較多,自投稿之日起兩個月內沒有錄用,作者可自行處置(同一作者單次投稿多篇除外)。

吳江通會給你一個原創平臺,讓你展現自己,讓更多的人瞭解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