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落地:地鐵申建門檻高了3倍,西北城市基本告別地鐵

靴子落地:地鐵申建門檻高了3倍,西北城市基本告別地鐵

7月13日,國務院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提高了申報建設地鐵和輕軌的相關經濟指標。其中,申報建設地鐵的城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由100億元、1000億元調整為300億元、3000億元市區常住人口也要求要在300萬人以上。

除地鐵申建門檻提高外,《意見》還要求,引導輕軌有序發展,申報建設輕軌的城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應在150億元以上,地區生產總值在1500億元以上,市區常住人口在150萬人以上。擬建地鐵、輕軌線路初期客運強度分別不低於每日每公里0.7萬人次、0.4萬人次,遠期客流規模分別達到單向高峰小時3萬人次以上、1萬人次以上。

根據每經網對新標推出前國務院已經批覆的43個城市進行梳理,發現有多座城市折戟新標:

烏魯木齊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GDP)為2743.8億元,未達到3000億元的標準。

蘭州2017年GDP為2523.5億元,未達到3000億元的標準,並且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及市區常住人口也不符合標準。

呼和浩特2017年常住人口為311.4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5.17萬人,未能滿足市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人以上的要求。同時,呼和浩特市城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也不符合新的標準。

包頭2017年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37.6億元,未能滿足300億元以上的標準。同時,包頭市區常住人口也未能滿足新標準。

洛陽2017年總人口710.14萬,其中市區常住人口219.16萬,不符合新標準。

南通2017年常住人口為730.5萬人,其中市區常住人口235.4萬人,不符合新標準。

靴子落地:地鐵申建門檻高了3倍,西北城市基本告別地鐵

如何看待此次的國務院關於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新標?這點在會前小川曾多次推送進行過解讀。核心點只有一個,地鐵也好,輕軌也罷,彼之蜜糖,爾之砒霜。

意見中對於新建地鐵的主要門檻有三點,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市區常住人口,我們逐一說上幾句。

地區生產總值,對應是一座城市究竟是否真正需要地鐵。地鐵作為現代化城市交通的一種,其本質上是在為提升城市運營效率而存在的。當城市本身效率未達到一定規模時盲目上馬地鐵,可以理解為尚未會走妄圖先學跑,必然會栽跟頭。

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對應的是一座城市究竟是否有能力修建地鐵。財政收入不足城市強修地鐵,無疑就像是通過較高槓杆借貸超前消費的失控者,將進一步加重城市財政系統性崩盤的壓力。

市區常住人口,對應的是城市軌道交通建成後多久能夠實現收支平衡。地鐵造價昂貴,即使是在人口體量較大的一二線城市,目前依舊有很多尚未實現收支平衡的情況,需要地方財政每年劃撥專項資金貼補。而原本市區常住人口即不足,又逢中國人口增速全面放緩和持續向一二線城市流動的背景,再疊加財政無力補貼,無疑在地鐵建成後才是噩夢的真正開始。

靴子落地:地鐵申建門檻高了3倍,西北城市基本告別地鐵

地區生產總值3000億,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00億,市區常住人口300萬的門檻高嗎?實話實說,並不高。我們不妨看看按照這樣一個標準,哪些先前獲批的城市出現了問題。

烏魯木齊、蘭州、呼和浩特、包頭、洛陽、南通。

烏市、呼市、蘭州可以並列討論,最大特點就是弱省省會,且地理位置劣勢明顯。從城市的發展階段而言,以上三市準確說還處於城市發展的初級階段。這一階段的城市核心矛盾並不是日益迅速增長的外來人口和私人機動車保有量形成的對城市既有公共交通供給不足造成的城市運作效率矛盾,而是本市本省就業人數和薪資水平與居民需求不匹配的矛盾。

通俗點說,就是這些城市現階段的核心要務,根本就不是把本來就緊巴巴的財政收入資金“揮霍”在修地鐵上。而應扶持當地企業,改善就業環境,提高當地的醫療、教育條件,這才是把錢用在了刀刃上的做法。

大同地鐵項目叫停,我個人認為可以用懸崖勒馬來形容。以上這些不符合地鐵建設新標的城市中,最危險的應該就要說大同。本身經濟孱弱先放在一邊,由於先前的城市改造行動地方債務壓力已經十分巨大。在這樣的情況下打算槓上加槓,無異於引火自焚。大同,應該說是躲過一劫。

而洛陽和南通的情況,其實相對好一些,本身經濟情況和財政情況都還在向好的區間。市區人口體量不足,和兩城的自身發展狀況關聯較大。兩市都存在城市中心度不足,人口和產業分散性較大的情況。區別在於洛陽是所處城市發展階段造成的城市中心解決就業能力不足,而南通則是鄉鎮企業為主體的經濟結構造成的城市聚合度不高。

靴子落地:地鐵申建門檻高了3倍,西北城市基本告別地鐵

對於很多三西線城市居民,尤其是西部地區的三四線城市居民,應該很清醒地意識到一點,在錯誤的時機上修建地鐵,對所在城市必然是弊大於利的。

原本應用於城市居民更迫切需求的城市公共資源資金被“挪用”至地鐵建設,且因為財政收入本身虧空再疊加槓桿壓力,勢必擠壓當地經濟和就業良性發展。

另外,部分資質明顯不合格的地方政府無比迷戀地鐵建設,除了好大喜功外,根本還在於地鐵修建對炒高沿線地價房價效用明顯,百試百靈。在經濟全面放緩,人口增發乏力或持續流出的三四線城市,尤其是西部地區的三四線城市。如果因地鐵修建造成財政虧空,繼而再通過大幅提高地價補虧空,所有的壓力將重新返回當地居民身上,造成有債大家一起背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