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相約天空之鏡,遇見最美的自己”,一句撩撥最美遇見的廣告語,道出了眾多朋友對網紅景點茶卡鹽湖的嚮往之情。

進入五月,茶卡鹽湖一天火似一天。於7月21日9:42分,今年遊客突破百萬。在此基礎上,隨著青海旅遊黃金季和暑期的全面到來,在這區區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遊客日均負載4萬人次以上,茶卡再度迎來旅遊高峰期的巨大考驗。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不曾想,互聯網的無邊界在不間斷傳播茶卡之美的同時,也將一波關於茶卡鹽湖變身垃圾場的負面輿情“和盤托出”。7月31日,類似《天空之鏡成照妖鏡》、《茶卡鹽湖一天產生12噸鞋套垃圾》的新聞被頻頻曝出。甚至,有圖有真相令人對“去茶卡遇見最美的自己”望而卻步!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茶卡鹽湖究竟是不是垃圾場?

天空之鏡真是照妖鏡嗎?

次日,

青報新媒記者以普通遊客的身份前往茶卡一探究竟。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浪走,乘“天空之鏡”號……

8月1日清晨8:25分,在頭一天晚上就遊茶卡最省時路線、最佳交通工具、最經濟飲食選擇做足功課的基礎上,踏上了“天空之鏡”號旅遊專列。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一上車,就感受到了久違的熱騰騰旅途感。這份“熱”更多的是來自車廂裡滿當當天南地北遊客對茶卡的憧憬。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12:23分,四小時後區間火車到達茶卡。

感謝上天給力,預報中傳說的降雨未曾降臨。再看朋友圈西寧下得大雨及超低溫,連連慶幸今日遊茶卡乃老天給臉。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好火,人流車流噴著!

出火車站,撲面而來的是人流、車流。停車場的車位已滿,附近馬路空地能停車的地方都已停滿,記者特意留心車輛車牌,不僅有青A、甘A、陝A,更有閩A、吉A、粵A、津A……難怪頭一天晚上友人執意提醒:千萬別開車去茶卡,人困馬乏停車費勁。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陽光下,書有“大青鹽的故鄉”的巨型大門似默默守衛的士兵般,為每一位遊客的到來駐足行禮。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門票售賣處、電瓶車、小火車售票處皆為長龍盤起,據說門票和小火車排隊至少須一兩個小時。好在提前在網上買好門票會省去排隊之苦。不得不感慨:有人曾戲言茶卡的兩不去。即:一是不選旅遊列車到站高峰客流烈日當空時進景區;二是不在每年8月1日至10日遊客井噴時人擠人。

虛無,傳說中的垃圾場?

為避開旅遊專列遊人高峰,記者刻意花時間耐心觀察景區環境設施狀況。只見熙來攘往的人流秩序還算井然,小吃攤點也不似想像中的散而亂,烤羊肉、釀皮、玉米、西瓜等小吃齊全,乾淨衛生的漢堡快餐店很適合遊覽前填飽肚子。明顯感覺是,比起兩年前多了遊客中心、青鹽產品中心及青年旅舍、公共廁所、景區攤點等相關配套基礎設施,與4A景區的身份、品質基本匹配。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尤其受負面報道影響,令人擔憂的公共廁所比預想得要乾淨。《茶卡鹽湖日產12噸鞋套垃圾》的報道的確有失偏頗,景區隨處可見保潔、清理垃圾的工作人員。映證了茶卡鹽湖旅遊集團公司面對火爆客流,緊急增派100名員工清理垃圾的應急措施。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親臨,見證我大青海旅遊火爆

憑心而論,二十餘年的記者生涯。無數次的海西之行採訪,對茶卡的到訪僅僅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地方而已。也不曾體味過被人描述的如詩如畫的感覺。

也就僅僅五年的時間,天空之鏡的美照一次次被刷屏,一次次驚豔在朋友圈,一次次激盪著成千上萬人的“窮遊”心。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若非身臨其境,恐難體驗到青海人氣最旺旅遊景點的火爆。從景區入口到“天空之鏡”核心景點,也不過三公里的路程。部分遊客選擇邊走邊看的徒步方式進入也不失樂趣。

面對驕陽,尤其是蜿蜒連綿的排隊,乘坐小火車,50元的價格不貴也不便宜。可是,小火車處的排隊長龍也會將您的耐心嚇住。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於是,決心追加40元坐90元一位的遊艇前往。對普通遊客而言,門票之外的電瓶車、小火車、遊艇都在可以略去的計劃中。近百元的遊艇處相對乘坐者不多。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逐浪,穿行在“天空之鏡”

“天空很低,湖平若鏡,雲朵觸手可及,湖面在白色鹽晶體之上,漫步其間,彷彿置身於天空之鏡,亦夢亦幻,如同童話世界一般。”被譽為中國的天空之鏡,茶卡鹽湖是國家旅遊地理雜誌評選的“人一生必去的55個地方”之一。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乘風破浪,穿行在藍色湖水與白色青鹽的湖面上,涼風習習,好不愜意。抬頭望藍天白雲,竟分不清天空之鏡究竟是在天上還是地下?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有別於大海上航行,鹽湖裡逐浪別有感覺。遠處,依稀似是採鹽作業生產。禁不住為青海鹽湖資源的傲嬌而自豪。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十餘分鐘後,終於遇見了心馳神往的“天空之鏡”。

天空之巾or天空之鏡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實話實說,因人流眾多。天空之鏡實實在在就在你腳下的時候,卻很難照出一張空蕩蕩鏡子映襯下的美照。

不過,記者與所有的遊客一樣,內心都充盈著“終於到此一遊”的滿足感。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押一百押金、付五元錢排隊租了環保鞋套,迫不及待地從包裡掏出早早備好的各色絲巾。架戰車拉風兜風、仰望天空蝴蝶飛等基本動作熱身,對著鏡子“搔首弄姿”地尋求最佳留影。比起專業人士的單反、三腳架,我普通大眾的手機拍攝也不差。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滿眼望去,“中國紅”與“豔絲巾”就是閃耀在鹽湖上的標配。幾乎所有的人都懂得用絲巾與長裙裝點門面。工作人員也很認真地在湖邊進行不可進入區域的文明勸導。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激動之餘,速分享朋友圈。好友點贊之餘詼諧地點評:天空之鏡乃天空之巾!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哈哈!中國大媽旅遊標配的各色絲巾竟也是天空之鏡最為搶手的旅遊必備品。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逆襲,16萬直逼300萬

2013年,茶卡鹽湖遊客量16萬人次;

2014年,茶卡鹽湖遊客量48萬人次;

2015年,茶卡鹽湖遊客量131萬人次;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2015年年底,茶卡鹽湖開始大規模開發建設,茶卡鹽湖景區正式提檔升級;

2016年,茶卡鹽湖遊客量達到196萬人次;

2017年,茶卡鹽湖遊客量達到276萬人次;

2018年,茶卡鹽湖遊客量有望突破300萬人次;

從16萬直逼300萬,茶卡鹽湖遊客量每年增長三倍,短短几年,從小景區變成百萬遊客景區,中國天空之鏡走紅網絡,這是何等完美的逆襲。也為互聯網宣傳促動景區人氣與景點建設,提供了可複製、可借鑑的樣板。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離下午四點多回西寧的火車尚有一小時,必須要卡著時間走出景區。

速度到返程小火車處購票,依然是排著長長的隊。工作人員隨口說:兩列火車對開,一趟大約走25分鐘。進口處的人才多呢。目前,乘小火車返程的已有六千多人次了。

據瞭解,近期內,茶卡鹽湖每天客流量一撥撥絡繹不絕,景區規定遊客最晚進入時間是下午六點。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此行出遊體驗總結出最省時省力的路線是:乘旅遊專列前往,網上購買門票,景區內去程乘遊艇,返程坐小火車。一天時間剛剛好。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可以說,短短五年時間,茶卡創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蹟,也在不斷地考量和提升景區的接待能力與管理水平。

記者深感:如此小的幾公里地方,日均負載四萬人流,茶卡鹽湖的管理秩序已經很努力了。對於一個景區環境的呵護,不僅僅要依靠景區建設方管理方,更需要每一位遊客的自覺擔當維護。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緊緊張張來回去茶卡坐火車八個小時、進鹽湖一兩個小時,雖然大多時間都花在路上了,但這或許才是旅遊的“旅”字真諦所在。更何況,青海旅遊點多線長、尤其季節性強是由來已久的難題。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自五月到九月,茶卡也僅僅只有短短几個月的熱鬧喧囂。而再過一個月,天空之鏡又會變得明淨而恬淡。在淡季的整飭修煉中,靜待下一年度的熱烈火爆……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補記】不得不吐槽:西寧至茶卡列車到站後,二車廂的幾位外地遊客因下車心切、發生了擁擠碰撞。本是一點小摩擦,可雙方在口角爭執後竟大打出手。難以想象,好端端的出遊心情被滿臉滿身的血取而代之,還有何心情去遇見最美的自己。

青海這塊最撩撥視覺的地方,是怎樣的“驚鴻一瞥”?

親身遊歷,茶卡鹽湖並沒有垃圾遍地,天空之鏡也不是照妖鏡。如果非要說天空之鏡是照妖鏡的話,尚需要每一位遊客面對“純淨純美”的自然環境映照,多留心檢點自己的一言一行。

願青海這片最撩撥眾人視覺的地方,愈加迷人!

願每一位前往“天空之鏡”的遊人,更加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