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中的良輔,天下洶洶的獨相,被抄家的罪臣——奇相張居正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幼名張白圭,湖北江陵人,時人又稱張江陵。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了“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

嘉靖四年,張居正在荊州府江陵縣的一位秀才家裡出生。其曾祖父因做了一個這樣的夢:月亮落在水甕裡,然後一隻白龜從水中浮起來,於是其曾祖父信口給他取了個乳名“白圭”,希望他來日能夠光宗耀祖。

嘉靖十九年,才高氣傲的張居正順利通過鄉試,成為一名少年舉人。顧璘對他十分賞識,曾對別人說“此子將相才也”。

從歷史大局看,張居正新政無疑是繼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之際革新之後直至近代前夜影響最為深遠、最為成功的改革。

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神宗為之輟朝,贈上柱國,諡“文忠”。張居正逝世後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幀等七名言官彈劾潘晟,神宗命潘致仕。潘晟乃張居正生前所薦,他的下臺,標明瞭張居正的失寵。言官也把矛頭指向張居正。神宗於是下令抄家,並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而且張居正也險遭開棺鞭屍。家屬或餓死或流放,直到天啟二年,天啟皇帝為張居正復官復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