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去秋來,涼風漸至,立秋到!

在介紹今天的節氣之前,先一起來玩兩個組詞遊戲:

1. 請從以下的9個漢字中找到正確的字進行填空:__ 去__ 來

夏去秋來,涼風漸至,立秋到!

2. 從以下6個漢字中找出一個節氣

夏去秋來,涼風漸至,立秋到!

小朋友們都找到了嗎?正確答案看下:

1. 夏去秋來

2. 立秋沒錯,今晚21時30分34秒,我們迎來一個全新的節氣——立秋。夏去秋來了。

夏去秋來,涼風漸至,立秋到!

“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

今年晚立秋——“秋老虎”餘威仍在

我們知道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也就是說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所以立秋並不代表入秋,離秋高氣爽還有一段時間的。

立秋剛過,末伏就來了。“末伏來”意味著這時候天氣早晚變得比較涼快,但是白天陽光依然劇烈。這就是我們說的“秋老虎”。

“秋老虎”的威風至少要持續一週至半月,甚至更長時間 。也因為此,很多地方都有著“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的說法。所以,在立秋之後,天氣依舊悶熱難耐,小夥伴們還是要注意防暑降溫,不可掉心輕心。

民間有諺語“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說的是立秋的早晚對於天氣有著很大的影響。

夏去秋來,涼風漸至,立秋到!

今年立秋的準確時間為2018年8月7日21時30分34秒,從立秋的時刻上看,屬於晚立秋。

立秋三候——披戴一抹冷色調

第一候:“涼風至”

經過大暑的暴雨,暑氣漸消,早晚的風已經從溫熱慢慢變得涼爽起來。 所以,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的熱風。

第二候:“白露降”

立秋之後早晚溫度低,早上起床往窗外看的時候,你會發現外面的草葉上都掛滿了透明泛白的小水珠,好像一串串細碎的小珍珠!這是因為夜裡的溫度降低變冷了,空氣裡的水汽就凝結在草葉上,變成了露水。

第三候:“寒蟬鳴”

立秋,知了在樹枝上痛痛快快地歌唱了一個半月,現在秋天來臨,他們提前感受到秋天的寒氣,知道自己的生命快要結束了,這最後的鳴叫聲裡也透著捨不得吧。

夏去秋來,涼風漸至,立秋到!

立秋習俗——帶有滿滿儀式感

立秋節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之一,這種季節轉換之時一直都是古代帝王十分重視的日子,也都會有官方主持的大規模祭祀活動。

每年立秋的時候,周天子要率領手下的諸侯、大夫等人,去王都的西郊舉行盛大的迎秋儀式,還要祭祀少昊和蓐收,這兩位在當時被認為是主管秋季的神靈。這種祭祀活動經漢代一直延續到隋唐。

宋代的時候,每年立秋,皇宮裡都要在殿內移栽梧桐樹。等計算的立秋時辰到了,史官還要報一聲:“秋來了!”如果梧桐樹能應聲落下幾片葉子,則會被認為是吉兆,有報秋的意思。

曬秋

每年立秋,隨著果蔬的成熟,很多地方進入了曬秋最旺季節。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夏去秋來,涼風漸至,立秋到!

這種場景還成為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

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

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

夏去秋來,涼風漸至,立秋到!

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

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城裡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

啃秋抒發的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穫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

立秋美景——詩詞中的點點秋意

自古以來人們就對四季變遷有著敏感的感受,文人墨客更是以此為吟誦的對象,秋天也不例外。看看古代詩人們是怎麼表白秋天的。

夏去秋來,涼風漸至,立秋到!

《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夏去秋來,涼風漸至,立秋到!

《立秋》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夏去秋來,涼風漸至,立秋到!

《早秋客舍》 唐·王維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獨夜他鄉淚,年年為客愁。

別離何處盡,搖落幾時休。

不及磻溪叟,身閒長自由。

夏去秋來,涼風漸至,立秋到!

《秋涼晚步》 南宋·楊萬里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 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

秋天,特別是秋忙前後,農民伯伯忙的不亦樂乎!但忙中也有樂趣,一些青年人和十餘歲的孩子,在包穀初結穗兒的時候,田間就成了他們玩耍的場所。

他們把嫩包穀穗搬下來,在地下挖一孔土窯,留上煙囪,就是一個天然的土灶,然後把嫩包穀穗放進去,到處拾柴禾,包穀頂花就是很好的燃料,加火去燒。

一會兒一全窯的包穀穗全被燒熟了,豐碩的包穀宴就在田間舉行。

夏去秋來,涼風漸至,立秋到!

大夥兒還上樹捉麻雀蛋,就地打兔子,能吃的野味很多,都可以在野地的鍋裡,燒製出來。有葷有素,百味俱全。

這種秋田娛樂,就這樣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從立秋這個節氣中我們學到了立、秋、天、氣、田、瓜、人這些漢字;爸爸媽媽可以把這些漢字串聯起來,給孩子講一個立秋的節氣故事——

雖然進入立秋時節,但是天氣仍然很熱,因為這是“秋老虎”在作祟。但是雖然天氣很熱,人們可以享受豐收的喜悅。特別是在鄉下,當玉米長成一人高,初結穗兒的時候,孩子們喜歡跑到間去玩耍。另外,各個地方還有非常好玩的習俗,比如:“秤”、有些地方將立秋這天吃西或香瓜叫“啃秋”。

除了講故事,圍繞“立秋”還能展開的很多活動,比如讓孩子畫一幅跟秋天有關的畫,一片秋葉、一個樹木等等...讓孩子發揮想象力進行創作。

| 往期節氣回顧 |

夏去秋來,涼風漸至,立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