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特幣的世界裡,從來就沒有「神話」

在比特币的世界里,从来就没有“神话”

前一陣子,徐小平老師在一個500人的群裡宣佈區塊鏈的革命已經到來,並且囑咐千萬不要洩露出去:

在比特币的世界里,从来就没有“神话”

後來,消息果然就被洩露,徐小平又解釋道:

在比特币的世界里,从来就没有“神话”

都說徐小平老師的營銷功底厲害,果然很厲害,經過宣傳後,比特幣相較沒宣傳之前,掉了30%多:

在比特币的世界里,从来就没有“神话”

無論如何,還是要感謝徐小平老師,為比特幣和區塊鏈事業起了推進的作用,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比特幣這個新鮮事物了。

隨著比特幣的價格逐步推高,從幾千塊一個變成十幾萬一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比特幣、並且關注了,這是5年前我玩比特幣的時候所始料未及的。前陣子看到一個知乎上的一個題目,題主這麼問:

有正式工作的名校學生,往往沒有時間在2011年的時候去搞這些不務正業,旁門左道,看起來沒有前途的事情,他們一般都在好好讀書,好好刷題,好好寫代碼。


那麼到了2017年,這些曾經沒有前途的,被社會主流排除在外的,沒有高級學歷和光鮮工作的人,突然之間身價超過了你,甚至超過了你一輩子,乃至幾輩子的收入。


twitter上有個段子說得好:金融交易員們勤學苦練考取功名學CPA一年累死累活10%的收益率就喜笑顏開,btc一天就70%,一年1000%,而這些炒幣的人都沒有正式工作,每天就是在推特上shittwit。這顛覆了傳統交易員的價值觀。


那麼,作為一個老老實實讀書,勤勤懇懇上班的你,如何看待5年前還不如你,現在卻靠著比特幣一舉超越你,甚至超越你幾輩子的人呢?

這是諷刺,還是生活給你開的玩笑?

作為一名玩比特幣玩了5年的人,覺得這道題有意思極了。

每當看到這種人,我心裡就暗自好笑。讀了個名校,居然還把工作分為“正式工作”和“非正式工作”。還覺得“別人的錢是大風颳來的”,而自己的錢卻是勤勤懇懇賺來的。這些人同樣的結論還有:上學讀課外書就是走了邪道、沒有正式工作的我都看不起、只有我們這些勞動所得才是踏實的。

有人說他引戰,我倒不這麼覺得。我只是覺得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了,正如王小波說的那樣: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比人與豬之間的差距還大。

他們內心憎惡體制,卻一心想在這棵大樹下乘涼。他們滿心想象著跟別人不同,但每天跟別人做著同樣的事:天天老老實實上班,卻拿著“踏實”來安慰著自己。他們覺得自己命不好,上帝垂憐的是別人,遺忘了自己的存在。最後一聲嘆息,得出一個結論:原來我們最大的差距在於有個不同的爹。他們覺得別人的錢都是風颳來的,搭上了比特幣的春風,想想看:別人都是一兩千買的,突然一下子就變成10萬一個了,而自己呢?卻只能靠著死工資過活,只能感嘆命運不公。

我倒不覺得人與人之間有什麼不公,如果說有什麼不公,那就是智力的高低和見識的長短,構成了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有些人越活越明白,有些人越活越狹隘,有些人知道在歷史的長河中吸取教訓,而有些人只知道長吁短嘆,慨嘆命運不公,僅此而已。

我為什麼這麼說呢?假如我跟你說說比特幣的故事,你就會發現,要在比特幣裡賺錢,其難度完全不亞於你在工作裡勤勤懇懇賺的錢,最後能夠在這裡面賺錢的,都是極少數的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錢都是來之不易,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兩個字。

首先,我們看比特幣賺不賺錢,不能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待整件事情,而是必須以當時的眼光來看。如果我們以現在知道10萬一個的價格的時候來看過去,猶如翻看答案看試卷,人人都能得出正確的答案:當時有多少買多少,哪怕把房子賣了也要全倉跟進,守著。所以,你只能站到歷史當時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才能得到真實的答案:

5年前,2013年,比特幣達到頂峰6000的時候,比特幣是什麼樣子呢?主流媒體最常見的發聲,就是拿著比特幣跟鬱金香、南海泡沫事件、旁氏騙局相提並論,那時候我最常見的就是這樣一張圖:

在比特币的世界里,从来就没有“神话”

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教授在他的《財經郎眼》節目中得出結論:比特幣就是龐氏騙局,是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除開浪費電,沒有其他的功能了。因此,留下了這張圖,給幣圈裡的人經常調侃:

在比特币的世界里,从来就没有“神话”

不過現在斗轉星移,隨著比特幣價格過10萬一個,貌似郎教授也參加區塊鏈論壇討論了?

在比特币的世界里,从来就没有“神话”

央視臺將鏡頭對著OKCOIN CEO徐明星,問他“你認為比特幣會不會成功”的時候,徐明星如實回答:“從目前看來,比特幣更像是場社會實踐……”

我身邊的幾乎所有幣圈以外的人,一聽到“比特幣”三個字,幾乎都會跟你說“騙局”、“泡沫”、“遠離他啊好危險”,假如4年前的今天,他們知道比特幣現在會漲到10萬一個,還會遠離嗎?他們當然不會,哪怕是6000一個,他們也會傾家蕩產地買。但是當時的情況是:大家都擔心比特幣會掉到一文不值,心裡都沒底。當這個東西減半你能坐得住,當他從6000一個掉到800一個,你還坐得住嗎?

這是比特幣最輝煌的時候,尚且如此,比特幣冷清的時候,更加看出世態炎涼。比特幣還有4000-5000的時候,當時我們聚集了廣州包括深圳地區的人聚會,只有大概20-30來個人。等到了比特幣後來掉到2000一個的時候,幾乎就如同樹倒猢猻散,沒有人再談及比特幣,更不用談聚會了。當沒有人關注比特幣,沒有人談到他的時候,春天不知在哪裡,你還會買比特幣嗎?

兩個字可以概括當時所有人看待比特幣的心態:迷茫。再加上各種政策的出臺,誰都不知道比特幣的未來會如何,更不要說掏出真金白銀出來買了。

看一下當時有些人發的帖子,你就知道當時,人在那種環境的心態了。

在比特币的世界里,从来就没有“神话”

如果這個人在那時候買並一直持有的話,目前這個30萬大概是1500多萬人民幣。

假如他知道現在會漲到7萬多,他15年的時候還會買嗎?肯定會,但是時間已經不給他機會了。你們現在看過去,猶如開卷考試一般。而當時買比特幣的人心態是:擔心手上買的這一串代碼的價值瞬間歸0因此,那時候敢於買比特幣的人,都是需要有勇氣和前瞻性的,否則你根本不會買。

這是沒買的人的心態,買了的人呢?他們能留住手上的幣嗎?2013 剛開始時比特幣的價值是 13 美元,隨後曾一路高漲至與黃金持平( 1242 美元),年末時 811 美元,其增長率達到了 6000% 以上。即便是到了2015年,也能維持在最低大概1500人民幣的水平,比2013年開始時翻了大約10倍,這裡面的人都賺了嗎?答案是:只有極少數人賺錢了。

為什麼呢?因為絕大部分人,買了只是為了短期套利,而短期套利中十個有九個都是猜不中的,最後的結果都是:幣越玩越少,或者錢越玩越少。所以買的人是少數,能留住的人就更少了。

同是在幣圈的“不賣自萌VV醬”前陣子發表了一篇名為《我為什麼沒有在比特幣上發財》的文章,裡面得出了同樣的結論,他在文章裡說:

在crypto currencies 領域,我算是早期的投資者了。最早建倉比特幣的成本價在$100以下,而且建倉量並不小,甚至在早期還投資了比特幣的產業項目,並參與了多個比特幣創業項目。從發現機遇的角度看,我一點問題也沒有,可以說是在底部發現大牛,確實是頂尖投資者的水平了。盡職調查期間,採用的調研手段,調研方式也基本上做到了盡善盡美,並自學了包括密碼學在內的所有知識,所有建倉的比特幣全部自建冷錢包儲存,多地備份,確保了萬無一失。

但是這並沒有什麼用。比特幣的早期用戶,早的比我更早,有的幾十人民幣就入場了。有的是挖礦的,挖了就賣,這樣挖了幾年。還有的跟我同期入場,不是中間下車,就是最後又大量補倉,虧在下山路上… 如果說,除了中本聰的原始區塊外,其他的區塊持有人看起來都發財了,但一看事實並非如此。甚至國外所謂的比特幣“教父”、“大仙”、“比特幣基金會首席”,在現實生活中竟是一副屌絲模樣,機票還要我公司贊助,靠四處走穴做報告賺錢。

看起來這個比特幣就像是股票一樣,儘管90年代就有不少股民,最終賺到錢的仍然是極少數。

要說對比特幣的瞭解程度我絕對不算高,但也絕對不能算外行。作為當時所謂幣圈的大V,所謂的投資者,我在網上的影響力一點也不小。甚至寫過很多有關比特幣的專業論述,而且事後被事實證明。對比特幣的觀點,我從來都沒出過大的差錯,從對基本面的把握上看,對bitcoin基本面的研究,是我歷次投資項目中知道的最多的,遠超其他個股的調研深度。應該說貢獻10倍漲幅絕對不為過。

但是事實上也沒有用。比我更專業的專業礦工,礦場公司的程序員,能夠自己寫礦池程序,自己設計ASIC的牛人,最後賺錢的也是極少數,大部分公司最後走向倒閉,這批人也不知去向了。所謂的技術專家、密碼學家,兩年後多不知所終。甚至我們當年還請出凱文凱利來公司捧場,下場一樣是然,並,卵。也許比特幣這個東西驚世駭俗,超凡入聖,我們這些凡人無法把握? 我看也未必。

這個結論,跟我得出的是一樣:最終靠BTC賺錢的,是極少數,到最後,還是那些死忠粉,也就是拿著BTC漲到任何價格還是跌到任何價格都不拋的人。還有一種,就是財富多得難以想象的,丟個十幾萬在比特幣裡,他根本不在乎的,當他再次拿起來看的時候,當初投的十幾萬一下子變成了一千多萬。財富是怎樣形成兩極效應的?就是這樣形成的。

其他的,能靠比特幣發財的,極少極少極少。

試著想一想,你假如是個屌絲,當初幾十塊錢一個比特幣買的,有一天突然投的幾萬塊變成了幾百萬,你會拋嗎?大部分人都會,然後把這些揮霍一空,或者換成房子等等,豈知有一天會漲到10萬一個……“落袋為安”是他們常說的詞彙,這才是真實的人性。

好了,即便你現在買了,你又留住了,你的幣就不會減少了嗎?也不會。比特幣的官方錢包極為麻煩,你同步區塊鏈,要把自己的幣放在離線錢包裡面,起碼要同步一個星期的時間,所以為了方便,大部分人會選擇放在線上錢包。還有的會選擇投資,但是這些最後事實證明,基本上一投一個坑。

比如著名的烤貓礦機,當初李笑來老師說“烤貓的股票,7個幣以下隨便買”的那家公司,後來隨著做礦機的公司增多,烤貓變得一蹶不振,最後創始人帶著幣連人一起不見了……

比如有些人喜歡將買的幣放在線上的交易所或者錢包裡面,但是線上交易所、錢包各種盜幣、捲鋪蓋走路的現象層出不窮,比如像曾經的全球第一大比特幣交易所Mt.Gox,誰也沒想到他會有一天轟然倒塌吧?後來創始人拿著幣就跑了,連OKCOIN的創始人徐明星還放在裡面幾百個幣也說沒就沒了……像老牌的比特兒(國內最大的山寨幣交易所)、Blockchain(最大的在線比特幣錢包)、BTC-e(全世界第二大比特幣交易所)統統出過丟幣的問題。有些的確實是被黑客盜了,有些的誰又說得清楚呢?說不定自己拿了,永遠不要低估人性的惡。

還比如早些年第一個要做比特幣銀行,存在裡面就可以給客戶利息的“比特幣存錢罐”,也因為被盜3000多個幣而關閉,後續賠付的事情也是不了了之,用戶只能認賠。如是種種,多了去了,總之幣圈每天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最後能夠留住幣的人鳳毛麟角。

你可以看見,早年下決心買幣、自己忍住留住幣、外部因素干擾,這一層層下來,最後能把幣保住的,基本上全國掰著手指頭都能數的清楚了。我們總以為自己賺不到錢,是自己的運氣不好,其實大家的運氣都一樣。

這個幾年,我看過的財富神話多了,最後講幾個人的故事吧:

A君:當初入行比特幣的時候,圈內名氣僅次於李笑來。當初他賣掉房子,把所有的錢拿來買比特幣,這在當時,北京房價狂飆的時代,所有人看來幾乎是瘋子行為。但是當比特幣價格一路爬高到人民幣6000的時候,人們開始欽佩他的遠見,就只剩下一片讚揚聲了。

比特幣這個行業的富有遠非常人可以想象的,連自媒體人都難以望其項背。A君富有的時候,甚至還經常做“放煙花”的事情,什麼叫放煙花呢?比如說現在4000一個,他會告訴你,等下他鼠標一按,這個價格就會到4500,然後截個圖,告訴你現在買了200萬人民幣的比特幣,倒數:1,2,3,隨著他一聲令下,一根綠色的長陽線拉起,果然價格達到了4500,為此大家歡呼雀躍。

後來A君的結果不是很好,因為玩期貨,財產從正的幾千萬變成負的幾千萬。不過他的心態還是挺讓人佩服的,要給一般人,欠了幾千萬,早就自殺了,而他又東山再起,重新創業。有時候不得不說,人活著,就是一種精神。

B君:我第一次見到B君的時候,是在一個飯館裡,他請我吃飯。那個時候我在比特幣裡損失了很多錢,身上還剩下100塊人民幣,連吃一頓像樣的飯都成問題。那一晚他開著一輛100多萬的車來接我,跟我談了很多關於比特幣的事情。當時他要我4000塊的時候就買,以後必定會漲,而我對未來並沒有太多信心。

那時候B君就已經有2000多個比特幣了,其中有1000個是幾十塊錢一個的時候買的,還有另外1000個是後來陸陸續續買的。B君本來就是做生意的,土豪出身,比特幣讓他更加富有,所以投資進去對他來說是一本萬利的事情。

為了支持比特幣,之後他做了兩個關於比特幣的創業,兩個項目做到後面都失敗了。具體名稱我就不說了,圈子太小,一說就都知道了。不過這些損失對他來說都算不了什麼,到現在,他的那些比特幣都價值2個億了吧?他人的財產問題我不便多問。但是我相信他能守的,因為他是比特幣的死忠粉,他把比特幣當成比人民幣還保值的財產一樣存著。

C君:C君的經歷就比較傳奇了,他是真正的中國第一代比特幣的幣民。他還在很早的時候,就拿著辦公室的電腦挖比特幣,當時挖出來了2000多個存在錢包裡,保存在硬盤。不過不幸的是,他把這個硬盤給遺失了……嗯,我見過很多早期挖出來比特幣的人都丟失了……因為他們當時就是好玩,沒覺得這個玩意將來會值大錢。

之後C君進入幣圈開始投資,投過很多項目,早期投過烤貓、銀魚礦機、XX礦機統統失敗,最後一怒之下,自己創立了個公司,居然成功了,現在還活得很好。另外他在13年之前還買過很多幣,現在這些幣應該都很值錢了。

D君:D君是職業玩量化交易的,就是像電視中那樣,幾臺電腦同時監控價格。採取的是程序監控的方式,他首先有建模,然後根據模型會相對應地提示你買進賣出。但是數下來,其實統統沒有長期持有的人賺得多。這也再次印證了我的觀點:賺錢的,其實都是長期持有的人。玩短線的是很少掙的。

要論掙錢,中國人可能靠房子能掙到錢的多,這個我是相信的,但是靠股票、比特幣賺錢的,鳳毛麟角。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房子他不易買賣的屬性決定的,你留得住,你才能賺錢。而像股票、比特幣這種,大部分人都想著掙快錢,今天漲10%、明天再翻一倍,這是很多人想看到的,也是他們對比特幣的印象。但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幾乎沒有幾個掙的。而這個世界上的財富積累,都是靠的時間和耐心積累的,沒有隨隨便便來的錢,即便是上漲幾千倍的幣市也一樣。

你別看著現在比特幣漲得高,很多人號稱自己發財了,其實如同13年那一波一樣,真正賺錢的,要等跌的時候才知道,你才會發現一地雞毛。正如巴菲特說的那樣:要等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

其實財富的道理很簡單,就是耐心持有就行了。但是你會發現,有耐心的人極少,市面上最受歡迎的,還是那些天天教你怎樣操作比特幣的,就像股市裡一樣,最火的永遠是那些天天告訴你明天哪支股票會漲停的人,其實買來買去,你最後發現,還不如抓在手裡不動。所謂“大智若愚”,說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每個人心裡都想豎立個財富榜樣,想創造一個所謂的“財富神話”,想給自己活著找個期望和奔頭。他們以為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是個倒黴蛋,好運氣都站在別人那一邊,所以大家都願意心甘情願地去想象一個個所謂的財富神話,這種心情可以理解。就像我小時候玩老虎機,總覺得倒黴的是自己,中獎的全是別人。

但事實卻是,所謂的財富神話,不過是成年人世界的雞湯罷了。幣圈只有笑話,沒有神話。大佬們會告訴你現在賺了幾千萬,不會告訴你當年一無所有的時候,東拼西湊過來100萬造了一堆廢鐵礦機的事實。

其實你最後會發現,所有的財富,都不是颳大風裡吹來的。都是給人們美好品質的獎賞:隱忍、果敢、堅強、前瞻性,假如這個世界有什麼是珍貴的,那一定是一個人身上的品行,無論是找對象還是找朋友,或是投資,都是一個道理。同樣是虧了,有些人就大罵:股市是騙人的、比特幣是旁氏騙局!而有些人虧了,會去總結規律,下次東山再起,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區別。

相較之於暴富神話,我看到更多的是幣市裡的殘忍。這個幾年,我所看到的所謂的大佬們,賺錢的時候恨不得讓全世界知道,但是跌的時候,都一個個默不作聲。為什麼呢?因為割完了這一茬,還可以回去割智商稅、教別人走向財富自由之路啊。靠買幣沒賺什麼錢,靠教別人發財倒是真正的賺錢了。

謊言那麼多,只是有些的容易拆穿,有些的不容易拆穿罷了:

在比特币的世界里,从来就没有“神话”

7年前比特幣哪來的5000一個?都是幾十塊錢,而且要在國外諸如MT.GOX、BTC-e之類的網站才能買得到,很多都是用電腦挖出來的,這位吹牛逼可以說不帶眨眼的了。

有的人因為比特幣而跳樓了:

在比特币的世界里,从来就没有“神话”

早些年還有一位礦工患了白血病,幣圈的人為他募捐了幾十萬治病。結果他拿著這個幾十萬沒去治病,而是去期貨裡玩,輸了個精光。最後的結果不知道怎樣,不過,他可能很難明白,期貨這種東西,猶如走鋼絲,你正確一萬次,只要錯了一次,就會掉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沒可能贏的。

作為一個在股市裡玩了10年,幣市裡玩了5年的老人,我看財富雲起雲落,看得有點厭倦了。財富潮漲潮落,正如太陽昇起落下一般規律。一茬接一茬的韭菜忘記了歷史,一波波地又接上來。財富如同過眼雲煙,人們卻樂此不疲。如果要什麼值得學習的,那就是人的品質:隱忍、果敢、堅強、前瞻,如果說有什麼要放下的,那就是慾望和貪念,貪婪的人很難賺到大錢,無論到哪裡都一樣。錢,很多時候只是一個數字的變動而已,而背後牽扯到多少家庭的興與衰,多少的血與淚,一時間都難以說清。

種種如是,讓人不禁想到了《紅樓夢》裡的那首《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iOS 用戶快速讚賞通道

長按二維碼讚賞

謝謝讚賞,歡迎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