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縣-環州-環江!慶陽環江,明明是一條河,爲何要叫環江?

岑寂之水:逶迤在沙漠與黃土高原間的環江(之一)

這是一條北方之江,也是一條熟悉而陌生的河流。雖多次和它同行,但卻說不出它的個性。

一個縣,因為這條河流曲折環繞而得名。

從沙漠到黃土高原間這條北方之江有哪些秘密呢?

環縣-環州-環江!慶陽環江,明明是一條河,為何要叫環江?

1 站在山頂,眺望環江河谷,這條北方的江,有何秘密呢?

我們眺望前方,山川在目,溝壑縱橫,河谷中是一座現代化的新城。城的一側,依稀能找到長著青草的環州古城牆似是一個綠色花環。這裡便是環縣城西的最高點了。正值一個初秋的午後,在這個適合登高望遠的山頭上,將環江河谷盡收眼底。這座山叫西山,閣名為文昌閣。

在此,只見環江從北面而來,然後向西拐了兩個“S”形大彎,從西山腳下流過,往南而去。

河流,對每一個人來說都不陌生。這些年,我們去過浪花飛濺的白龍江,走過渾濁浩大的黃河,撫摸過黑得發亮的石羊河。可像環江這樣,身處西北一隅,最後匯入黃河水系的,卻以江稱呼的河,很少見。

環縣-環州-環江!慶陽環江,明明是一條河,為何要叫環江?

環江在甘肅眾多河流中,算不得大河,但也不是小河。一條不大的河,卻用了“江”字,這似乎有些搞笑了。在河流命名的習慣中,北方人多稱河,南方則多見江。但北方的河流也有叫做江的,比如黑龍江就是如此。從規模上區別,大的為“江”,小的為“河”。環江自然不能同黑龍江相比,但它為何也叫做江呢?環江,這條北方的江,我們能有哪些發現呢?

初秋時節,我們出蘭州,一路向北,直奔環縣而去,探尋環江的秘密。

從蘭州出發,大體有兩種路線,一種傳統的線路,走平涼、西峰、慶城,然後北上環縣。另一條則是新開的線路,從蘭州往北,過白銀,出甘肅,入寧夏,同心附近東拐,直抵太陽山,然後從惠安堡,下高速公路,再南下環縣。這條線,一路高速,比傳統線路,要節省三四個小時。我們自然選擇了新路。正值初秋,天高雲淡,農田戈壁,交錯而過,蜜瓜苞谷,雜糅其間。大約四個多小時後,巨大的風力發電場出現在我們的面前,這裡是寧夏重點開發的風能太陽能能源基地。從這裡下高速,大約四五十公里的地方,就是環縣的甜水堡了。

環縣-環州-環江!慶陽環江,明明是一條河,為何要叫環江?

翻開地圖,看甘肅大體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格局。有人形容為如意,有人形容為啞鈴,更有人比作一隻奔跑的九色鹿,而環縣就在鹿角的位置。從地理上看,這裡地處毛烏素沙漠和黃土高原的交界處,也是抵禦風沙南侵的重要通道。很快我們就過了甜水堡,此地距離環縣縣城有81公里。一路南下,過了山城堡後,環江便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了。

環江源自環縣甜水北天池和寧夏鹽池縣施家天池之間的山溝,這裡也就是古代所說的青崗峽,全長159公里,是馬蓮河流域最長的河,也是該流域含沙量最大的河。在唐代,它被稱為馬嶺水,宋代,縣城以北的地方稱為白馬川,以南則成為馬嶺水。經過山城、洪德、縣城、木缽、曲子等進入慶城縣境內,匯入馬蓮河。

路在沙漠和黃土高原之間盤旋,山城堡、洪德城、河連灣,依次而過。下午兩點多,我們就抵達了縣城。在縣城見到環縣的朋友,他給我們介紹了環江的大體情況,建議我們先到縣城對面的文昌閣去看看。

環縣-環州-環江!慶陽環江,明明是一條河,為何要叫環江?

文昌閣是縣城西面的制高點,和環縣縣城只有一江之隔。出城區,沿濱河路走了一段。此時,環江和我們想象中的“江”水大相徑庭。在人們的記憶中,江水應該是波濤洶湧的,而我們看到的卻是一條靜靜的淺淺的江水。

過江後,路就上西山了。山路盤旋向後山而去,十餘分鐘後,我們到了西山山頂。文昌閣是一個四層建築,站在這裡將山下河谷一覽無餘。

環縣得名,就來自環江。環江是環縣境內的一條主要的河流。它在黃土高原上,呈現出一種曲折環流的狀態,尤其到了環縣縣城這裡,更是曲折蜿蜒。所以《環縣誌》中說,環州古城,以環江流繞城西,委曲環保,故名。人們形容當時,石橋交跨,小巷分流,河水將環州古城緊緊包圍,形成了三面環水一面靠山的地理構成,無疑環江極大地加強了古城的防守態勢。這也是北宋時期,人們將環慶並列的原因之一。

環州的得名來自於環江的蜿蜒流淌,環縣則是以前的環州。

現在,環江遠離了城市,水量也遠遠不如從前,人們也就漸漸將它淡忘了。

王文元(蘭州老王)原創作品。轉發惠己利人!讚賞堅持動力!留言精神鼓勵!

歡迎朋友們轉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