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爲啥不敢生了?大數據顯示:養育一個孩子預算將近50萬元!

8月6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稱,生娃不只是家庭自己的事,也是國家大事。應制定更為完整的體制機制,讓人們從“不敢生”變為“敢生”。

從“計劃生育”到“單獨二孩”,再到“全面二孩”,中國人口出生率和結構經歷了怎樣的變化?中國人為什麼不敢生了?

中國人為啥不敢生了?大數據顯示:養育一個孩子預算將近50萬元!

放開二孩後,中國人口出生率仍在下降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中國出生率依然不樂觀。(人口出生率=一定時期內出生人口/總人口,通常用千分比表示。)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63萬。人口出生率為12.43‰,比2016年下降了0.52‰。

儘管近年來人口政策逐漸寬鬆,但中國出生人口數量和人口出生率卻遠低於預期。也就是說,人們從之前的“想生但不讓生”,變成了“讓生但不想生”。

中國人為啥不敢生了?大數據顯示:養育一個孩子預算將近50萬元!

中國人為什麼不願生孩子了?

恆大研究院今年曾發起一次12萬人參與的生育意願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選擇“不生”及“生1個孩子”的人總計高達43%,15%的被調查者選擇“不生”。

人們為什麼不願生孩子了?攜程集團執行董事長、經濟學家梁建章曾撰文指出,中國人的生育痛苦指數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原因在於,高房價、居高不下的育兒成本(主要為教育支出)、看護困難(託兒所奇缺)以及女性參加工作比例高於多數國家,因此中國大城市的生育率處於世界上最低水平。

蘇寧金融研究院整理了從懷孕到孩子上大學各個階段父母所需的開支明細(如下表),由此可見,養育一個孩子預算將近50萬元。

中國人為啥不敢生了?大數據顯示:養育一個孩子預算將近50萬元!

這還只是基本水平。根據匯豐發佈的全球調查報告《教育的價值:未來的基礎》,中國父母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位居全球第一。在此基礎上再加上學區房、夏令營、出國留學、訪學等費用,更讓人望而卻步。中國一二線城市撫養孩子的成本趕超發達國家,而一二線城市白領的收入卻遠不及後者,經濟壓力成為年輕人“不敢生”的重要原因。

此外,城市快節奏、高壓的生活,80、90後對個人空間和自我發展的追求,也是人們“不願生”或者“晚生”的原因。

低出生率的隱憂:人口紅利耗光、老齡化加劇

過去40年,人口紅利造就了中國經濟的騰飛。從1962年到1970年,中國出現了連續8年的人口高增長,為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建設提供了足量的適齡勞動力。

中國人為啥不敢生了?大數據顯示:養育一個孩子預算將近50萬元!

上世紀70年代起,中國開始全面實施計劃生育,人口爆炸式增長得到了控制,出生率自此一路下滑,人口增長率顯著放緩。直接後果便是勞動適齡人口的減少以及老齡化的加劇,青年人和政府財政壓力增大。

中國人為啥不敢生了?大數據顯示:養育一個孩子預算將近50萬元!

根據國際慣例,當一個國家65歲以上老人佔比超過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進入老齡化。若按照這一標準,中國從2001年起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且65歲以上人口占比逐年上升,2017年已高達11.4%。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2017年表示,預計到2035年,中國老年人口年均增長約1000萬,總量將達4億人左右,其中80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年均增長100萬以上。

為了鼓勵生育,這些國家有多拼?

低出生率、人口老齡化是不少發達國家面臨的難題,為了提高人們的生育意願,政府使出渾身解數。比如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日本(截至2017年11月,日本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27.8%。),政府為了鼓勵生育嘗試了多種措施,比如“+1計劃”(PlusOne Proposal)”,鼓勵日本家庭多生一個孩子,此外還有“天使計劃”和“新天使計劃”,在這兩項計劃推動下,小孩從嬰兒期到5歲期間大部分花費都由政府承擔。

中國人為啥不敢生了?大數據顯示:養育一個孩子預算將近50萬元!

近年來,國內關於“政府獎勵生育”政策的討論也日漸增多。梁建章建議,政府通過財政補貼的手段降低普通家庭的生育成本。他建議至少要用GDP的2%到5%來獎勵生育,才能夠提升生育率到一個相對比較好的水平。

部分省份已出臺相關文件。如根據遼寧省印發的《遼寧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遼寧省的總和生育率要從2015年的0.9提高到2030年的1.8,並對生育二孩家庭給予獎勵。

人民日報海外版則在8月6日的文章中進一步呼籲,“把政策落到實處,而不是畫餅充飢。要讓適育夫婦切實感受到政策福利,提高生育意願。”


投稿/建議:[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