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讓口裡人懵逼的新疆方言

那些讓口裡人懵逼的新疆方言

那些讓口裡人懵逼的新疆方言

我們公眾號推送的文章,每次群發前都會先讓同事幫忙校對一下。昨天那篇暑假堵車文校對時,一個南方來的同事截出全文最後兩個字,說:“支持”是不是打錯了?

那些讓口裡人懵逼的新疆方言

作者告訴她:沒錯,就是這倆字。

她說:哦,那是要賣萌是嗎?

她:???

那些讓口裡人懵逼的新疆方言

新疆方言很有特色,經常讓外地來的小夥伴聽得一愣一愣的。他們聽不懂的話,通常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思考一下還能懂的,另一種……就是思考了也完全聽不懂啊!

First.“中午吃撒?我昨天吃的拌麵太歹了,攢勁得很。”

——沒事,容我想想,大概能懂。

新疆人說話有一個特色,嘴巴不完全打開,體現在“sh”、“zh”這類音上特別明顯,打個比方,新疆人會把“啥”說成“撒”,“事”說成“si”.

吃撒=吃啥,撒四=啥事,支持=資持,相當於是在普通話的基礎上變了個音。這還屬於基礎版方言,內地小夥伴們表示ok,能夠聽得懂。

進階版就是新疆方言裡一些特有的詞彙,比如“歹”,比如“攢勁”。

南方同事表示,這些詞彙雖然以前沒怎麼聽過,但能通過講話人的語氣和語境來揣摩其中的意思。她剛來新疆的時候,雖然不明白“攢勁”是什麼意思,但每次聽身邊的人說起來,語氣高漲,眼睛發光,大致也能猜到這是一個褒義詞。

那些讓口裡人懵逼的新疆方言

Second.“這家飯勞道得很。我每次讓老闆給我多放點皮芽子。”

——???大兄dei,你到底在說撒……

這一類的新疆方言屬於高級版,不太好懂,經常讓內地來的朋友們聽得雲裡霧裡。首當其衝是食物的名字,比如說“皮芽子”、“辣皮子”一類的。

上週末我跟幾個朋友去農家樂,同行有位湖南來的小夥子,他剛來沒多久,對新疆的套路還不瞭解,我們煮了一鍋羊肉湯,說放點皮芽子就可以喝了。

果然,小夥子睜著一雙天真的大眼,問:皮芽子是什麼?

我們朋友一臉嚴肅地告訴他:就是泥土的意思,為了去羶味,抓一小把當地泥土放進湯裡,特別有用。

小夥子恍然大悟,一臉get了某種了不起的玄學的表情。

“皮芽子”在內地叫“洋蔥”,這兩個詞無論從字還是音來看,都是風馬牛不相及,光靠語境和語氣已經無法辨別啦。

那些讓口裡人懵逼的新疆方言

還有一個詞是“勞道”,和“攢勁”不一樣的是,這兩個字中沒有任何一個字能體現出他的含義,不知道的情況下全憑猜。我們那位外地來的同事,在談起這個話題時說,她剛來新疆的時候,見到大街上的“勞道很”麵館,一直不能理解“勞道”到底是什麼意思,直到有一天,她在店裡看到T恤上都印著這兩個字……

她最後一臉真誠地跟我說:“真的,我完全沒想到,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居然就是很厲害的意思。真是太勞道了。”

那些讓口裡人懵逼的新疆方言

在新疆,內地一般被稱為“口裡”。在百度百科裡,“口裡”是長城以外的人對長城以內的稱呼,但更通俗點講,也就是關口以裡的意思。這是所有新疆人都知道的常識,卻是所有剛來新疆的內地人所不知道的“秘密”。

當然,高階版的方言詞彙數不勝數,比如“然他”、“騷情”、“喧荒”,還有“鉤子”……咳咳,就不一一作解釋了,有不懂的內地小夥伴自覺地詢問身邊的新疆人哈。

那些讓口裡人懵逼的新疆方言

由於受到少數民族語言的影響,新疆方言說起來有時候還會帶上一點維吾爾族腔調,因此口裡的朋友們經常說,新疆人一說話都是烤羊肉串的味道~

相比於吳越地區的吳儂軟語,新疆的方言對外地人相當友好了,不算難懂。因為新疆地區很多人口是從各個不同的外地遷來的,加上固有的少數民族住民,有網友機智地總結出:新疆方言=普通話+多地方言+少數民族方言。

有哪些方言是你覺得比較有新疆特色的呢?在評論裡告訴我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