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堅持動態選才(評論員觀察)

既要提防為了年輕而年輕的“裝門面”思想,也應警惕“火箭提拔”的“拔苗式”培養,讓真正有能力、有幹勁、有激情的年輕人脫穎而出

世不患無才,而患無用才之道。選好用好優秀年輕幹部,機制方法很關鍵。“既要數量充足,又要質量優良”“對有培養前途的優秀年輕幹部,要不拘一格大膽使用”“要把關心年輕幹部健康成長作為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加強長遠規劃,健全工作責任制”……在不久前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明確要求,指明瞭做好新時代年輕幹部培養選拔工作的方向。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年輕幹部工作,著力促進年輕幹部成長成才。從革命年代提出“有計劃地培養大批的新幹部,就是我們的戰鬥任務”,到改革初期確立幹部“四化”方針、開展“第三梯隊建設”,再到新時代強調“培養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總體上解決了領導幹部青黃不接、領導班子整體性交替的問題,避免了以運動式、突擊性提拔年輕幹部的做法,年輕幹部工作步入良性循環。

有科層才有選拔,有選拔就有臺階。一段時間以來,“臺階”成為不少年輕幹部關注的焦點。從參加工作到走向成熟,經過一定的臺階、遞進式的歷練,對年輕幹部來說很有必要。然而,一些年輕人錯把臺階當“官階”,“兩年不提拔、心裡有想法”,“三年不挪動、到處去活動”。有的地方在提拔幹部時,論資歷、看年限、排輩分,“累日以取貴,積久以致官”。實際上,年輕幹部的選用必須遵循幹部成長規律,講臺階但不能唯臺階,講資歷但不能唯資歷。因此,既要提防為了年輕而年輕的“裝門面”思想,也應警惕“火箭提拔”的“拔苗式”培養,讓真正有能力、有幹勁、有激情的年輕人脫穎而出。

從時間的維度觀察,幹部隊伍的新老交替其實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換言之,選用年輕幹部絕非單純的“搭臺子”“給位子”,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現實中,有的年輕幹部只盯著近期可進班子的人選,只關心目力所及的人事動態。進了,就沾沾自喜,“一山望著一山高”;沒進,就“耍脾氣”“撂挑子”“混日子”,暮氣沉沉。這反過來說明,加強長遠規劃、跳出一時評價,才能拓寬幹部選拔的視野,以長效機制鑑別幹部“好不好”“優不優”,也才能影響風氣,引導年輕幹部群體沉下心來踏實工作。

曾有年輕同志效仿古人感慨,“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類似“坐等伯樂”的心態,恰恰是成長成才的大敵。這也從一個方面啟示我們,由偏重“選”向統籌選拔、培育、管理、使用轉變,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有助於進一步做好組織工作,激勵年輕幹部奮發有為。持續選,放眼各條戰線、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多渠道、多層次、多側面瞭解;重視育,讓年輕幹部經受吃勁崗位、重要崗位的磨鍊,把重擔壓到他們身上;從嚴管,教育引導年輕幹部強化自我修煉,防微杜漸;大膽用,不拘一格,用當其時、用其所長。著力健全完善年輕幹部選拔、培育、管理、使用環環相扣又統籌推進的全鏈條機制,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的優秀年輕幹部,就將脫穎而出、不斷湧現。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人的經驗、直覺遠不如科學的選人用人機制更有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系統思維和全局觀念,著眼長遠發展戰略,統籌選育管用各個環節,不拘一格選賢任能,我們必能及時發現、培養、起用優秀年輕幹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