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鐵飯碗」的榮耀還在嗎

——在國企工作了3年,感覺待下去沒意思也沒前途。

——我21歲,一個月3000多工資,大學畢業,一樣覺得浪費時間精力青春!

——我35歲,在國企工作,工資水平還可以,不過做的很不開心每天都很鬱悶!

——在外地工作,才進國企快3個月,就想辭職了。

——國企關鍵學不到東西,我感覺自己好像是在浪費青春!

——每天很忙很忙,但是不知道自己都忙些什麼,覺得自己很沒價值感

……

國企“鐵飯碗”的榮耀還在嗎

在國企,越來越多的“老人”開始動搖,越來越多的“新人”開始離開。

目前,在一些老牌國企,每年辭職的畢業生遠遠大於每年新進畢業生的數量。進入新時代,曾經響噹噹的國有企業為什麼不再有吸引力,怎麼就留不住人了呢?

國企“鐵飯碗”的榮耀還在嗎

通過這些職工的發帖,就能知道個一二,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崗位職數限制,論資排輩嚴重,從操作崗轉到管理、專業技術崗很難,人才的上升受阻等現象嚴重,個人成長進步遙遙無期。

二是崗位工作重複簡單,常年不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看不到自身價值,無法讓個人在精神上滿足。

國企“鐵飯碗”的榮耀還在嗎

三是薪資沒有競爭力,生活成本不斷提高,國企職工收入卻常年原地踏步,國企職工不再有優越感,只能維持“吃飽穿暖”,很難追求所謂“高品質”生活。

四是選人用人導向不好,論資排輩嚴重,企業讓員工感到委屈,人際關係複雜,工作得不到領導認同,缺乏公平競爭的用人機制,很多人感到懷才不遇。

國企“鐵飯碗”的榮耀還在嗎

特別是選人用人的“近親繁殖”,潛移默化地造成生態惡化,產生的影響又極其深遠。各層級領導“官官相護”“打招呼”,親戚套朋友一串連一串,形成錯綜複雜的關係網,“父子兵”“兄弟連”到處都是,外來草根即使個人能力突出,但因沒有靠山,也只能幹最辛苦的工作,多少人只有黑髮變熬成白髮,才能熬成所謂“自己人”,等來個人成長進步的機會,還有更多更多的草根在自己的崗位一直“沉淪”到退休。當然不排除部分能力很強的草根踏上了升遷的節奏,走上了人生巔峰。

古人云,“士為知己者死”。如果一個企業既沒有為職工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金,也沒有幫助職工找到自身價值體現,又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良好的人際關係、工作環境,你憑什麼留住人才?天天喊口號,日日講精神,未必能有什麼好的作用。因為市場的選擇最有說服力!

國企“鐵飯碗”的榮耀還在嗎

在一些國有企業,經過歷史的沉積,已然形成了“會來事”“選好邊”“站好隊”等厚黑絕學,“僅想做事的人沒有前途!”。不少企業明裡暗裡成了一些個人的“小山頭”“後花園”和“自留地”,但這樣搞下去,國企只會慢慢僵化,永遠成不了現代企業。事實也說明了這一點。

進入新時代,中國在國際上拿得出手的“名片”——移動支付、高鐵、電子商務、共享單車等等,都是勇於創新改革的新興產業,原來老牌的國企又有幾個讓國人喊出了“厲害了我的國”。

國企“鐵飯碗”的榮耀還在嗎

新時代就要有新擔當,要想煥發生機,再次叫響品牌、擦亮名片,唯有改革。“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國企改革最關鍵最急切的還是選人用人上,樹起風清氣正的導向,是破解一切難題的關鍵。只有這樣才能解決許多長期想解決而解決不了的難題,辦成許多過去想辦而辦不成的大事。

國企不改革,國有企業、國有資產就不能牢牢把握在黨的手中;不改革,國有企業就很有可能被搞弱了、搞小了、搞垮了、搞沒了。如果國企不改變,市場就會來改變你;就像馬雲說的,銀行不改變,我們就來改變銀行。來自市場的懲罰是最深刻的。不在市場的大潮中奮起,那就只能沉淪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