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快要熱死了!川普的「退羣效應」又遭網友怒懟

這是最新一期《經濟學人》中封面故事的第一句話。

人類快要熱死了!特朗普的“退群效應”又遭網友怒懟

從西雅圖到西伯利亞,北半球已經身處於一片火焰之中。世界各地都在高溫的炙烤之下。

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在最近的一個月裡就有18場山火爆發,給自己本來的熾熱火上澆了油;雅典海岸線上的大火已在上週導致91人喪生;在世界的其他地方,高溫也足以讓人窒息。在日本,持續的熱浪也讓約125人喪生,連地處海岸的東京也達到了史上最高的40℃。

人類快要熱死了!特朗普的“退群效應”又遭網友怒懟

今年的酷暑也席捲了中國大部分地區。“四大火爐”之一的重慶,甚至出現了因高溫輪胎冒煙的情況;在西安,40℃的高溫讓當地拉響了紅色高溫預警;而在杭州,跨海大橋更是因為橋面高溫而被限速。

人類快要熱死了!特朗普的“退群效應”又遭網友怒懟

高溫炙烤下,在東北裝個空調都得排隊。

人類快要熱死了!特朗普的“退群效應”又遭網友怒懟

持續的高溫也讓國外的網友們吐槽能力暴增:

人類快要熱死了!特朗普的“退群效應”又遭網友怒懟

我洗完澡還沒幹呢,就又出汗了?

人類快要熱死了!特朗普的“退群效應”又遭網友怒懟

冰島,可不怎麼冰啊!

史努比已經化掉了

人類快要熱死了!特朗普的“退群效應”又遭網友怒懟

熱水開關出熱水,冷水開關……還是出熱水

人類快要熱死了!特朗普的“退群效應”又遭網友怒懟

長這麼多隻手還是不夠擦汗啊!

統計數字表明,這種高溫高溼天氣已經從曾經的“不可理喻”變成了現在十分普遍的現象。早在幾年前,科學界就提醒公眾,因為頻繁的人類活動,世界的平均氣溫已經比工業時代前高了整整1℃。溫度上漲的數字可能是很小的,但是就這小小的1℃足以讓南極冰川每年以3000億噸的速度快速消退。

人類快要熱死了!特朗普的“退群效應”又遭網友怒懟

當氣候變化的現象愈加明顯,我們面臨的挑戰也就愈加艱鉅。世界各國領導人簽署的“巴黎協定”曾稱要把全球變暖控制在2℃以內,而如今溫室氣體的排放卻有增無減。不僅是氣體排放,石油和天然氣的投資也在這幾年中穩步增加。在2017年,甚至出現了要求提高煤產量的聲音。風能與太陽能之類的清潔能源,也在不斷縮減的產業規模下停滯不前;就連環境友好的核能也變得昂貴而不受歡迎。雖然我們可以輕鬆地把這些理解為一時的挫折,因為具有自我保護天性的人類一定會戰勝全球變暖。但實際上,我們卻正在節節敗退。

在世界各地都在大力推行環境保護政策、遏制全球變暖趨勢的現在,人們不得不懷疑:我們如此努力卻還是極端天氣頻繁,人類是不是已經無力迴天了?

《經濟學人》在文章中就人類的前景給出了這樣的分析:

我們不能說不全面的進步就是沒進步。隨著太陽能電池板、風輪機和其他低碳技術變得更便宜與更高效,它們的使用率的確在不斷增加。在2017年,電動汽車的保有量就超過了100萬;在一些陽光普照或者風能充足的地方,可再生能源的成本甚至低於化石能源。

人類快要熱死了!特朗普的“退群效應”又遭網友怒懟

公眾們的意識也確實在提升。去年一項涉及38個國家的調查顯示,已經有61%的公民將環境變化視為嚴重威脅,僅次於恐怖組織ISIS的影響程度。儘管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意要退出“巴黎協定”,許多美國的城市和州依然在堅定不移地支持協定的內容。在曾經被霧霾籠罩的中國與印度,公民也在監督政府改變以煤發電的能源模式。

上面的舉措讓持樂觀態度的人認為低碳化已經觸手可及了。但是,即使將這些複雜的協定和目標挨個實施,這個過程也註定是極為困難的。

首先,世界上,尤其是飛速發展的地區,其不斷上升的能源需求讓這一進程舉步維艱。煤,最簡便也是最具汙染性的能源以每年3.1%的速度增加。相對環保的天然氣與石油也每年增長5.2%與2.9%。

人類快要熱死了!特朗普的“退群效應”又遭網友怒懟

很明顯,化石能源比可持續能源更能夠輕易獲得,它們不用依靠太陽和風,也就是不用“看天吃飯”。即使綠色能源的投資者們對石油產業減少投資,石油行業巨頭們仍然會把亞洲的能源需求看成一塊“不斷變大的蛋糕”。

其次,政治與經濟發展的惰性也難辭其咎。一個國家消耗越多的化石能源,對其的依賴性也就越強。2017年,英國就首次實現了自工業革命以來的“無煤日”。而在印度,煤炭支持著80%的電力供應,還是許多最貧困地區的支柱型產業。

人類快要熱死了!特朗普的“退群效應”又遭網友怒懟

最後,便是能源生產低碳化的科技阻力。鋼鐵、水泥、農產品、交通和其他經濟活動佔據了一半以上的碳排放。它們比能源行業更難清潔化,同時還被各方利益裹挾。

世界並不缺實現巴黎協定的點子。在簽署協議的70個國家和地區中,有五分之一都為碳排放徵稅。技術人員也在全力研發更堅固的輸電網、無碳鋼鐵,甚至負碳水泥。他們的努力也隨著時間的推進不斷成為真正的力量。

人類快要熱死了!特朗普的“退群效應”又遭網友怒懟

但是,這些努力,如果不先解決環境保護的惰性心理,都是無稽之談了。西方國家必須在巴黎協定中按照自己的許諾幫助欠發達國家在低碳環境下脫貧。令世界擔憂的是,在許多國家勇於承擔保護環境責任的同時,地方保護主義還是從中掣肘,使這一任務更加艱鉅。

2017年6月1日,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宣佈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

特朗普政府認為,《巴黎協定》將會損害美國經濟。根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協會經濟諮詢公司的研究報告,特朗普稱到2040為止年為達成《巴黎協定》將導致美國經濟近3萬億美元的損失、超過650萬個工業崗位和310萬個製造業崗位的減少。特朗普稱,MIT研究員的研究顯示,假設所有締約國達成已有的減排目標,到2100年也只能抵消全球溫度上升中的0.2℃。他據此聲稱,《巴黎協定》

能對全球氣候起到的影響“非常微小”。

人類快要熱死了!特朗普的“退群效應”又遭網友怒懟

在這麼熱的天,國外的網友們不會忘了一年前特朗普做出的這個決定:

人類快要熱死了!特朗普的“退群效應”又遭網友怒懟

人類快要熱死了!特朗普的“退群效應”又遭網友怒懟

人類快要熱死了!特朗普的“退群效應”又遭網友怒懟

自從退出巴黎協定之後,特朗普又一次證明了他是在為全球製造威脅,從而讓數十億的人類受害。這一切都是為了那些工業企業的利益。我們的地球可比美元重要的多。

作為世界上碳排放量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國家,美國的退出無疑是環境保護運動的一大損失。

當人類喪失了面對世界性問題的團結,最終能否戰勝困境也是一個未知數。

遏制氣候變暖是有短期的財政成本的——雖然低碳化最終會讓經濟騰飛。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如果各國能夠克服上述問題,遏制全球變暖並不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這個暑期的酷熱就是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但如果我們還是畏縮不前、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採取旁觀態度,那麼就可能像《經濟學人》的結尾所說的一樣:“也許全球變暖會讓全球公民的集體意識回暖,而令人傷心的是,天氣已經早人一步熱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