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敵軍箭雨,沖在前面的不容易死,躲在後面的反而更容易死

戰爭片如一陣浪潮,在我們國家是層出不窮,但往往質量也令人堪憂。裡面不光是“傳奇性”的情節和神力讓很多人吐槽,還有許多常識性的問題誤導了很多人。

很多小孩兒看電視劇覺得打仗是很容易的事,因為電視劇傳輸給他們的是“我們都有神力,我們不管被怎麼打,都不會犧牲”,所以很多未成年的兒童,把戰爭當成兒戲,整天呼呼哈哈說著打仗。

面對敵軍箭雨,衝在前面的不容易死,躲在後面的反而更容易死

而成年人中也並非什麼都懂,之前有人就在網上提出一個問題 ,說為什麼一聽到打仗的命令大家都一股腦兒的擠在一起往前衝?因為影視劇給我們展現的就是這樣的畫面。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有點軍事常識的人看到這些畫面時一定會忍不住說胡鬧吧,簡直是在侮辱那些因戰爭而獻身的人。

因為在行軍打仗時,當重逢的命令發佈時,士兵們不是擠在一起衝,而是一個班會馬上便成一個三角形,這樣一個班就變成了三個小組。

面對敵軍箭雨,衝在前面的不容易死,躲在後面的反而更容易死

一個兵與一個兵之間的作戰間距大約有十米,一個組與一個組之間的間距大概是十五到二十之間,這樣一來,就會有兩個有點,一是每個組之間能有效的進行手語溝通,另一個是如果敵軍丟來大炮,不會同時失去兩個班。

大體的原則便是,一個老兵帶領兩個小兵形成鐵三角,一個小組人數為三人。

我們經常還會看到有的日軍的槍械上都會掛旭日旗,而一般只有老兵才有資格掛這個旗,在戰鬥的號令打響之後,新兵就會迅速的靠攏到老兵身邊,形成有效的戰鬥力。

因此在連隊的衝鋒號角吹響之時,各個班組之間就會按照先前訓練好的模式進行戰鬥,而不是像影視劇所表現的那樣擠在一起去衝鋒。

面對敵軍箭雨,衝在前面的不容易死,躲在後面的反而更容易死

如果真的如影視劇所演的這樣戰鬥,那那麼多的士兵可能就在很短的時間內被集中滅掉了。

前面的戰士以戰術行動,他們後面的人則是發動強大的火力,用火力來掩護他們的行動,從而牽制敵軍使得他們能在前者的有效掩護之下進行行動,直到佔領了敵軍的陣地。

因此這就造成了衝在最前面的戰士,因為有著強大火力的掩護,所以不容易犧牲麼人後面的戰士,由於沒有足夠的火力掩護,容易受到敵軍的壓制,從而更容易犧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