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勢變優勢治病有良方

◆山東省資產運營公司是山東國投旗下重要的資產管理運營平臺,擔負著出清和改造“舊動能”的職能。近年來,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該公司在困難(劣勢)企業改革改制工作上取得了突出成效,累計清理各類企業近30戶,安置職工1400餘人,成為助推新舊動能轉換的主力軍、排頭兵。

□ 本 報 記 者 王新蕾

本報通訊員 馬增榮 賈新慧

統觀山東省資產運營公司的發展歷程,也是一個“改革攻堅、新舊轉換”的鮮活範例,改革始終是貫穿其中的主旋律。

省資產運營公司的前身是山東省皮革工業總公司,由原皮革總公司和齊魯聯營總公司重組而成。重組前,兩公司均已連續虧損近20年,瀕臨破產清算絕境。當時,山東國投果斷出手,重組整合、債務回購等多管齊下,清理了地市子公司,回購了銀行債務,盤活了土地房產;公司破釜沉舟,三項制度改革、公司制改制等多措並舉,經營業績持續攀升,於2015年實現扭虧為盈。

省資產運營公司依託“三轉”(轉變思想觀念、轉變體制機制、轉變工作作風)“三化”(經驗能力化、能力路徑化、路徑流程化),逐步成長為專業化、規範化、效率化的資產管理運營平臺,與山東國投的戰略佈局、功能定位精準匹配,與我省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要求高度契合。

由於有過一樣的迷茫掙扎,省資產運營公司深知困難(劣勢)企業的頑瘴痼疾與問題癥結。作為企業“醫生”,該公司堅持“守法合規、分類施策、價值提升、有情操作”,竭力為困難(劣勢)企業提供“治病驅患”一攬子解決方案。

守法合規是底線。省資產運營公司將守法合規的文化理念融入困難(劣勢)企業改革改制全過程,嵌入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確保各項工作都在法律法規與政策規定的框架下高效有序運行。點面兼顧,無論是制訂方案還是具體操作,都合理把握尺度和邊界,切實把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用足、用活、用好,嚴防國有資產流失。

推動困難(劣勢)企業改革改制,既需要敢幹,更需要巧幹。該公司遵循分類施策的原則,基於各企業資產、業務、人員、機構、財務等方面的實際,找準病灶、一企一方、對症下藥。

公司下屬的困難(劣勢)企業,多屬“三個一批”中的“清理退出一批”,雖然大的方向基本確定,但是實施路徑各有不同。對於無業務、無資產、無價值的企業,一般通過破產、清算註銷、產權轉讓等手段“安樂死”,儘快退出管理序列。對於有一定資源、治理價值的企業,則通過重組整合、資產剝離、公司制改制等手段“救一救”,恢復其發展機能和運營活力,提升造血功能。

價值提升是核心。如何在困難(劣勢)企業改革改制工作中慧眼識珠、沙裡淘金?激活不良資產這一放錯了位置的資源,是考驗責任感、事業心以及專業技術水平和分析研判能力的重要課題,找到其價值所在是關鍵。

省資產運營公司在全面、深入、細緻摸排和研析各企業情況的基礎上,依託山東國投、中介機構等專業力量,對各企業在實物資產(即土地、房產、設備等)和無形資產(即資質、牌照、品牌等)中的經濟價值進行精準評估,設計路徑。如,通過債務回購、整合資產的方式,保全盤活了皮革總公司、齊魯聯營總公司、山海水產中心近5億元的土地、房產。通過資產剝離、債務重組、資產注入的方式,加強對水產集團遠洋漁業經營資質的開發利用力度,新建10艘遠洋漁業捕撈船,重塑過洋性遠洋漁業產業的發展優勢。

在困難(劣勢)企業改革改制工作過程中,職工安置是必經的“火焰山”,必攻的“老大難”,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省資產運營公司立足當前,結合企業實際,兼顧職工訴求,制訂了合法、合理、合情的《職工安置方案》,區分職工年齡、競崗結果等情況,提供帶薪離崗、離崗創業、待崗、自謀職業等多樣化的安置路徑,“走”有走的政策,“留”有留的說法,幫助職工算清賬、選好路。對職工心理負擔重、焦躁不安、悲觀低落的情緒進行幫扶疏導,對職工超出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範圍的訴求進行解釋說明,使分流陣痛最小化,避免“併發症”,不留“後遺症”,保障了企業的和諧穩定,從未因職工分流安置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不穩定因素。

當前,我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已全面起勢,處僵治困也到了攻堅拔寨的關鍵時刻,省資產運營公司將迎難而上、積極作為,為推進困難(劣勢)企業改革改制作出新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