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興、鄭秀晶可以公開了!限韓令鬆綁還有哪些紅利?

張藝興、鄭秀晶主演的電影《閉嘴!愛吧》官微正式宣佈定檔在今年暑期上映,隨後網曝最近一些涉韓演出、音樂活動開始恢復。而在剛剛閉幕的上海電視節上,韓國聯合館時隔兩年後又亮相。隨著中韓關係走出“薩德”陰霾迎來曙光,持續兩年之久的“限韓令”或許真要解除了。

張藝興、鄭秀晶可以公開了!限韓令鬆綁還有哪些紅利?

就在“韓流”缺席這兩年,國內影綜市場也發生了太多變化,網綜網劇崛起,電視臺壓力越來越大,曾經強勢的韓劇韓綜捲土重來或將再次掀起熱潮,也將給國內影視產業的發展帶來各種影響。

“限韓令”鬆綁,“韓流”來勢兇猛

儘管因韓國部署薩德而起的“限韓令”,未曾現於公文之上,但這兩年來中韓之間的文化交流相比之前確實在大幅減少,各類韓星韓劇以及團體演出接連淡出熒幕,韓娛產業在中國一時間銷聲匿跡了。

此後,網上曾多次爆料“限韓令”即將鬆綁,但每次都是不了了之,被證明是謠言,如今,各種實質動作不斷,“韓流”回潮的跡象也越來越明顯了。

第24屆上海電視節上,由韓國三家主流電視臺(KBS、MBC、SBS)、CJ娛樂(CJ E&M)等韓國廣電內容製作及發行公司組成的韓國聯合館亮相,記者在現場看到,雖然相比視頻網站展臺的人頭攢動,韓國聯合館顯得比較冷清,觀眾並不多,但韓國館亮相上海電視節破冰的意義其實更大,這也給業內傳遞出一個強烈的信號:韓國文化產品接下來應該會陸續恢復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

張藝興、鄭秀晶可以公開了!限韓令鬆綁還有哪些紅利?

除了上海電視節這個明顯的風向標,近期一些冷凍多年的中韓合作劇也紛紛宣佈“解凍”,受“限韓令”影響已積壓兩年的中韓合拍劇《翡翠戀人》將於今年10月在浙江衛視22點周播劇場播出。這部劇的男一號韓國藝人李鍾碩之前也頻頻向中國示好,曾經給中韓聯合人兒童基金會捐款兩億韓元(中韓各1億元),支持中國貧困地區開展教育項目,可以說是一個值得尊重的優質偶像,目前,《翡翠戀人》作為“韓流”回暖的先鋒,算得上國內市場對李鍾碩善意的一個回應了。

除了電視劇“解凍”,近日,韓國A.C.E組合也宣佈將於7月28日在北京召開籤售會,這也成為“限韓令”正式實施以來,韓國明星在中國內地的首個團體性公開活動。這說明,韓國明星也開始恢復來中國活動的常態。綜藝方面,騰訊視頻這種大的平臺也已經在兩個月前開始悄悄上線韓國綜藝——《街頭美食鬥士》。

此外,多場韓國文化活動也陸續恢復了審批,經營韓國在華演唱會的一家經紀公司向記者透露,中國內地涉韓音樂會/音樂劇項目已恢復報批,涉韓非公售活動允許審批,涉韓公售演唱會、見面會項目從9月底開始也將陸續恢復。

事實上,“限韓令”並不是真實存在的行政命令,只是中韓關係的影響,倒逼文化市場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排韓”現象。如今,隨著中韓關係恢復,影視市場和觀眾中的“排韓”情緒得到了極大紓解,在這樣的氛圍下,引入韓國藝人、借鑑節目模式等合作又有了基礎。

中韓市場都有合作的強烈需求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限韓令”推出後,有53部涉韓影視劇被禁播,而近五年韓劇的年產量在90到120部,以每年禁播20部韓劇計算,也佔據了韓劇年產量的近四分之一,這對韓國來說其實是不小的損失。

綜藝方面,韓綜一直是國內綜藝版權引進的主要來源,這兩年,國內引進的韓式版權綜藝節目經歷了一波改名風潮,《我是歌手》改名《歌手》、《奔跑吧!兄弟》改名《奔跑吧》、《花樣姐姐》升級為《旅途的花樣》。與此同時,中韓聯合制作的綜藝《我們十七歲》、《我們的挑戰》等均緊急撤換了韓國團隊。

張藝興、鄭秀晶可以公開了!限韓令鬆綁還有哪些紅利?

張藝興、鄭秀晶可以公開了!限韓令鬆綁還有哪些紅利?

雖然這兩年中韓的文化合作全面叫停,但就民間層面而言,依然無法完全斬斷雙方的交流。“限韓令”推出後的這兩年時間,韓國藝人並沒有從中國觀眾的視野中消失,微博超級話題明星榜前100,有約30個名額是韓國藝人。這說明,中國內地的觀眾對韓星還是有著巨大的興趣。

而對中國內地影響巨大的韓劇這兩年也並未消失,當正規播出渠道被堵死時,通過盜版或者其他途徑收看韓劇就成了很多觀眾的選擇,這兩年熱播的韓劇《鬼怪》、《聽見你的聲音》等在中國互聯網上依然有很多擁躉、劇情討論的帖子隨處可見。對於中韓來說,這樣盜版橫行的收看方式,損害的是雙方的利益。

張藝興、鄭秀晶可以公開了!限韓令鬆綁還有哪些紅利?

對於極度依賴文化產業出口的韓國來說,中國是海外第一大市場,韓國影視行業對重新進入中國市場有非常大的迫切性,隨著中國影視行業的快速發展,市場潛力被不斷激活,無論是韓國的節目製作機構還是演藝經紀機構,無論是韓國電影製作發行行業還是電影人本身都非常迫切的希望藉助中國市場形成更大的商業價值和影響力。

事實上,一直強勢的韓劇這兩年也遭遇了“低迷”的境遇,律師、檢察官、監獄、性侵案等成了高收視韓劇的關鍵詞,題材進一步收窄,顯示出市場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大。2017年多部韓劇收視數據都非常平淡,也沒有出現年度爆款,離開了中國這個最廣闊的市場,韓劇的日子其實並不好過。因此,韓國方面迫切需要更廣闊的中國市場也消化韓劇,提振韓劇的影響力。

對於中國來說,經過兩年的限制,韓國影視資源在國內形成了一些新的市場空白和市場需求,這也為掃除“限韓令”的影響從而進一步對外合作,加強與過於有合作基礎的韓國影視行業合作奠定了新的市場基礎。

倒逼中國市場潛心深耕內容

1998年,時任韓國總統的金大中提出了“文化立國”戰略,希望通過文化產業拯救金融危機後的韓國經濟,隨後,韓劇就異軍突起,從1993年中國內地首次播出的韓劇《嫉妒》,2001年中國中央電視臺配音引進《澡堂老闆家的男人們》,到《藍色生死戀》《大長今》,再到《繼承者們》、《來自星星的你》,從傳統電視平臺轉戰視頻網站合作,韓劇走進中國市場的歷史已超過20個年頭,幾番掀起韓流熱潮

綜藝領域韓綜的影響力就更大了,鼎盛時期,中國內地每年生產的綜藝超過200檔,其中超過一半的綜藝購買了韓國版權或者借鑑、抄襲了原版韓綜,即使在“限韓令”生效的這兩年,依然有不少熱門綜藝被指有韓綜的影子。像《親愛的客棧》疑似抄襲《孝利家民宿》,《偶像練習生》也被國際模式版權保護協會FRAPA點名抄襲,數據顯示《偶像練習生》抄襲原版《Produce101》相似度為88分(滿分100分)。

張藝興、鄭秀晶可以公開了!限韓令鬆綁還有哪些紅利?

時隔兩年,國內的影視劇和綜藝市場已經習慣了“韓流”的缺席,混得風生水起,不過隨著“限韓令”的解除,一向強大的韓劇和韓綜開始重新進入中國市場,觀眾有了更多選擇,競爭的加劇對國產影視劇和綜藝來說也是一種鞭策,或許會倒逼中國市場深耕內容,推出更多精品內容,而不是一味地模仿、跟風、抄襲。

當然,對捲土重來的“韓流”來說同樣有很大壓力,缺席中國內地市場的這兩年,中國市場已經發生了太多變化,韓國綜藝退出所留下的市場空檔早已被國產綜藝所填滿,網綜異軍突起,“圈層爆款”、產業化升級、節目出海等成為網綜的新常態,韓綜歸來要想迅速佔領中國市場並非易事。

同時,中國電視劇和網劇製作愈發精良,題材愈發新穎,已經培育出一定的觀眾群體,韓星和韓劇對於觀眾的吸引力也在減弱,兩年的市場變化之快,受眾口味也在發生變化,一大批被“擱置”的中韓劇想要重新佔領市場,競爭力之大可想而知。

因此,“韓流”迴歸會給國內影視、文娛產業帶來怎樣的影響,目前依舊充滿變數。但總體來說,解除限制、促進交流,對於促進中國文化產業升級和發展,還是積極意義更大,也讓市場多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只有引入競爭才能讓我們的創作團隊精神抖擻,以用戶需求為己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