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錢如命」的收藏大家,捐獻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嗜錢如命”的收藏大家,捐獻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馬定祥

在中國錢幣收藏界,馬定祥的名字可謂如雷貫耳。

現在古錢收藏市場上通行的十級評定標準,便是由他定下的。他根據各種錢幣的珍稀程度,把古錢幣分為十個檔次,即:一級大珍、二級列、三級罕貴、四級罕、五級稀罕、六級稀、七級甚少、八級少、九級較多、十級多泛。

今天,我們跟您聊聊馬定祥和他的錢幣收藏。

“嗜錢如命”的收藏大家,捐獻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泉幣》雜誌

大藏家的小旗艦店

馬定祥1916年生於杭州,中學時代開始收藏古錢幣,1938年遷居上海,拜古幣收藏大家張季量為師。

1940年上海成立泉幣學社,很快吸引了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錢幣收藏家和研究者,他們定期聚會,一起鑑賞錢幣,研討學問,並且集資出版《泉幣》雜誌,聯絡各地的泉友。自從有了這個組織,馬定祥便如魚得水,經常在《泉幣》雜誌上發表文章,逐漸成為錢幣收藏界矚目的人物。

1945年7月,馬定祥在重慶開了一家“祥和泉幣社”。這家店鋪的門面只有兩米寬,店堂只有五六個平方米。要論店鋪的規模絕對可以算上是全國最小的,而要論所藏錢幣的價值,卻堪稱是全國錢幣行業的“旗艦店”。尤其是展陳在櫥窗裡的“貨”都是當時的知名珍品,諸如戰國刀布、大明寶鈔、戶部官票以及袁世凱、徐世昌、段祺瑞、曹錕等軍閥頭像的紀念銀幣等等。

“嗜錢如命”的收藏大家,捐獻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太平天國背聖寶鎮庫大錢

多次捐獻所藏錢幣

馬定祥有一枚閒章:“嗜錢如命”,表達了他對於收藏錢幣的痴迷與執著。不過,他收藏錢幣卻並非只是為了賺錢。新中國成立後,像很多知名的大收藏家一樣,他向國家和地方文物部門捐獻了大量的珍貴藏品。

1956年,那時國家正在籌建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馬定祥就將自己收藏的一批辛亥革命時期的錢幣和紀念章共十餘枚,通過報社捐獻給了宋慶齡女士。

1983年,馬定祥的《太平天國錢幣》一書出版後,毅然把自己多年珍藏的太平天國錢幣以及天地會的錢幣共105枚,全部無償地捐獻給了南京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

1990年,馬定祥向浙江省博物館捐獻了1500餘件珍藏,其中包括從錢範到紙幣的各種錢幣,還有一批珍貴的錢幣拓片和錢幣專著。浙江省博物館獲得這批捐獻後,向他發放鉅額獎金作為報答,可是他當場就把這些獎金全部作為浙江省的錢幣研究基金又捐獻給國家。

1991年,馬定祥已經病臥在床,他決定將自己的畢生收藏無償捐獻給浙江省博物館,大批珍貴的拓本、像片、文獻、書刊,卡車整整裝了74紙箱。令人唏噓的是,捐獻工作完成後的第二天,馬老就住進了醫院,不久便與世長辭。

“嗜錢如命”的收藏大家,捐獻給博物館的藏品裝了74箱

孫中山像背嘉禾壹圓銀幣金質呈樣試鑄幣

拍賣場上屢創佳績

馬定祥雖然捐贈很多,但因兒子馬傳德也自幼喜愛錢幣,所以家藏依然豐富。十餘年來,隨著拍賣活動的日趨活躍,馬傳德也動了心,想通過這種形式見證一下自家藏品的價值,於是拿出部分錢幣參加拍賣。

中國嘉德自2003 年起,陸續推出多場古錢幣收藏家馬定祥專場,每次成交率都很高。比如2004年拍賣的錢幣,總成交額達1000萬元,其中馬定祥收藏的錢幣佔一半以上。

2005年中國嘉德主推馬定祥珍藏的紙幣,其中民國十二年中法振業銀行壹元、伍元、拾元樣票各一枚,起拍價50萬元,實際成交價93.5 萬元;天津華俄道勝銀行加蓋改哈爾濱壹百元,起拍價80 萬元,實際成交價297萬元。

2006年中國嘉德春拍,馬定祥珍藏的中華民國十五年張作霖像陸海軍大元帥紀念壹圓金幣以319 萬元成交。而在2007 嘉德春拍中,馬家收藏的一枚“孫中山像背嘉禾壹圓銀幣金質呈樣試鑄幣”更以616 萬元人民幣的天價創下當時中國錢幣拍賣的最高紀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