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森林的價值

城市森林的價值

全球的大型城市正在紛紛崛起,目前能容納上千萬人口的城市已高達47個。全球超過一半的人口都居住在城市,這些地域佔據了地球3%的面積。生態足跡的蔓延勢態可謂迅猛,然而城市居民生活的改善空間依然還很廣闊。

從城市的自然空間角度而言,樹木是生態系統的基礎物種,它為居民帶來了數不勝數的好處。紐約州立大學環境科學與林學院的提奧多·英卓尼教授(Theodore Endreny)率團隊對城市地區,尤其是大型城市裡平均每棵樹的實際價值和影響進行了計算。樹木最常見的效用主要體現在淨化水和空氣,減少洪水氾濫,改善建築的能源利用,以及調和氣候的變化。以一種直觀的視角來看,每投資1美元植樹造林,城市每年可平均收益2.25美元。

樹木價值的測量

在研究團隊中,美國農業部林務局的大衛·諾瓦克(David Nowak)博士和戴維樹木研究所的斯科特·馬克(Scott Maco)博士帶頭研發了用於計算樹木價值的軟件“i-Tree”工具。

這些工具會模擬出樹木和其在生態系統的效用之間的關係,比如樹木對食物、清潔空氣和水、氣候和食物管控、傳粉、休閒和降噪的影響。目前“i-Tree”工具還沒有對其他更多的影響做出模擬,所以研究人員的計算結果仍然趨於保守,樹木的價值應該還沒有完全彰顯出來。

“i-Tree”軟件可以模擬出一棵樹的結構,包括高度、樹冠大小和葉片覆蓋面積,這幾個因素都會影響樹的實際功效。軟件會評估樹木在具體社區內減少雨水氾濫或者影響空氣質量、改善建築的能源利用和空氣汙染程度發揮的作用。軟件也可以由使用者自發計算自己社區所有樹木的價值。

研究團隊對35個大型城市做了系統的航拍調查,發現城市的中心平均樹木覆蓋率可達20%,但因城市而異,比如秘魯的首都利馬林木覆蓋率僅為1%,而紐約市的林木覆蓋率高達36%。

大型城市中森林的覆蓋率統計圖表

城市森林的價值

紐約市中心林木覆蓋率達到36%,在大型城市中可謂獨領風騷。

研究人員想探究樹木在遠離自然的生活密集區發揮的價值究竟幾何。而且,研究人員還想計算出大型城市中未來樹木栽植的潛在數量,藉以改善人們生活的質量。

樹木密度與城市的關係

研究團隊在全世界十大城市中進行了深入探索,其中不乏北京、開羅、墨西哥城、洛杉磯和倫敦這些典型的大城市。十大城市分佈於五個大洲,代表了不同的生存環境。開羅在濟濟之眾間是最迷你的城市,面積為1,171平方千米,而東京面積大到驚人, 為18,720平方千米。

對於大多數城市,研究人員利用谷歌地圖的航空影像隨機選取500個定點,然後就樹冠覆蓋面、草地、灌木等進行分類。

樹木節省的成本:在對十大城市進行研究後,研究團隊發現每一平方千米樹木覆蓋面積可以為城市居民平均節省83美元。

城市森林的價值

圖表中點的大小代表城市人口規模。所有金額以美元為單位計算。樹木節省的費用由購買力平價來衡量,作為不同

研究計算出樹木覆蓋面積對節省城市成本影響巨大。每平方千米節省空氣汙染造成的健康維護成本93萬美元,節省水流失保護成本2萬美元,節省建築能源供暖和製冷成本47.8萬美元。

大型城市中樹木年均吸收二氧化碳價值達790萬美元。平均到每平方千米樹木可節省1.7萬美元。利用“社會碳價值”方法計算,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價值高達2.42億美元。

綜合所有上述益處,大型城市樹木年均可節省5.05億美元經費,平攤到每平方千米的樹木覆蓋區域其價值為96.7萬美元。

樹木的價值:在十大城市的研究中,一平方千米樹木覆蓋面積可以為城市居民平均每年節省83美元。

城市森林的價值

圖表中點的大小代表城市人口規模。所有金額以美元為單位計算。樹木節省的費用由購買力平價來衡量,作為不同

城市森林關乎每一個人

一片城市中的森林可降福於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十座大型城市依然有樹木增植的潛力,平均可增植面積達18%。增植區域可為行人步道兩旁、停車區域和廣場。樹冠可以延伸、覆蓋人類活動區域,而樹幹可以置於避免妨礙人類活動的空間。

在城市的森林裡,人人皆有份參與。城市和區域規劃管理者可以將城市森林和城市規劃融合在一起,而每位在任者可以將其作為社區發展的長遠規劃,鼓勵和支持積極參與樹木種植和保護的社團。

以個人為單位,也可以養植盆栽灌木,雖然不及樹木高大,但也能發揮同樣優秀的功能。如果想在自家周圍種樹,可以藉助研究團隊自主研發的i-Tree軟件,幫助你選擇合適的樹木類型和位置。另外,也可以向當地樹藝專家或林務員尋求幫助。

每年春季,不同國家都會不約而同號召公民廣泛參與植樹的活動,可以是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政府對植樹造林的高度重視可見一斑。美國的森林覆蓋率可達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這與羅斯福總統當年的大力倡導是分不開的,1933年他簽署了一則行政命令,投入1000萬美元用於“緊急保護工作”,隨即啟動了“民間資源保護隊”的招募,號召大量無所事事的待業男性加入保護隊,到各州植樹造林、興建公園,改善自然環境。保護隊的工作引起了深遠的影響,當年他們共植樹30億棵,在大平原周圍形成了防沙屏障,興建了711座州立公園,包括聞名遐邇的大峽谷、黃石國家公園、大提頓國家公園。

我國植樹節定於每年3月12日,發起之初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三週年。新中國成立後,於1979年正式決定每年此日為植樹節。植樹傳統歷來已有,行道樹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1400多年前,時任雍州(西魏長安及其附近地區)刺史的韋孝寬為改善計算官道里程的土臺易損的缺陷,將每處土臺一律改種一棵槐樹,之後全國開始推廣沿用此法。歷代政府也大力推行植樹,除槐樹,柳樹、松樹、柏樹、桑樹、桂花樹、榆樹、梧桐都是備受人們青睞的品種。植樹節是重視環境的一種象徵,更重要的是這種深植人心的自然理念。在城市空間內,我們能做的還很多,我們的路還能不斷地向前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