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G退網,這篇可以說是很全面了

這幾天,大家都在熱議聯通2G退網的話題。

看了很多篇關於這件事的文章,小棗君也想湊個熱鬧,發表一點自己的看法。

2G退網,其實並不是一件新鮮事。

2016年4月,美國運營商AT&T宣佈當年年底退網2G,當時已經算是給大家打了預防針。

這些年,行業裡一直在觀望,在等待國內的消息。大家的關注點,不是“退不退?”,而是“誰先退?怎麼退?”

現在好了,消息出來了——國內退網的第一槍,由聯通率先打響。

關於2G退網,這篇可以說是很全面了

同樣的,這個結果也在大部分人的意料之中。

關於這個事情,請允許我從頭開始說起吧。

國內2G發展史

上世紀90年代末,歐洲搞出了GSM,美國搞出了CDMA,這兩個技術標準成為2G的代表。中國呢,處於改革開放後的起步階段。經過權衡比較之後,我們選擇了當時更主流、更成熟的GSM,作為自己的建網方向。

1992年,原郵電部批准建設了浙江嘉興地區GSM試驗網。

1993年9月19日,我國第一個數字移動電話通信網在浙江省嘉興市開通。

從此,2G在中國大地生根發芽。

關於2G退網,這篇可以說是很全面了

1994年,原郵電部部長吳基傳正在撥打GSM電話

2000年,中國移動成立。它所運營的網絡,就是從老電信那裡繼承的GSM家底。而聯通,從1994年成立之日起,用的就是GSM。

自從最開始選擇了GSM之後,中國沒有建設CDMA網絡的打算。但是,世事難料,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談判的時候,美國人硬是把CDMA網絡作為交換條件,要求中國建網。

沒辦法,建就建唄。於是,這個任務扔給了聯通。就這樣,聯通除了已有的GSM網絡之外,又建設了CDMA網絡(2002年1月開通)。

關於2G退網,這篇可以說是很全面了

你問我中國電信在哪?電信那時候被拆得七零八落,沒有移動通信牌照,只能搗鼓傳統的固定電話之類的業務。

後來,到了2008年,中國電信運營商們經過N輪拆分重組,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苦逼的中國電信拿到了夢寐以求的移動通信入場券。當然,入場券是要花錢買的——作為接盤俠,中國電信花了1100億人民幣,從聯通手裡買來了CDMA。

於是,變成了移動經營GSM,聯通經營GSM,電信經營CDMA。

關於2G退網,這篇可以說是很全面了

與此同時,3G牌照正式發放,移動扛起了TD-SCDMA這面“國產標準”的大旗。

電信,因為擁有的是CDMA網絡,所以到了3G繼續搞CDMA,變成了CDMA2000。

最開心的是聯通,拿到了當時世界上最好的通信技術標準——GSM的正統繼承者,WCDMA。

格局變成了這樣:

關於2G退網,這篇可以說是很全面了

再後來,2013年,4G牌照發放,大家都知道的,移動熬出了頭,投入了TD-LTE的懷抱。聯通和電信呢,搞起了FDD-LTE。

這也最終形成了現在的格局:

關於2G退網,這篇可以說是很全面了

以上,就是中國移動通信制式的發展簡史,權當是故事背景吧。

為什麼要幹掉2G?

其實,現在這種格局也沒什麼不好。大家都用得挺開心,電話可以打,短信可以發,上網的話,4G速度也還行,看視頻,刷遊戲,基本上都沒啥問題。

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多此一舉,提出幹掉2G呢?

這裡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掐指一算,2G任勞任怨為大家服務,已經有20多個年頭了,比有些讀者的年齡還大。。。

技術老,代表它成熟。如果還能發揮作用,能賺錢,那繼續用下去無可厚非。但是,2G已經持續很多年處於賠錢狀態了

現在是4G時代,大部分人都是用4G網絡。還在使用2G的用戶,其實並不多。

通常所說的2G用戶,指的是兩類:

1 辦理的是老的2G業務套餐,未開通3G/4G服務。

2 開通了3G/4G服務,但手機並不支持。

這部分用戶基本上以使用功能機的老年人為主,只是偶爾打打電話,對費用很敏感。

關於2G退網,這篇可以說是很全面了

2G用戶的具體數量是多少呢?還是以聯通為例:目前聯通2G客戶佔比約為客戶總數的2%,約500萬左右。

對運營商來說,這些用戶並不能帶來很多的利潤收入。然而,為了這點用戶,卻要多維護一張網絡,顯然並不划算。

目前,2G設備老化嚴重,故障率高,維護成本的壓力越來越大。

另外還有一點,2G設備的能耗很高,這更讓運營商肉疼不已。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運營商終於要對2G動手。

幹掉2G為什麼這麼難?

也許你會問,既然理由這麼充分,為什麼運營商不早點動手,偏要等到現在呢?

這裡面涉及到兩個原因。

首先第一點,就是:關閉2G,會影響網絡覆蓋

大家使用手機,一定遇到過這麼個情況——

當你進入地下車庫等信號不好的地方,手機會自動從4G信號變成3G或2G信號。這個時候,上網速度會變得非常慢,微信都會很難刷出來,但是,電話還是可以打的。

關於2G退網,這篇可以說是很全面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就是因為2G建網最早,用的低頻段。低頻段,意味著覆蓋能力更強。

2G時代,大家都用功能機,以打電話為主,不怎麼上網。這個情況下,運營商建設網絡,以有利於覆蓋為主。覆蓋面積越大,所需要的基站越少,就越省錢。

後來,3G、4G逐步發展起來,所使用的頻率,總體上是往高頻段走。

高頻段,頻率資源豐富,有利於速率提升。但是,高頻段的覆蓋就很差——距離遠一點,或者隔一些障礙物,就沒信號。

這就是為什麼偏僻的地方沒有4G信號,反而只有2G信號。

關於2G退網,這篇可以說是很全面了

但是,大家應該也看明白了,2G並不是因為技術先進所以覆蓋更好,完全是因為佔據了優質頻段,所以覆蓋更好。如果3G/4G用那個頻段,一樣也可以做到優質覆蓋。

如果關閉2G,把2G頻率讓給3G或4G,是能夠解決“偏遠地區信號質量下降”這個問題的。

所以,關閉2G網絡導致的網絡覆蓋質量下降,只是一個過渡過程,並不會長期存在。

第二個2G遲遲無法退網的原因,才是真正要命的——那就是打電話問題。

手機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打電話。

之前小棗君介紹過,4G LTE,本身是不支持打電話的,只支持上網(即數據業務)。

理論上來說,LTE如果要打電話,必須要使用VoLTE。(什麼是VoLTE?看這裡)

現在,因為4G網絡的覆蓋不足,所以VoLTE的體驗不佳,不能取代傳統電話的位置。作為過渡,必須使用CSFB或eSRVCC這樣的技術,也就是說,依然要依賴2G、3G網絡,才能打電話。

如果你貿然拆除2G和3G網絡,將很可能導致你電話都打不了。

這就是目前2G、3G、4G三網共存的最根本原因。

2G退網到底該怎麼退?

既然如此,那我們到底該如何實現“既退網2G,又不影響用戶”?

這就涉及到運營商的退網策略問題。如果策略不當,很可能會影響用戶體驗,從而影響用戶數量,影響自身的市場競爭。

對於三大運營商來說,各自的退網策略都必須經過深思熟慮。

聯通第一個動手,是因為它的處境最為樂觀。

對於聯通來說,它的3G是WCDMA制式,這是非常好的一個網絡制式,成熟度很高。而且即使沒有VoLTE,WCDMA都能支持手機打電話不斷網,所以,它可以放心大膽地幹掉自己的GSM網絡(2G)。只要它迅速把2G頻率讓給3G/4G,用戶體驗不會有什麼差異。

電信的情況比較複雜。它有CDMA 2G和CDMA 3G,確切地說,是CDMA2000 1X和CDMA2000 Ev-Do。Ev-Do,就是Evolution(演進)- Data Only。只能支持數據業務,所以,不支持打電話。電信沒辦法直接退網自己的2G。電信初期的做法應該是降低載頻數,800M只保留很少的1X和DO載頻,多餘的開LTE載頻。所以,個人估計,電信可能會先退網3G,等低頻段LTE達到較好覆蓋的時候,再退網2G。

中國移動的3G網絡是TD-SCDMA制式。之前小棗君寫文章(鏈接)介紹過,TD-SCDMA的網絡質量很差,基本上沒什麼作用。相反,移動的GSM網絡更靠譜一些,覆蓋非常完善。所以,移動的做法,應該是先幹掉自己的3G,保留2G,然後繼續深耕4G。

再次心疼移動一秒鐘。。。

2G退網,用戶該何去何從?

最後,我們還是要關心一下“2G網絡關閉之後,用戶該怎麼辦”的問題。

其實,正如前面所說,對於大部分3G/4G用戶,關閉2G網絡並不會影響感知。那500萬聯通純2G用戶的問題,解決起來也不會很麻煩。

一方面,聯通會通過同等或類似資費標準的套餐進行遷移,另一方面,也會採用補貼購機費用等方式,引導老用戶轉網。

關於2G退網,這篇可以說是很全面了

反正就是花點錢,比起高昂的網絡維護費用,這點錢都不算什麼。

要知道,當年中國電信的小靈通退網,那可是將近1億的用戶數,不是一樣說退就退了?

除了這些2G手機用戶之外,還有一個用戶群需要引起注意——那就是基於GSM網絡的物聯網用戶,例如共享單車。

關於2G退網,這篇可以說是很全面了

早期的共享單車,使用的就是GSM卡,對網速的要求不高,對覆蓋的要求高。

2G退網的話,這些物聯網用戶也會受到影響。

這個問題也不難解決。運營商肯定會向NB-IoT(窄帶物聯網)的方向進行引導,剛好這也符合運營商大力發展NB-IoT的策略。

好了,說了這麼多,最後總結一下。

2G為世界通信網絡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功不可沒。但是,在5G即將到來的這個時代,它已經成為了沉重的負擔。如果不果斷卸下這個負擔,迎接5G就無從談起,更別說贏得5G戰役的主動權。

所以,請坦然面對2G的離去吧。它的謝幕,即是全新時代的閃亮開場!

關於2G退網,這篇可以說是很全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