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的這一做法其實是向外星文明宣戰!

霍金的這一做法其實是向外星文明宣戰!

在距離太陽25光年的範圍內,有許多已知的系外行星,像K2和TESS這樣的任務只能找到更多。這些都是星際旅行的絕佳目標,但如果我們不小心這麼做,我們的探索可能會被誤認為是惡意的侵略行為。

想象你自己身處一個與地球沒有太大區別的世界,圍繞一個與太陽沒有太大區別的恆星運行。地球表面的溫度和大氣剛好適合液態水的存在,海洋和大陸的混合保證了數十億年來生命的穩定和繁榮。進化過程也增加了這個世界上生物的複雜性和分化程度。通過偶然突變和選擇壓力的結合,這個世界上的一個物種變得有知覺、有意識,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對自然的支配地位。

隨著他們技術的進步,他們開始對其他恆星周圍的外星文明產生好奇。然後,從他們天空中一個遙遠而微弱的光點,第一次攻擊發生了,以相對論的速度在他們的星球上炸出了一個洞。它不是流星、小行星或彗星,而是從遙遠星際空間另一邊的人類。

霍金的這一做法其實是向外星文明宣戰!

1992年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的發射表明,對火箭來說,加速不僅是瞬間的,而且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發生的。對於一艘能夠到達另一顆恆星系統的星際飛船來說,與火箭相比,我們今天所面臨的實際限制意味著,一次旅行必然會跨越多個人類世代。

在地球上,我們關於星際旅行的夢想傳統上分為兩類:

  • 我們以火箭推進的速度緩慢前進,這一過程耗費了很多人的生命。
  • 我們走得很快,假設我們取得了巨大的科學進步,以相對論(接近光速)的速度旅行。

即使沒有船員,這兩種選擇似乎是唯一的選擇。要麼我們像旅行者號宇宙飛船一樣,花了幾千年的時間才走完哪怕是一光年的距離,要麼我們開發出一些新技術,可以讓航天器加速到非常非常高的速度。第一種選擇似乎不可接受;第二個似乎是不現實的。

霍金的這一做法其實是向外星文明宣戰!

星際迷航飛船上的翹曲驅動系統使星際間的旅行成為可能。如果我們有了這項技術,我們就可以輕鬆地跨越與恆星的距離,但這仍然是科幻小說的領域。

但在2010年發生的一些事情有可能改變遊戲。事實上,我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技術進步,可以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為航天器提供大量能量,使我們(原則上)能夠將其加速到驚人的速度。

巨大的進步嗎?在激光物理學中。現在,激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也更準直,這意味著如果我們在太空中放置大量的高能激光器,它們不必與大氣色散作鬥爭,它們可以長時間照射一個目標,給它能量和動量,直到它達到光速的10%以上。

霍金的這一做法其實是向外星文明宣戰!

“深空激光帆”概念依靠一個大型激光陣列來照射和加速一個相對大範圍、低質量的航天器。這有可能使非生命體加速到接近光速的速度,使星際旅行成為可能。

2015年,一組科學家寫了一篇白皮書,介紹先進的激光陣列如何與太陽帆的概念相結合,創造出一種基於“激光帆”的航天器。從理論上講,我們可以使用當前的技術和超低質量的宇宙飛船(如“星屑”飛船),在一個人的一生中到達最近的恆星。

這個想法很簡單:將高能激光陣列射向高度反射的目標,將一個非常小且質量很低的微型衛星連接到帆上,並將其加速到儘可能高的速度。太陽帆的概念由來已久,自開普勒以來就存在了。但使用激光帆將是一場真正的革命。

霍金的這一做法其實是向外星文明宣戰!

藝術家對激光驅動帆的再現展示瞭如何通過連續反射高功率和高度準直的激光,將一個大範圍、輕質量的航天器加速到很高的速度。

這種設置對所有其他人的好處是難以置信的:

  • 用於此目的的大部分能量不是來自一次性使用火箭燃料,而是來自可充電的激光器。
  • 星屑宇宙飛船的質量非常低,因此可以加速到非常快的速度(接近光速)。
  • 隨著微型化在電子產品和超強度、超輕材料上的出現,我們實際上可以創造出可用的設備,並將它們發送到光年之外。

這個想法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新技術的出現——無論是目前可用的,還是未來二、三十年可能會出現的——使這成為一種看似現實的可能性。

霍金的這一做法其實是向外星文明宣戰!

激光帆到達一個遙遠的世界將是巨大的和奇妙的,以0.2倍的光速,它將在幾小時內穿過整個太陽系。

假設我們做對了。我們開發了合適的材料來反射足夠多的激光,使它不會燒燬帆。我們很好地瞄準了激光,建造了一個足夠大的陣列來加速這些星屑芯片宇宙飛船到他們設計的光速20%的速度:大約60000公里/秒。然後我們將目標對準一顆可能適宜居住的恆星周圍的行星,例如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或鯨魚座τ星。

也許我們會向同一個系統發送一系列星屑芯片飛船,希望能探測到這些系統並獲得更多信息。畢竟,主要的科學目標,正如已經提出的那樣,就是簡單地在數據到達時獲取數據並將其傳回。但是這個計劃有三個巨大的問題,綜合起來,它們就相當於星際戰爭的宣言。

霍金的這一做法其實是向外星文明宣戰!

激光帆的概念,對於一艘星際飛船來說,確實有可能使飛船加速到光速的20%,並在人的一生中到達另一顆恆星。但我們發出的信息可能是災難性的。

第一個問題是星際空間充滿了粒子,其中大部分粒子在星系中相對緩慢地移動(以幾百公里/秒的速度)。當他們撞擊這個宇宙飛船時,他們會在帆裡面吹出洞,使它在短時間內變成宇宙的瑞士奶酪。

第二,沒有合理的減速機制。當這些航天器到達目的地時,它們仍會以起飛時的速度運動。不需要停下來獲取數據,也不需要輕輕插入軌道。它們以它們運動的速度運動。

第三,要達到接近目標行星(但不與目標行星相撞)所需的精確水平幾乎是不可能的。任何軌跡的“不確定性錐”都將包括我們的目標行星。

霍金的這一做法其實是向外星文明宣戰!

1860年,一顆流星掠過地球,產生了一種壯觀的發光現象。在隨機碰撞的情況下,我們通常有2%的幾率像這樣遇到一個流星從大氣上方掠過,而不是98%的幾率。

當我們撞到有人居住的星球時會發生什麼?它會是什麼樣子?

60000公里/秒的速度是我們製造的任何航天器重返大氣層速度的數千倍。它比太陽系中最快的流星快1000倍。這個芯片只需千分之幾秒就能穿過整個大氣層:從太空到地表。畢竟,在以幾千倍的速度下降的情況下,只有最先進的隔熱層才能在重返大氣層時倖存下來。

霍金的這一做法其實是向外星文明宣戰!

宇航員鮑勃·克里平帶著Gemini-B太空艙,還有嚴重的疤痕和受損的(但完好無損的)隔熱層。再以比星屑芯片宇宙飛船所能遇到的速度低幾千倍的速度進入大氣層是非常困難的。

但是速度和能量的關係使得情況變得非常糟糕。如果速度加倍,它的能量是原來的四倍,動能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一顆重達100萬公斤的巨巖撞擊一顆時速為60公里/秒的行星會造成一定的破壞,而一顆重量僅為1公斤、時速為6萬公里/秒的巨巖在碰撞中會產生同樣的能量。

即使我們使這個質量很小,它仍然會造成一些損害。一顆行星被以60000公里/秒的速度運行的大約1克的宇宙飛船撞擊,將會經歷與一顆以60km /s的速度運行的大約1噸重的小行星撞擊同樣的災難性後果,這相當於地球上每十年發生一次。每一次撞擊都會以和車里雅賓斯克隕石撞擊地球同樣的能量撞擊地球:這是十年來最劇烈的碰撞。

霍金的這一做法其實是向外星文明宣戰!

2013年,多年來最大的隕石撞擊地球,造成數百萬美元的損失,數千人受傷。以60000公里/秒的相對速度運行的1克宇宙飛船與一顆行星相撞的破壞性更大。這種行為可以被看作是惡意挑釁,或者更糟,是宣戰。

如果你是一個在這些星球世界上的外星人,你將被這些相對質量所震撼,你會得出什麼結論?你會知道這些東西體積太大,速度太快無法自然產生,它們是由智慧文明創造的。你會知道你被故意瞄準,空間太大了,它們不可能偶然襲擊你。最糟糕的是,你會認為這個文明有惡意的意圖。沒有哪個仁慈的外星人會如此魯莽和漫不經心地發射東西,考慮到它會造成的傷害。如果我們足夠聰明,能夠將一艘宇宙飛船穿過銀河系到達另一顆恆星,那麼我們肯定能夠明智地估計到這樣做的災難性後果。

霍金的這一做法其實是向外星文明宣戰!

2016年4月12日,斯蒂芬·霍金教授在紐約“一世界天文臺”發表的“突破攝星”新太空探索計劃上發表演講。這個想法雄心勃勃,富有創新精神,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巨大的潛在危險,如果我們希望避免星際侵略的意外行為,就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斯蒂芬·霍金曾警告說:

如果外星人來拜訪我們,其結果將和哥倫布登陸美洲時一樣,這對美洲原住民來說並不是件好事。

然而,除非我們費心去考慮我們的星際野心和我們必須實現的技術的後果,否則我們將是發射第一顆子彈的人,也許永遠,從一個有人居住的星球到另一個。他自己是突破攝星最傑出的倡導者,這代表了宇宙間的巨大矛盾。主張在與外星人接觸時保持謹慎的人,對於主張發射星際武器沒有任何問題。

霍金的這一做法其實是向外星文明宣戰!

霍金“突破射星計劃”

霍金的這一做法其實是向外星文明宣戰!

霍金“突破射星計劃”

這不是狂野的西部,這是最後的邊界。當我們踏入宇宙海洋的第一步時,肯定會遇到困難。但我們必須確保他們是無辜的絆腳石,沒有惡意。不謹慎地走一條魯莽、危險的道路被稱為疏忽。如果我們對一個比我們先進了幾千年的物種有嚴重的疏忽,這可能不僅僅意味著一記耳光。這可能是一場災難性星際戰爭中的第一槍。

關注《未來科技社》,我們一起眺望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