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西源:以革命精神引领发展

2018-08-09 09:45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通讯员 罗曼琳 吴勇仙 徐翠萍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从此,党领导的武装斗争风起云涌,10多个省份先后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闽浙赣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建立较早、较巩固的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央苏区坚强有力的右翼,浙西一翼是这一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8月3日,笔者来到新昌乡西源村,两旁绿树成荫,溪水潺潺,村庄凉亭棋布,家家户户庭院整洁。“观音塘”主题公园内,香花碧草美丽绽放,一旁,廊桥等景观节点正在紧张施工。西源村作为中共西源区委、西源区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实至名归的红色革命根据地。

“麻山革命精神”凝聚常山革命故事

1936年7月初,董日钟(又名董炳松,化名老李)按照中共开婺休中心县委的指示,率领一支数十人的武装工作团,到西源一带执行“完成打仗、做群众工作和筹款”三大任务。随后,董日钟便与之前隐蔽在西源开展地下活动的温典云取得联系。

1936年8月中旬,在西源徐坑建立中共西源区委,隶属开化县委领导;同时,还建立了西源区苏维埃政府和区游击队,并在徐坑建立了乡苏维埃政府。董日钟、温典云经常深入各村,白天帮助群众挖山、砍柴、种地,夜晚下山分头召集贫苦农民和纸槽工人开会,宣传红军的主张,介绍江西苏区打土豪、分田地、人民当家做主的情形,号召群众团结起来和国民党反动派、土豪劣绅做斗争。

1937年1月6日,国民党闽浙赣边绥靖会议将皖浙赣列为第一“清剿区”,并把衢县、常山、开化、遂安、淳安、寿昌划为“清剿特区”,令衢州公署专员兼浙保第五区司令鲁忠修为特区指挥官,限40天完成“清剿”任务。

1937年2月16日,温典云在章舍坑石脱坞岗,被搜山的敌人发现,在与敌搏斗中,因弹尽粮绝、头部负重伤被捕。次日在芙蓉村头被残暴杀害,壮烈牺牲。

1937年2月17日,董日钟和区委干部段腊痢等隐蔽在麻山顶上,因叛徒告密而被围,虽经奋力搏斗,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捕,次日被押到常山县城杀害,光荣牺牲。

翻开尘封的历史,重温抗战峥嵘岁月。

前期,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激励常山县党员、干部和群众牢记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常山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县委党史研究室联合组织开展“麻山革命精神”总结提炼征集活动,最终从191位投稿者的1000多件作品中评选出麻山革命精神内涵:对党忠诚,依靠群众,艰苦奋斗,百折不挠。

“当时,董日钟任西源区委书记,兼任苏维埃政府主席和区游击队队长,温典云任区委副书记兼副区长,西源区委下属先后建立11个支部,有党员60余人。”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徐金堂说,大革命失败后,全国各地还能燃起“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靠得就是具有一批对党忠诚的革命仁人志士。

率领区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打击敌人反动气焰,鼓舞人民群众的斗志;掌握党的政策,分化瓦解敌人;建立服装制作、采购运输机构,为红军提供军用物资等等;“麻山革命精神”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依靠群众开展革命运动。西源游击根据地建立、“上名字”运动、打土豪斗争等都是在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基础上取得的成果。“西源区委及区苏维埃政府、区游击队在西源活动期间,纪律严明,对待百姓和蔼可亲,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百姓主动配合红军打击敌人,上麻山只有7户人家,就有11个青壮年多次配合红军参加战斗。”徐金堂说。

纪念馆建设初具规模

在闽浙赣皖土地革命浙西纪念馆项目建设现场,起吊机在进行封顶作业,挖掘机轰隆作响,正来回运送沙石,整个纪念馆雏形初现。

“闽浙赣皖土地革命战争浙西纪念馆(即常山西源革命纪念馆)作为西源红色景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配有红色党建广场、革命烈士纪念碑,特色鲜明、主题突出。”新昌乡党委副书记宋斌说,纪念馆的建设遵循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相融合的理念,建筑外观采用毛面的石材突出庄重肃穆的氛围,主入口位于西南角,像一个五角星从地面升起,隐喻革命精神冲破桎梏,坚韧不拔砥砺前行。

“纪念馆以黄色为主调,共三层,占地面积2966.62平方米,通过展出照片、实物等史料,介绍闽浙赣皖土地革命对浙西地区的影响、浙西一翼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战争以及重要党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等。”宋斌介绍,一层由门厅、序厅、第一展厅、第二展厅、第三展厅、尾厅和临时展厅组成,二层由大会议室、培训室、党员宣誓室、多功能厅组成,三层为行政办公区域。纪念馆的落成,不但在弘扬红色文化、促进革命遗址保护、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牢记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

“麻山革命精神”日久弥新

7月25日至31日,西源村开展了“传承麻山精神建设美丽乡村”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开展学习讨论、警示教育、讲授党课、打扫卫生、联系服务群众、大整风“十大行动”动员会精神等内容,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村党支部组织村两委成员及到会党员到东案乡梅树底村、江山市大陈村、开化县下淤村、柯城区七里乡等地,观展板、听解说、提问题,参观学习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村支书程礼锋说,参观途中认真听取建设模式、宣传推广、长效治理机制以及镇、村、相关职能部门如何实现共建共管等美丽乡村建设经验,相互交流学习。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所看所听所学运用到村庄发展中,特别是针对当前的“一户多宅”整治工作,一定要整出发展空间、整出资源要素、整出美丽环境、整出美丽西源。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7月27日,党员们来到闽浙赣皖土地革命浙西纪念馆,对着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随后,党员们来到麻山兄弟会旧址和革命先烈董日钟的栖息之处———玉米棚,听老党员讲述当年入党故事和革命先烈光荣事迹,重走红军路,重温红色梦,追随先辈足迹,告诫年轻党员不忘入党初衷。

党员罗时全带头拆除自家近两百平方米“一户多宅”,周翔、段树清入村入户宣传“一户多宅”整治政策……村两委和党员利用双休日上门开展“一户多宅”清理整治工作政策宣传和拆除工作,争当“一户多宅”清理整治工作积极拥护者。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善谋划、勇担当、善作为、铸作风,争当“一户多宅”清理整治行动自觉先行者,强势推进“一户多宅”整治及超面积附房攻坚工作,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截至目前,西源村已全部拆除党员违法建筑,形成了“党员带头拆、党员必须拆、党员优先拆”的良好氛围。

西源村还以“党建+基层治理”为统领,落实党支部主体责任清单,发挥党组织主体作用,激发党员群众主体意识,以点带线促面,全力推进“一户多宅”整治攻坚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