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用一台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老家的房子是自建房,所以建房之初壓根就沒考慮過安裝新風機的事宜(倒是有考慮中央空調,後來因為考慮實際使用成本不划算放棄);另外南方地區以前一般也很少會考慮空淨問題,甚至我之前想過裝新風機主要目的也是“新風”對密閉環境導致二氧化碳溶度過高解決問題,而不是過濾汙染物顆粒,不過之前父母對老家旁改的一個板材加工廠產生的粉塵的抱怨,加上之前去看了下朋友家新風機的安裝使用,所以最近也給家裡裝了一臺新風機。

選的是AirProce的AC260,一方面看了大媽這邊的各種開箱,特別是@air04那篇拆解,二機子本身外觀比較美觀,三老家那邊他們確定是可以安裝(之前有看過其他的,有幾家無法安裝,因為我們那邊沒代理或者銷量太小),剛好等到優惠就入手了。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選購需求

我這邊簡要敘述下裝這臺機子的需求吧

1,解決室內二氧化碳溶度過高:這個其實是最直接的原因,而且不分南北方。雖然空氣淨化器自己家裡其實原來也有一臺,不過這種畢竟是內部空氣淨化,而不是外部新風引流,所以是解決不了密閉環境導致的二氧化碳溶度問題。

當然我知道很多人會說不要密閉環境不是就解決了,但。。。想想夏天、冬天,你會一直通風嗎,都是空調/暖氣一直開著啊(更別說外面汙染的時候)。為了這篇文章,我還特意去租了一個二氧化碳溶度測試儀,然後測試了未裝新風機的時候,常規狀態家裡一些典型位置(客廳、臥室)二氧化碳溶度。

對比室外二氧化碳濃度400左右ppm,家裡開空調密閉後,客廳的二氧化碳濃度大概是1200-2000ppm,雖然好像還好,但實際已經超過建議值900ppm,而最嚴重的就是臥室了,因為空間更小,晚上睡覺一般都是關門的,所以到了半夜臥室的二氧化碳溶度達到了1900ppm,超過建議值的不少。大家不要覺得無關緊要,二氧化碳溶度過高導致的問題可以自行搜索下。

除了家庭以外,如果像我這種經常在家裡工作,或者密閉辦公室工作的也要注意

2,粉塵顆粒物過濾,這個也算基礎功能,而且淨化器也有一樣的功能,只不過受益一般新風機的過濾能力及過濾機制(外部過濾送風)+微風壓,所以對我們房屋內部常見粉塵(落塵)會有比較明顯的改善效果(理論上來說淨化器應該也有一樣的效果,不過可能受限過濾能力及淨化機制(內部環境過濾)所以效果可能不如新風機明顯)。問了下之前安裝使用的朋友,裝了新風機之後雖然不會完全杜絕落塵,但相比以前動不動1、2天桌面就有明顯灰塵已經改善很多。

3,電輔熱,這個功能選新風機的時候最好還是選上,避免冬天了尷尬。比如去年冬天我所在的深圳都有挺凍的時候。

外觀介紹

下單之後,首先是跟客服確認及預約安裝時間,一開始因為擔心安裝不了(自建房環境跟結構都比較特別)所以還跟客服及安裝師傅再三溝通甚至視頻,最後確認可以安裝,然後才發貨,如果是城市裡面的小區房應該會簡單很多。

另外我也問過他們,目前他們全國大部分城市都有安裝團隊,基本可以做到全覆蓋安裝。

先送到的首先就是新風機主體及配件了,這種單體式新風機在國內的流行也不算沒有原因的,畢竟這幾年才流行,適合以前建房沒規劃,跟裝空調差不多一樣簡單。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機體大小其實跟普通的壁掛式空調差不多,外觀相比市面不少感覺像配電箱一樣設計,AirProce算有優化一些。另外機子很重,毛重有40kg左右,搬運的時候要注意,還好發的是順豐,直接幫我們送到樓上。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所有配件一覽,其實主要的就是主機跟一些安裝配件。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機體外觀,比我想象的重很多,後面拆了才發現原因。另外我大概說下,這機子支持多種安裝方式大部分都是壁掛牆上,底部是進風口,然後進風口有好幾種安裝方式(安裝師傅會根據你實際環境建議),另外也可以選擇不掛牆上,直接落地,但需要另購一個底座。有些安裝方式可能會走明管,當然如果你家牆可以正常打一個通風管位置的話,大部分都是可以暗管。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主機下部是進風口,上面才是出風口,所以安裝的時候還要注意一開始考慮好安裝高度。正面版上部LED面板區域是用來顯示提示使用操作信息,左側右下是機身內置的檢測器及機身控制按鍵位置。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配件,配件其實主要都是一些用於安裝的配件,比如定位紙、固定板、通風管、防異物罩等。安裝的時候交給安裝師傅即可。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拆解,這邊的拆解其實就是看下內部結構跟之後如何替換濾芯。AirProce AC260的拆解設計為了考慮密閉性及外觀其實比較複雜,首先要拆掉最外面的面板(免螺絲,卡扣設定),隨後就會看到鋁合金可拆卸殼體。而這個鋁合金殼體是拆掉之後才會看到機身內部。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首先看到的這個鋁合金殼體,也就是上蓋部分設定是可以拆卸的,拆卸的方式就是用硬幣取下六個固定螺絲。拆的時候最好注意有一個人扶住,避免突然脫落砸到人。取下固定螺絲之後,即可拿下那個很沉的鋁合金殼體,而這個殼體最大的功能當然就是用於密閉新風機只用,所以殼體設計很厚,而且內部有貼消音棉用於降低風機的噪音。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拆開之後就可以看到內部的結構設定了,一共5層濾網,最下面的金屬網初濾(可水洗,官方建議半年清洗一次),往上是AC G4初級除塵濾網(官方建議半年左右換一次),再往上就是AC F9中效濾網(官方建議一年換一次),再往上就是AC TVOC濾網(官方建議半年換一次);最頂部就是H13H14 HEPA濾網組(官方建議半年替換一次)。

濾網都是抽拉式替換方式還算比較簡單,比較麻煩的我感覺是外面密封殼的安裝拆卸,如果設計簡單一邊就好了,只能安慰自己估計是一年/半年一換。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各種濾網,個人覺得濾網命名有點麻煩,雖然由官方型號含義,但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最好命名還是以簡單數字序列表明濾網區分,這樣比如家裡老人替換的時候也更容易理解,因為你跟我爸說什麼AC F9中效濾網肯定不如2號濾網,更容易理解查找。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風機在中部,真個機身在控制噪音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化措施,至於具體效果後面會有測試。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頂部的金屬網實際是電輔熱裝置。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比較有意思的是機身底部的進風口裝置,不清楚其他新風機有沒有這樣的方案,就是這機子可以設定新風比例,就是可以全外部新風,也可以一定比例內部空氣。另外機子如果你設置auto模式的話,機子也會自動控制新風及內部空氣的比例。我感覺電腦應該有一套優化算法,通過檢測CO2濃度及室內環境顆粒物指數,優化算法來節省濾網的消耗。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被拆完的全部配件一覽,就等安裝了。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安裝過程

安裝過程算比較簡單,事先跟安裝師傅溝通看了下環境,確認了安裝方案(壁掛牆),然後預約了安裝時間。安裝前整理好安裝位置的空間,然後師傅來處理基本兩個小時就搞定安裝步驟了。

這兩個位置最後確認了圖2為安裝位置。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打孔因為有專門的吸塵裝置,所以產生的灰塵不多,但還是要說下能裝修的時候規劃好打好就別等到裝修完成之後弄。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最終的安裝位置,因為老家是兩層複式結構,其實買這機子我一開始是打算說解決一層(一平方實際面積估計有200平方左右)的空氣問題,所以選了AC260的型號,以後再考慮二層也單獨裝一個,但安裝師傅說根據他的安裝經驗,這機子實際解決我家兩層也是沒問題的,只不過人多的時候風機轉速開高點讓風量大點即可,所以機子安裝的位置實際就在樓梯兩層之間。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功能介紹

功能上其實並不複雜,自帶一個簡易遙控器,加上機身的按鍵本身都可以通過機身顯示面板提示來控制機子。

機身可以設置的,最基本就是auto模式(機器通過自帶的檢測器,然後算法控制新風機過濾方案),然後就是M檔位手動設置。手動設置可以設置風量大小、電輔熱開關、新風比例。

而除了這兩個設置方案以外比較重要的就是機身的網絡連接設置了,有WIFI APP、WIFI WEB、WIFI WPS模式。

WIFI APP模式應該蠻好理解吧,就是手機APP端適配,而WIFI WEB模式就是PC端鏈接主機的WIFI網絡,然後登陸網頁設置;WIFI WPS模式則需要家裡的無線網絡設備支持WPS模式,從而連接到局域網之內。這三種模式一般WIFI APP模式會比較常用。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官方APP,其實主要是設置新風機連入網絡,方便移動端控制,另外也可以檢查新風機狀態等。但目前官方APP並沒有定時開關方案的設定的,我也諮詢過客服說未來可能會通過刷新固件增加功能。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APP界面示意,好處是不繞彎子,很直接的顯示各種功能參數。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AirTurbo增壓:通過風機設定產生環境內的正風壓,從而實現新風機環境內對於空氣的替換及淨化(風機機外靜壓400PA),一般來說正常居家環境內,雖然可能沒打專門的通風管道,但如果有正常的縫隙,正風壓也是可以通過縫隙來實現局部環境內的空氣替換淨化。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官方視頻裡面示意,其實就是新風機產生適當的風壓,然後將房間原汙染空氣排擠出去。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自動調節內外循環比例:

前面介紹拆機結構的時候說了,AC-260這機子底部有個調節件,可以根據機身自帶的傳感器,分析空氣狀況,然後智能調整內外循環比例(新風比例從0到100%,共5檔)及轉速,從而節省能耗及加強濾網壽命。之前有看過朋友買的新風機,好像都沒這個功能設定,個人感覺還挺實用的,所以目前自己基本都是設置智能模式,從不管新風機。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APP裡面的內外循環比例調節示意,大部分時間auto模式(中間)即可,因為機子裝在客廳,所以夜晚模式個人實際很少用到。另外感覺電輔熱開關也在這個頁面有點不科學,特別是按下之後沒有提示及文字說明,很容易誤操作。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機底的進風比例控制門,之前看別人反應感覺這樣的就失去新風機的價值了,其實個人倒不覺得,如果室內空氣質量較好的情況下,確實沒必要一直使用100%新風入屋,畢竟這樣會更耗費濾芯壽命。

我日常使用一段時間後,現在基本全交給機子電腦自動控制了,不少時間機子都是0%新風或者50%新風,然而同事檢測的室內CO2濃度是低於600PPM的,也就是機子的算法還是很靠譜的,而且更加節省濾芯。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使用效果

我這邊比較關注的一個是對於二氧化碳溶度的控制,另外一個就是室內汙染顆粒物的過濾了。所以這次除了原來自己買的PM2.5激光霾表,也租了一個二氧化碳溶度檢測器(這個單買比較貴,普便要一千左右)

安裝這天讓我比較意外的就是外面是輕度汙染,PM2.5值已經破百了,然後我把兩層幾個測試的屋子的PM2.5值都做一個記錄,然後再跟開啟新風機之後的做對比。實際測試了下,大部分屋子的PM2.5值都在60左右,書屋的PM2.5值也超過80算輕度汙染。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裝好新風機,自動模式過濾,就安裝當天晚上測試了下。兩層所有的屋子基本PM2.5指數都不超過20,甚至一半以上對比的區域是不超過10的,最高的地方(書房)可能因為是背靠新風機,所以也才20左右,而正對新風機距離最遠的我的屋子居然也不超過10。(藍色是為裝新風機測試,成色是裝了新風機過濾後的效果)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另外無聊做個廚房的對比。這個也是距離最遠隔兩道牆的,對比的主要是沒裝新風機的時候,裝了之後,及裝了之後在炒菜的時候。*廚房做飯的時候勢必PM2.5值會更高,主要做飯的時候會產生顆粒物,包含加溼器或者洗澡後的浴室也會有類似情況。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二氧化碳濃度,裝新風機而不是空氣淨化器一大部分的原因就是為了控制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我這邊先上兩個測試數據都是未安裝新風機的時候典型數據,一個是早上睡醒臥室的CO2溶度,另外一個是密閉環境開空調後客廳的CO2濃度,可以看出兩者都超過1200ppm,相比推薦值1000ppm(室內)高出了很多,屬於空氣渾濁。

而裝了新風機之後,我隔天早上測試的數值,不管是客廳,還是最遠的臥室,基本很難超過800ppm的,客廳基本都是600左右ppm,當然全部都是密閉開空調,比之前的CO2濃度降低了許多也達到了我的目的,室內空氣清新。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噪音測試,環境噪音大概是50分貝,開啟機子auto(3檔風量)後環境噪音大概在55分貝,而最大檔位之後會有比較明顯的聲響,大概在60分貝,測試距離在60公分左右。臥室裡面感覺不大,當然如果環境過濾好之後,長時間使用一檔位的話聲音基本是不可聞。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使用成本

我也算了下全套濾網的費用,因為考慮到南方地方空氣汙染不會爆表,加上三分之二的使用時間(一部分時間出門上班的時候關閉),所以估計一年換一整套濾網差不多,所以全年的費用大概兩千多,而且這還是搞定兩層樓的費用,個人覺得成本算還可以接受。

完全按官方建議(除了F9中效濾網一年換,其他都是半年換)的話我這邊大概一年濾網成本是2017。但因為有了新風比例切換,加上外出的時候關閉,我估計一年實際濾網使用費用在1200-1500之間,而且實際搞定了兩層樓N個房間的空氣問題,這個成本應該是比較理想的。

意外的用一臺新風機解決了兩層樓的空氣問題

使用感受及總結

其實這次的感受就是,以後裝修的時候就要提早想好新風機的方案,然後提前準備安裝(跟空調一起),而別等到裝修好之後,畢竟再怎麼無塵打孔,定位的時候還是有一些灰塵及需要清理的。

相比空氣淨化器,其實新風機更沒有南北限制,畢竟除了過濾汙染顆粒物,最重要的是可以時刻保持清新的空氣,而不會CO2汙染。

而關於AirProce AC260的使用感受是,比較意外的一個機子就解決了老家兩層樓的空氣問題,其實早知道我就直接買過濾風量更大的AC360了(原先是保守設定未來一層裝一臺)。機子費用是1w1左右,包含安裝,這級別的也看過鬆下的基本也是這價格(網上價格,實體代理更貴),價格算比較肉疼希望以後更便宜點。最後效果超出我預料,但缺點就是APP易用性有待優化(特別是工作時間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