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礦機的世界我們不懂(上):到底是誰挖掘了誰?!

講一段挖礦機的故事哈,比較長,有耐心聽的話就當科普了。

對於挖礦機這個名詞,一直以來都是一種純概念,從不知道它的具體形象。一個偶然的機會,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讓我看到了真實的挖礦機——體積並不大,大約只有一臺普通電腦主機的三分之一模樣,外觀看上,根本就是一臺小號的電腦主機,看裡面的結構也跟電腦主機頗為相似,主板、芯片、網卡和散熱器等,讓外行人還真難區分。

內行人對我科普,不能只看表面,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挖礦機有顯而易見區別於電腦主機的地方,它不需要顯示屏或鍵盤這些設備,它也不能用來做很多其他的工作,它被設計出來的目的很單一,就是用這些專業芯片的計算能力“挖”出一枚枚數字貨幣,比如比特幣

幣圈人都知道,2009年1月3日,中本聰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服務器上挖出了第一批比特幣50個,也就是圈內人說的“創世幣”,這是挖礦機的世界傳奇;5年之後,寶二爺郭宏才在內蒙古建成了當時屬全世界最大的比特幣礦場,據說每年僅電費就要消耗50萬人民幣,這是挖礦機的中國傳奇。

挖礦機的世界我們不懂(上):到底是誰挖掘了誰?!

時至今日,想挖出一枚比特幣已經非常困難,根據世界著名的市場研究公司Fundstrat今年年初的報告,即使在電費相對便宜的中國,挖出一枚比特幣的成本也已上漲到3千美元以上。

朋友拍拍我眼前的礦機說,喏,這臺礦機是全世界最大的礦機生產商比特大陸公司開發的螞蟻S9型礦機,這款誕生於2016年的比特幣礦機因其更高的算力、相對較低的功耗,成為幣界和礦界的口碑之王。雖然沒有權威方發佈,但業內人士堅信,這是目前全世界銷量最高的礦機。

我自然而然就要追問,這麼一個螞蟻S9礦機的投入和回報率是多少,得到的答覆讓我驚掉下巴——礦機24小時不停運行500多天,才有望挖出一枚比特幣。比特幣目前的市值為5千美元上下,就是說,500多天的漫長等待後,投資的3千資金能獲得70%左右的回報率。當然現在是行情走低的時候,如果放到半年前,即今年年初,比特幣峰值之際,得到的回報就要翻番了。

可是相比較幣圈從前動輒百倍幣千倍幣的神話,這種挖礦的行當還是辛苦的,付出蠻大。突然有點理解寶二爺之類現在的目空一切了:老子當年打江山付出的辛苦,有幾人知曉,老子現在坐江山了說幾句大話狂話,你奈我何。

挖礦機的世界我們不懂(上):到底是誰挖掘了誰?!

回來的路上,帶我來長見識的朋友告訴我,剛才那位礦機擁有者是個很聰明的人,雖然學歷不高,剛剛高中畢業時只能做個保安,但在隨後幾年中摸爬滾打,現在已經開了三家公司,雖然規模不算大,但也算創業成功人士。他自嘲道:我們哥幾個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除他之外,另外幾人都讀了大學讀了研,現在卻要對人家高山仰止,其中兩個哥們還在人家公司討生活呢。你看,知識改變命運這話不假吧。

我只能呵呵。

朋友告訴我,其實真正改變那位哥們命運的就是挖礦。3年前他才初次接觸到比特幣,開始進入這個圈子做一些小規模的挖幣、買賣幣生意,但動靜不大,在圈子裡一直是個無名小卒,跟在別人屁股後面廝混。在去年9月七部委出手後,幣市被重創,但到了10月中旬,比特幣開始慢吞吞小碎步走高,且有了爆發的跡象,各路人馬紛紛進場,幣價也不斷創新高。所謂亂世出英雄,這位哥們骨子裡敢搏敢拼的基因被徹底激活,他傾其所有,又借了一大筆錢,眼疾手快地把希望押在了挖礦機上。

朋友又自嘲地笑了一下:事實證明,學歷不代表能力,文憑不代表水平,這哥們幾個回合下來,就賺大發了。去年他甚至還向我借錢了呢,當時我完全是以扶貧的心態想幫幫他……

朋友說,對了,我可沒少聽他講挖礦機方面的事,有故事,也有事故,你要聽的話就請我吃飯,我讓你賺KEY。

你有故事,我有酒,就這樣定了。我一口答應。

明天繼續講故事。【更多區塊鏈,更多數字貨幣行情分析,可以訪問--石小猴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