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打算和愛人吵架時,請先看看這十對夫婦吧


李鈺、李愛萍夫婦是甘肅隴西縣鞏昌鎮苟家門村農民,每天她們都要趕往離家10公里外的隴西文峰鎮建築工地打工。在建築工地上幹活時夫妻兩開心一笑,大大減輕勞動帶來的勞累。

湖南常德武陵區南坪鄉夫妻“殺豬匠”,62歲的謝師傅祖輩都是殺豬匠,從小時候開始就經常跟隨父親一起殺豬,算是謝家屠夫繼承人,有“謝家一把刀”的美稱。老謝的妻子不喜歡說多話,嫁雞隨雞,嫁給殺豬匠也就幹起了殺豬的行當,夫妻“殺豬匠”配合十分默契,當天,他們宰了五頭年豬,還說不過癮,以前他們最多的時候一天殺過十多頭,現在農村很多人都在外打工,有的到城裡買了房,農村養年豬的人也少了,“殺豬匠”也越來越少了。

陝西西安,38歲的葉存根夫婦,老家在秦嶺深處商洛市山陽縣農村,在西安打工八年,先後上過班開過麵館,只因小兒子出生後,無人照看,在麵館哭鬧擾人,無奈擺了路邊攤。圖為雖然揹著孩子,但是幹活絲毫不馬虎,一碗油潑面口碑極好。


在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興盛鄉吳家拐村,103歲的吳從漢給105歲的妻子吳宋氏喂湯圓。村裡的人都說二老積極樂觀,為人友善,很熱情,很關心人。“人會隨著時間變老,愛情卻會隨愛情更加閃亮,恩愛便是父母能夠長壽的秘訣。”老人們的兒女說,多年來,吳從漢和吳宋氏穿衣互相幫,出門手牽手,相互間的照料無微不至,親朋送點吃的東西,一個覺得好吃就一定會給對方留一點。對於兩位老人來說天天都是“情人節”。

吉林長春,64歲的楊世清和他55歲的老伴兒張玉華,每天17時準時出現在寬城打掃衛生。他們是夜掃環衛工,在這裡已經幹了三年,為兒攢錢買房。圖為空間有限,足夠老人生活租住。

不遠千里來到異地他鄉,田頭撐個大棚就是一個家,吃睡在大棚,從事農田“出租工”新職業。這群來自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老集寨鄉的農民工,在湖南省邵陽縣下花橋鎮農田開發區以勞力“出租”進行田間服務,大棚生活的日子已有3個年頭。“出租工”李貴學、李濛濛倆是對未婚夫妻,大棚生活得有滋有味。


重慶市大足區三驅鎮鐵橋村。宋文聖、張秀平夫婦在卡車旁吃早餐,車子底部加裝的箱子裡裝著煤氣罐、鍋碗瓢盆以及各種作料,是他倆一路上的移動廚房。

錢耐富和妻子鄒興聰2012年2月相伴來到黃沙南站項目部工地,開始了在廣州的打工生活。聽說他們是夫妻,工地特意為他們安排了夫妻房。在十平米的房間裡,錢耐富自己安裝了寬帶、購置了冰箱。在工地上,夫妻二人從事的都是一些雜工,類似“你挑水來我耕地”相互配合協作的工作。圖為小夫妻在工地裡勞動,勞動時有你有我

浙江台州黃岩高橋街道下浦鄭村,有一對百歲夫妻——101歲的鄭學礎和102歲的張雅琴。自1928年結婚以來,兩位老人已經攜手走過了83個春秋。偶爾來串門的貓給老人家裡增加不少樂趣。


江西贛州,竹籤上並排插著紅彤彤的山楂果,薄膜裡裹著晶瑩透明的糖衣,每串糖葫蘆看起來都色澤鮮豔,分外誘人。當日11時30分,守候在贛縣城關小學門口的鐘億華並沒有過多留意這些,他只是想著手上的糖葫蘆何時才能賣光。一早起來,夫妻倆就忙著穿糖葫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