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財大:中國家庭債務是可支配收入的107% 逼近承受極限

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日前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家庭債務已逼近家庭部門能承受的極限。截至2017年,我國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之比高達107.2%,已經超過美國當前水平,更是逼近美國金融危機前峰值。

報告表示,如果考慮到隱藏的民間借貸等無法被統計的部分,“實際上中國很多家庭已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家庭流動性已到了命懸一線的地步。”該報告由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田國強、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曉東等人撰寫。

上海财大:中国家庭债务是可支配收入的107% 逼近承受极限

他們指出,即便從家庭債務佔GDP的比重來看,截至2017年中國這一比值為48%,也已經遠遠超過其他發展中國家。更重要的是,我國GDP與居民收入之間的相關性較弱,且家庭部門加槓桿的主體——城鎮居民收入增速遠遠落後於GDP的增速,而這正是我國和其他國家的不同之處。

家庭債務及其可能引發的風險並非新鮮話題。去年12月,西南財經大學下屬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在一份調查中指出,中國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家庭都屬於高負債家庭,即債務收入比大於4,其中工薪家庭佔到11.3%,非工薪家庭為20.2%,這都會成為風險源。

福建、廣東、浙江家庭槓桿率最高

在報告中,田國強等人還對中國家庭負債狀況進行了區域比較。

截至2017年,已有超過10個省市的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之比超過100%。其中,福建、廣東、浙江等三個省份已超過美國金融危機前的峰值,而重慶與北京這兩個直轄市也正在逼近這一峰值。

上海财大:中国家庭债务是可支配收入的107% 逼近承受极限

伴隨著部分區域房地產市場的升溫,許多棚戶區改造熱點地區在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內家庭槓桿率就有很大升高。較之於2017年9月,江蘇、河南和山東三個棚改大省家庭槓桿率在2018年一季度末分別上升7.8、6.3和3.3個百分點。

“棚改在改善家庭居住條件的同時,也累積了大量的家庭債務。而如果經濟發展不能支撐過高的家庭債務,則可能在局部引起系統性風險,這一點特別值得警惕。”報告表示。

通過對老百姓現金流的侵蝕,家庭債務對消費的擠出效應已持續多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已經由2011年20%下降至今年6月份的9%,實際增速更是掉到了7%。而在金融危機前,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消費增速持續增加,峰值甚至高達23%。

“消費增速的下降是收入增速下降、收入差距擴大、社會保障不完善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我們相信,家庭債務快速累積導致的對於家庭流動性的擠出作用同樣不可忽視。”報告指出。

家庭債務累積加劇了企業經營不善和銀行系統脆弱性

報告進一步指出,家庭債務累積對消費的擠出作用不僅侷限於家庭部門內部,還會傳導到其他部門,引起其他部門,特別是企業部門的連鎖反應。

根據上海財大的研究,受到流動性約束的家庭比例升高會首先通過拖累消費及總需求,使得企業的銷售額下降,從而迫使企業不得不大量增加短期貸款來維持運轉,導致企業被動加槓桿,桎梏了企業部門去槓桿的進程。

並且,如果企業的活力下降直接影響債務能否按時歸還,這一影響甚至還會傳遞到銀行系統中,影響銀行系統的穩定性。上海財大的研究顯示,受到流動性約束的家庭比例越高的省份,銀行系統的不良貸款比例就越高。

企業經營不善反過來也會影響家庭部門,拖累可支配收入增速,從而進一步收緊家庭流動性,產生負反饋效應。更嚴重的是,家庭和企業部門間債務的負反饋效應會溢出到銀行系統,導致銀行壞賬率上升、系統脆弱性加劇。

而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的惡化會進一步收緊實體經濟中的流動性,從而壓制企業的生產性投資,拖累企業的研發創新。上海財大的研究顯示,平均而言,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每上升1個百分點,將導致GDP年增速下降1.5個百分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