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心得交流文

都说古玩珍贵,这个道理尽人皆知。可是古玩为什么珍贵,除了少数人能够理解之外,普通大众收藏者可能就不会那么理解了。有人怀疑古玩的珍贵,也有人会认为古玩的珍贵是后世炒作的结果,怀疑的人认为收藏古玩是有钱人玩的游戏,因为一旦有钱了,所追求的生活品质和要求就会不一样,而收藏古玩是他们盲目冲动,借此自命清高,故作风雅,以此来提高自身的身份地位。大多数认为古玩的珍贵是因为年代久远,凡是老物件就珍贵,年代越久远越古老就越珍贵。古玩除了自身固有的价值外,在加上又有人为的因素,这就是人们为什么珍惜古玩的原因。如今虽然时代已不同于以往,但古玩本身的价值并没有变化,就是古玩的人为价值也与古代无太大的差异,因为古玩数量日益减少,喜好古玩的人又不断在增加,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使古玩的名声价值更高,这就是古玩越来越宝贵的原因。

古玩老普是古玩界的行话,表示老的,但是常见的器物,收藏价值潜力都不大。

古玩界的行话:

开门———用来评价一件无可争议的真货(在玉器及钱币收藏里也经常用到"开门"),也有呼作“大开门”的,那就更富江湖气了。“开门”是钱币学中的一个术语,也叫“开门见山”,意思是说某枚钱币的形制、工艺、文字及锈色和包浆(氧化层)都很自然和舒适,具备了真钱所应有的特征,也就是俗语说的“一眼货”,亦即“打开门(钱)就看见山(真钱的特征)”。

叉帮车———就是将几件不完整的家具拼装成一件。

掉五门———这是苏作木匠对家具制作精细程度的赞美之语。比如椅子或凳子,在做完之后,将同样的几只置于地面上按顺序移动,其脚印的大小、腿与腿之间的距离,不差分毫。这种尺寸大小相同、只只脚印相合的情况,就叫“掉五门”。

后加彩———指在漆面严重褪色的老家具上重新描金绘彩,一般多用于描金柜。后加彩定义在洗干净的旧器表面重新画彩再以低温焙烧。后加彩作伪方式多种多样,在便宜的明清素瓷上后加了贵重的珐琅彩,素三彩,斗彩,粉彩等使其升值达到作伪盈利的目的。

一种常见的瓷器作伪手法。由清代康熙至民国初年,均有在瓷器上作后加彩的伪作。有的于旧器脱釉后刻暗花,施釉后再上彩;有的用后加彩手法将旧器改造成新品种;更多的是在清代各朝素器上后加彩,使其成为粉彩、斗彩、珐琅彩、三彩、墨彩、金彩等较为名贵的品种。

蚂蟥工———特指家具表面的浅浮雕,因浅浮雕的凸出部分呈半圆状,形似蚂蟥爬行在木器表面,故得此名。

玉器工———特指家具表面的浅浮雕参照了汉代玉器的纹饰和工艺,在硬木家具上比较多见。

坑子货———指做得不好或材质有问题的家具,有时也指新仿的家具和收进后好几年也脱不了手的货色。包浆———古玩鉴定用语,泛指岁月存留在古玩器物表面的一层包裹物。器物由于外界条件差异而具有各种不同的包浆,例如老家具表面因长久使用而留下的痕迹,因为有汗渍渗透和手掌的不断抚摸,木质表面会泛起一层温润的光泽。红木家具的玻璃包浆,青铜器的黑漆包浆。因为包浆是天长日久形成的,所以它是鉴定古玩重要条件之一。

皮壳———特指老家具原有的漆皮。家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木材、漆面与空气、水分等自然环境亲密接触,被慢慢风化,原有的漆面产生了温润如玉的包浆,还有漆面皲裂的效果。

生辣———指老家具所具有的较好的成色。

叫行古玩交易用语。旧时古玩是在行会里交易的,交易时的价钱是随市叫喊出来的,是同行之间的买卖,后称这种买卖行为为“叫行”。同行之间买卖成交的价位,也就称“叫行价”。

落家———古玩生意行话。它相对于行家而言,泛指一般人家或市民,这些人是不做古玩生意的,这是古玩生意人常用的行话,如说这件青花瓶是从“落家”出来的。落家系指他人,决不能自称。

埋地雷———古玩生意用语。它指古玩生意人设圈套,预先将假、赝品乔装打扮掩盖起来,造成种种假象以迷惑人,最后让人受骗上当的欺诈行为。如某某古玩生意人,将上海市场上买来的仿品瓷器,埋伏到苏北乡下,然后勾引上海人去买,这种行为便被斥之为“埋地雷”。其语属贬义词,是指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新家生———古玩鉴定用语。系指一切仿冒之赝品。“家生”本是器物的总称,南宋吕自牧《梦粱录》十三“诸色杂卖”云“家生动事,如桌、凳、凉床、杌子……”“新家生”即新的器物。在鉴赏古玩时常说:“这件瓷瓶是新家生”,有时干脆说“新家生”。

拖工———古玩走私用语。是指那些专门从事秘密运输走私古玩的职业人员。此类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属一种违法行为。“拖工”不是指某一个人,是指一类人。这些拖工大多是黑道上的人,他们常常具有通天的本领,并以此获得暴利。

吃药———古玩买卖用语。“吃药”即受骗上当。将走眼上当称之为“吃药”,非常形象,因为药是苦的,上当的滋味就像吃药一样。而药又能治病,有素养的收藏家,就是从“吃药”中成熟起来的。

当账———古玩交易用语。泛指物物等价交换的一种形式,大多为业内人士所为。有人在注释此语时,写成“打仗”,那是误解。做生意怎能和打仗联系在一起呢?“当账”的“当”是对等的意思,如成语“旗鼓相当”。当账就是账项对等的交易。

搬砖头———古玩交易用语。指不花本钱搬弄他人的古玩器物,是做生意的一种经营手段。这种人常常依仗自己信息灵通,渠道广泛,可以不花本钱、无投资而从交易中获利。用“砖头”来形容古玩器物,无非是想隐蔽一点。

掮做———古玩生意人的行为用语。就是掮着别人的货物去兜生意。此语从沪语“掮客”引申而来,有时亦简称一个“掮”字,如“让我掮一掮”,“他要掮我这种货”。虽说“掮做”与“搬砖头”都是利用他人的东西做生意,但“搬砖头”是有了买家后的行为,而“掮做”往往是拿着货兜揽买家,掮不掉可以退还。

下出笼———古玩生意用语。泛指利用他人的生意而偷偷摸摸地私下交易的行为。完全是一种贬义词,例如“伊下出笼”,“专门下出笼”。古玩行当的弊端诸多,而“下出笼”是其中重要的一条,这种行为常常遭到谴责。

敲锒头———古玩生意人经营用语。“敲锒头”,系指古玩生意人在叫行时硬碰硬地交易。如说“这件瓷器是敲锒头下来咯”,有时也简称一下“敲”字,如说:“格件铜器是阿拉敲下来咯”。用“敲锒头”来说明某桩生意,无非是显示扎实、牢靠,说的人常常会流露出一种得意的神态。

偷冷饭———古玩生意人行为用语。“偷冷饭”与“下出笼”有同义,但又有区别。它常常说的是老板手下人所为,具有瞒天过海的含义,为贬义词。“偷冷饭”是一种古玩行业的不良习气,因而会被人们谴责。“偷冷饭”常谓他人所作所为,而绝无以此自诩的。近年来,其他行业也有使用此词语的。

工手———古玩制作工艺术语。表示匠人制作工艺品时的功夫。谓之“工手”,很可能是“工匠的手艺”的简称。被使用于“工手”的对象,大多是工艺性较强的艺术品,如紫砂、竹木牙雕、金属器物。而对纯艺术品的书画就不能使用。

扒散头(爬山头)———古玩修复用语。原用于评价修补过的老字画,在老家具行业特指修补过的老家具。多指对残损残缺的工艺品进行整修,或者是为了遮人眼目的修补。有人称此为“爬山头”,意不通。“扒散头”有把散了的东西扒起来的含义。“扒散头”在古玩行业中带有一种贬义,它与“修复”不同,修复是公开性的,而“扒散头”则常常是隐蔽的,为的是蒙人。

妖气———古玩鉴定用语。泛指后仿品和作伪品,为了做旧而残留下的色、泽、光。这种人为的假象,往往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故称为“妖气”。妖邪手法的狡诈,常常会让人上当受骗。

品相———古玩鉴定用语。是品质与外相的意义,泛指收藏品的外观工艺和内在质量的优劣程度,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年份的器物。如称:全品相、品相一般、品相一塌糊涂等。品相是构成古玩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蜡———古玩鉴定用语。多指完整无损完好如初的收藏品。究“蜡”字的含义,可引申为光亮、光辉,“生蜡”就是生辉。该语是典型的沪语,同类词如“克蜡”。

拾漏———古玩经营用语。即拣拾别人漏掉的东西,而且是指好东西。拾漏是可遇不可求的。这是古玩生意人或收藏家自己的眼光,或灵通的信息,寻觅收藏品的行为。

妖怪———古玩鉴定用语。指具有一定迷惑力的赝品,也指某些改头换面的作伪品。人们在使用时,常说:“这件东西是妖怪”。有时干脆说:“妖怪”,还有时更干脆,只用一个“妖”字。

皮壳———古玩鉴定用语。旧时古玩行当里的人,将家具、竹、木、牙雕、紫砂、核雕等古器上的具有一层玻璃质感的包浆,称为“皮壳”。顾名思义,称之为“皮壳”的包浆,是一种较厚的包浆,但有些古玩不称“皮壳”,例如瓷器、绣品、古籍版本、珠宝等。

至尊———古玩鉴定用语,系指正宗的古玩,有可靠的意思。使用起来,常说:“东西绝对至尊。”或者也可以说:“侬这件古玩不至尊。”“至尊”是“大兴”的反义词。此语来自骰戏的“至尊宝”,它指骰戏中最大的牌色。此语不仅古玩行当用,其他行业也用,也常见于上海社会流行语中。

打闷包———古玩行业中,称不准开封检验的买卖为“打闷包”,有时也指没有看到东西而交易的行为。据说此语原流行于上海地区的民间,源于打花会赌博的“打闷包”。此语现在沪上其他行当也有使用。

看不好———倘若卖家说货绝对到代,而买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顾及店家的脸面,就只能说:“看不好”。

铲地皮———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或者是盗古墓的人。拿到东西后再卖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们“游击队”,又叫“铲地皮”。

一枪打———将这批货物好的带坏的一起卖称作“一脚踢”。

留下吧———以前拎包裹的送货上门,买家决定购买他的东西,让送货人将货留下。

吃仙丹———买了便宜喜欢的藏品叫“吃仙丹”。

拦一道———抬高竞买者的价钱抢先买来,对手就说他被拦一道。

搬砖头———不花本钱拿别人的东西去卖,从中赚取差价。

交学费———不太懂行总是花钱买到新货,受人骗叫“交学费”。

包袱斋———行内有的人眼力好,但没钱开店,便用蓝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铺“搂货”,然后转手卖出。这种经营古玩的现象被称之为“包袱斋”。

有一眼———就是这件东西不错,艺术价值较高。

收起来———买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请卖家将藏品收回去,就说收起来吧。

俏货———比较精美的的藏品。一般指瓷器的收藏术语。

天价———漫天要价,价格高出市场价很多。

行价———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行价”。

上货———古玩商从农村市场或者收藏者手中购买或征集的藏品,叫上货。

压堂———是主人店堂里最好的镇店之宝。

砸浆———从同行中买来打眼货“没年代”或价钱过高,掌柜可请行内公会帮忙调解,要求对方让价或退货,行内话称之为“砸浆”。

走宝———就是卖亏了,把价值十万的,几千卖了。买家便是“拣漏”了。

旧仿———明清时期的仿旧叫“旧仿”,而现在仿旧就是“新仿”。

到代———收藏品攴莺茫?锏揭欢ǖ哪甏?小暗酱?被颉肮荒攴荨薄?

贼光———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叫“贼光”或“火光”,如:真品青花瓷器砸碎后,同样充满了光泽,赝品是没有这样的光彩的。赝品的光是“贼光”。

生坑———新出土的东西叫"生坑"。"熟坑"是指出土后已经过一段时间,有的已经过他人盘玩,。另外,"水坑"相对于"干坑"而言,"水坑"指器物埋藏地低下具有较为丰富的水源,出土的器物往往受沁较重,并对器物有较大的侵蚀,而"干坑"则相对缺水,器物出土的沁色相对于"水坑"也不同。干坑出土的器物往往多自北方.

拿了———投资者决定将藏品买下。这件藏品我拿了。

绷价———坚持要高价,想卖个好价钱。

拉纤———就是中间人,介绍人。中间人收取佣金,一般是卖方出3%,买方出2%,俗称“成三破二”。

看新———这个东西有点看新,东西不到代,现代仿的。

包上———买家决定将藏品买下,请卖主将藏品包起来,这件东西我要了请您包上。

要了———买家决定购买某件藏品。

虫儿———就是已经收藏了很多能够让观者眼睛一亮的东西。甚至整间店的古玩藏品也抵不过这一件的说法。通俗地说,就是有镇店之宝的藏品。

没用———买家不要这个藏品觉得没多大意思,一般说没用。

走眼———也叫“打眼”买家用较高的价钱买了不值此价的藏品,或买了假货。

掌眼———这件东西没把握看年代,请个师傅为你“掌眼”看看新老。

搂货———古玩行商户们相互将对方的货拿走代为销售,即为“搂货”。近百年来行内人士没有发生“搂货”不守信用之事,形成一种行业的传统规矩。

伙货———二人或以上合伙买卖古玩。售价早已商定,卖时可由一家出售,但必须将实售价格公开,平均分配利润。

棒槌———就是看不懂东西新与老,好与坏的人。老是被骗的人,行内人就说他是棒槌。卖家卖新货给他,背后还称呼他“棒槌”。

杀猪———就是经营新仿瓷器的人对卖假货行为的一种口语,把新仿的东西拿到和顾客约好的地方卖给顾客,他们称杀猪。

抓———到市场去购买古玩说抓货,刚抓了一件光绪官窑。

吃———我是吃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买瓷器的。

纳———买进藏品,叫纳入。较早的古玩术语。

追———发现很好的藏品追着要,在拍卖会上追价。

匀———有的在古玩行买藏品不叫买而叫匀。这块玉您能匀给我吗?

让———有的古玩商买东西不叫买而叫让。这件瓷器让给我吧。

玩———行内人称收藏为玩,初次见面问“你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如:我是玩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收藏瓷器的。

天书———重要的鉴定专著。

今玩———现代制作的收藏品。

现玩———即今玩。

祖———即古玩行的祖师范蠡。其提出的粮食布匹十分利、中药当铺百分利、古玩字画千分利。

回了———收藏者决定不购买某件藏品,经营者决定不经营某件藏品。

分——元

角——10元

块——100元

一只数、一桶水——1万元

常见的古玩,则按其特性可分为书画、瓷器、古钱、宜炉、铜器、古铜镜、玉器、砚、古墨、古书、碑帖、各代名纸、古代砖瓦、偶像、印章、丝绣、景泰蓝、漆器、宜兴壶、珐琅、料器、法花、牙器、彩墨、笔格、竹刻、扇木器、名石等数十类.

个人心得交流文

个人心得交流文

个人心得交流文

个人心得交流文

个人心得交流文

个人心得交流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