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人生不同階段時,應該怎樣科學理財

拳王泰森從20歲開始打拳,到40歲時掙了將近4億美元,但他花錢無度,別墅有100多個房間,幾十輛跑車,養老虎當寵物,結果到2004年底,他破產的時候還欠了國家稅務局1000萬美元。

年輕的時候努力拼搏,如果不注意理財,老來窮是最苦的事情。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收入像一條河,財富是你的水庫,花錢如流水。理財就是管好水庫,開源節流。那麼處於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應該怎樣理財呢?

不同階段理財要點

處於人生不同階段時,應該怎樣科學理財

單身

2—5年,參加工作至結婚,收入較低花銷大,這時期的理財重點不在獲利而在積累經驗。理財建議:60%風險大、長期回報較高的股票、股票型基金或外匯、期貨等金融品種,30%定期儲蓄、債券或債券型基金等較安全的投資工具,10%活期儲蓄以備不時之需。

家庭形成期

1—5年,結婚生子,經濟收入增加生活穩定,重點合理安排家庭建設支出。理財建議:50%股票或成長型基金,35%債券、保險,15%活期儲蓄,保險可選繳費少的定期險、意外險、健康險;

子女教育期

20年,孩子教育、生活費用猛增。理財建議:40%股票或成長型基金,但需更多規避風險,40%存款或國債用於教育費用,10%保險,10%家庭緊急備用金;

家庭成熟期

15年,子女工作至本人退休,人生、收入高峰期,適合積累,重點可擴大投資。理財建議:50%股票或股票類基金,40%定期儲蓄、債券及保險,10%家庭緊急備用金。接近退休時用於風險投資的比例應減少,保險偏重養老、健康、重大疾病險,制訂合適的養老計劃;

退休期

投資和消費都較保守,理財原則身體健康第一、財富第二,主要以穩健、安全、保值為目的。理財建議:10%股票或股票類基金,50%定期儲蓄、債券,40%活期儲蓄,資產較多者可合法避稅將資產轉移至下一代。

當然,以上只是作為建議參考,每個人可根據自己的進行靈活調整。如果您覺得股票、基金風險不可控,同時又對自己比較自信,最主要的收益來自於自己掙的錢。那麼你的理財可以偏向於穩定增長型的理財產品。

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

圖文來源網絡 I 如有侵權 I 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