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深度調整之後的債市,機會在哪裡?

來源:泓信投資(ID:hongxinziben)

2016年11月美國大選之後,中國債券市場出現了一輪非常猛烈的調整,三年債券牛市嘎然而止。

這輪債市出現調整的核心原因是:在經濟短週期回暖的背景下,銀行委外資金氾濫導致債券收益率在2016年年中與基本面發生嚴重背離,槓桿和頭寸的擁擠最終導致了債券市場的一輪踩踏性下跌。2017年央行為了控制金融機構的槓桿率,在春節前後分別對MLF和SLF進行了10個基點的利率上調。

在經歷了這波深度調整之後,投資者普遍對債市持悲觀態度,市場比較擔心的有風險點為利率持續上行和金融同業監管。

關於第一個風險點,央行連續上調利率的風險較低,且短期利率上行未必會引發長期利率上行。未來6-12個月的國債利率水平更多的取決於經濟,而且央行政策本身也是根據經濟變化相機抉擇的。預計本輪週期名義經濟增速的高點應該出現在今年一季度,下半年國債利率可能隨經濟放緩震盪下行。

而關於第二個風險點,2016年金融同業亂象導致央行未來可能加強對銀行同業負債的考核,如果MPA考核將同業存單合併進入同業負債口徑,部分城商行、農商行甚至股份制銀行面臨較大壓力。同業存單擴張的本質是套央行的利,大銀行提供資金給小銀行,小銀行將資金委外,資金管理方(基金、券商自管、私募等)藉助回購市場放槓桿、加長久期、購買中低信用評級的信用債來獲取超額收益。未來委外的增速可能顯著下降,錢不會消失,但是同樣的錢在大銀行手裡和在資產管理方手裡的配置思路和槓桿水平會有顯著差異。如此,預計信用債特別是中低評級期限較長的信用債將面臨顯著壓力,迴流到大銀行的資金會部分轉而增加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的配置。

泓信投資認為,經歷了前期的深度調整,利率債已經具備了明顯的投資價值。

從中短期來看,市場情緒波動將為投資者提供較好的買入機會。目前國債和國開債的利率水平已經回到2014年四季度大幅降息之前的水平,10年期國債利率已經接近3.4%,10年期國開債利率達到4.2%,對銀行、保險等機構投資者提供了顯著的配置價值。從債券需求來講,相對貸款而言,銀行對無風險、無資本消耗的國債、政策性金融債的需求會顯著上升。對銀行而言,按照當前收益率購買利率債將顯著優於放貸款,特別是按揭貸款,未來按揭貸款折扣取消再所難免。從債券供給角度看,由於過去2個月裡債券利率大幅上升,許多高信用評級的國企已經把資金需求從債券市場轉向貸款,這會顯著減少債券的供給(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的貸款放量很大程度上是在補償信用債的發行規模大幅下降)。預計經濟和通脹將在2017年二季度之後逐漸放緩,基建對經濟的增速可能低於預期、地產和汽車銷售可能進一步拖累經濟增速,利好國債市場(經濟名義增速越低,國債收益率越低,價格越高)。

近期,兩會政府下調了今年GDP增速目標至6.5%,M2和社會融資增速目標至12%。這表明政府並無意願過度刺激經濟增長並有意控制貨幣擴張、降低金融槓桿和金融風險,這對利率債構成利好。

從更長期來看,人口老齡化將導致中國中長期經濟增速繼續下行,壓制長期國債利率。中國2011年已經走過劉易斯拐點,未來人口老齡化趨勢越加嚴峻。以日本、臺灣、歐洲等人口老齡化國家和地區的趨勢經驗來看,老齡化社會需求緩慢萎縮的過程會導致GDP增速不斷下臺階在長週期內形成對通脹和利率的壓制。

這其中需要關注的風險是,當委外資金相對集中贖回的時候,不排除部分機構因為流動性的原因被迫拋售利率債來緩解燃眉之急。如果利率債因此出現調整,將是很好的配置機會。

格上財富: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十年深度研究,甄選陽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財產品,為您的資產增值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