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仁健:開啓新時代隴原鄉村振興新征程

唐仁健:开启新时代陇原乡村振兴新征程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央一號文件對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前不久,在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會議召開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讓鄉村振興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甘肅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是如何佈局的,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如何提升農業發展質量?近日,中國農村雜誌社總編輯雷劉功對甘肅省長唐仁健進行了專訪。

1

按照“優先”的擺位,“融合”的思路,“統籌”的辦法,“共享”的目標,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雷劉功:今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甘肅省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把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進行了哪些佈局?

Q

&

A

唐仁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全面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是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確保“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順利實現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進一步開闢瞭解決“三農”問題的新途徑。

甘肅是中華農耕文明的重要發源地,農業自然條件多樣,農業生產方式多元,但客觀來講,甘肅“三農”發展整體上依然較為滯後。遵照習近平總書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貫徹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甘肅制定了《甘肅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總的就是要按照“優先”的擺位,“融合”的思路,“統籌”的辦法,“共享”的目標,做好鄉村振興的大文章,加快建設經濟發展、山川秀美、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幸福美好新甘肅。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重點突出“五個振興”。

在產業振興方面,立足“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的農產品資源優勢,做強做大草食畜、高原夏菜、優質林果、馬鈴薯、中藥材、現代制種等特色產業,做精做優油橄欖、玫瑰、百合、花椒等地方特色小品種,推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開發認證,抓好農產品品種、品質、品牌和標準化生產,構建系統完整的農產品加工、冷鏈、倉儲、物流、銷售體系。探索發展戈壁生態農業,爭取用5年左右時間把河西走廊的戈壁灘逐步打造成西北乃至中亞、中東歐的菜籃子生產供應基地。

在人才振興方面,重點要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提升“土專家”“田秀才”“農創客”等實用性人才隊伍科技素質,促進農民“職業化”;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和田園綜合體建設為載體,支持企業家和外出務工返鄉人員在農村投資興業,大力引進農業“創業者”;引導各類智力服務機構聚焦農村、服務農村,鼓勵地方高等院校開設鄉村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等相關專業和課程,培育壯大“鄉村工匠”隊伍,建好農村“智力庫”。

在文化振興方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推廣積石山縣“兩戶見面會”做法,讓身邊人說身邊事,身邊人教身邊人;發揮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村民議事會等群眾自治組織和村規民約的教化約束作用,破除陳規陋俗,抵制高價彩禮,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加快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拓展媒介傳播渠道,開展豐富多彩的鄉村文化活動,讓現代文化的氣息充滿隴原鄉村。

在生態振興方面,持續抓好祁連山和全省其他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實施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推進祁連山公園體制試點,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快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紮實推進全域無垃圾三年專項治理行動,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美化村容村貌,解決好道路難行、院落破舊、垃圾亂堆、人畜混居等突出問題;加大農村面源汙染治理力度,加快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畜禽糞汙處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廢棄農膜回收、病蟲害綠色防控,讓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成為鄉村振興的鮮明底色。

在組織振興方面,充分發揮村“兩委”班子、駐村幫扶工作隊、村第一書記“三支力量”的作用,著力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加快建立和完善以黨的基層組織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務監督組織為基礎的村民共建共治體系,健全村民議事、村民理財小組,加快建立村務監督機制;推進村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開展農村社區建設示範創建活動;探索成立鄉村水電路等公益設施管護基金和村民管護理事會,設立鄉村保潔員、護林員、護路員、護電員、防火員、救災員等公益性崗位,解決鄉村管理難題,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2

脫貧攻堅工作總的部署和方向:夯實精準幫扶基礎、產業扶貧基礎、各方責任基礎、基層隊伍基礎、工作作風基礎

雷劉功: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前提,甘肅省在脫貧攻堅特別是產業扶貧領域有何舉措?目前進展如何?下一步如何集中力量攻克難題,拿出超常規舉措打贏脫貧攻堅戰?

唐仁健:對甘肅來講,到2020年之前,我們鄉村振興的主要任務就是脫貧攻堅,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也是全省工作基礎性底線性的任務。今年,我們全面貫徹中央要求,進一步審視和完善全省脫貧攻堅的頂層設計,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概括起來,就是夯實精準幫扶基礎、產業扶貧基礎、各方責任基礎、基層隊伍基礎、工作作風基礎,把他作為我省脫貧攻堅工作總的部署和方向。

“五個基礎”當中,精準幫扶基礎是前提,主要工作就是今年上半年我省大力開展的“一戶一策”;產業扶貧基礎是最重要、最核心的,要保障貧困群眾有穩定的收入,這背後就得要靠產業來支撐;各方責任基礎是關鍵,就是健全和落實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條塊結合、省級領導統籌的責任體系;基層隊伍基礎是支撐,主要是圍繞提高能力水平、改善生活待遇等問題,進一步配強優化脫貧一線的鄉村幹部隊伍力量;工作作風基礎是保障,就是強化“萬事俱備、只欠作風”的緊迫感,以紮實過硬的作風,確保工作落地見效。

為全方位強化產業扶貧工作,今年6月,我們召開了全省產業扶貧現場推進會,對產業扶貧的各環節、各方面進行了具體的安排部署,目前,各項工作都在有序開展。

一是主攻特色產業。圍繞做大做強“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產業,專門制定了六大產業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實現“戶有增收項目、村有致富產業(產品)”目標,切實發揮產業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

二是突出龍頭帶動。通過“外引”和“自建”兩種模式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積極協調德青源、中天羊業、廣藥集團、天士力藥業等企業與部分貧困縣簽訂了合作協議。加快組建專業合作社,採取先建後補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對深度貧困縣的貧困村新建合作社省級財政補助10萬元,其他貧困村補助7萬元,8月底前完成貧困村新建2173個合作社的任務,實現貧困村合作社全覆蓋。同時,對龍頭企業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勞動力培訓、扶貧車間等方面給予政策獎補,以此鼓勵更多龍頭企業與貧困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

三是完善營銷體系。成立了甘肅農業扶貧產業產銷協會,吸納省內外會員企業210家,與農業農村部共同舉辦了2018西北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暨甘肅特色農產品貿易洽談會,用一個拳頭打出去組織供貸,用一個聲音與市場談判,擴大甘肅農產品的市場影響力。同時,加快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推進有需求的貧困村果蔬保鮮庫和箱式冷藏車全覆蓋,按照新建100噸果蔬保鮮庫補助10.5萬元的標準,對當年新建貯藏能力20噸以上的果蔬保鮮庫給予獎補,最高獎補額37萬元。

四是加強風險防範。初步構建了保險保本墊底、入股分紅保底、公益崗位託底和低保政策兜底的“3+1”保險保障體系,特別是建立自然災害和目標價格保險,在以前10箇中央補貼險種和蘋果、中藥材2個省級補貼險種的基礎上,新增肉牛、肉羊、高原夏菜、設施蔬菜、生豬、雞等6個省級補貼險種,加大了品種受保的覆蓋面,同時,採取省市縣三級共擔的辦法,三年拿出38.2億元保費補貼資金,進一步擴大保險規模,提高保險金額,降低保險保費,實現農業保險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所有種養產業全覆蓋,並對貧困戶在保費分攤上予以優惠。

五是注重改革創新。大力推廣產業扶貧新模式新業態,農村“三變”改革、鄉村旅遊、電商扶貧、光伏扶貧和扶貧車間、社區工廠等成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新渠道。

六是強化資金保障。針對產業扶貧缺資金的問題,用建立擔保基金和風險補償金等規範合規的方式,引導金融機構安排1000億元特色產業發展工程貸款、500億元產業發展投資基金、500億元農產品收購貸款,多方整合產業扶貧資金近120億元,按照人均5000元、每戶最多不超過3萬元的標準安排,支持貧困戶發展產業、入股合作社和龍頭企業。

最近我們召開的省委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我們將按照這個文件確定的目標任務和路徑方法,進一步聚焦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和工作落實,抓好產業扶貧這個重中之重,確保35.2萬戶147.6萬人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脫貧。

3

做好“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等特色優勢文章

雷劉功: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突出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全面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前不久,農業農村部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品牌強農的意見》,甘肅省在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方面有什麼創新舉措?在提升農業品牌建設水平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上有何安排?

唐仁健:加快推動特色農業發展邁上現代化軌道,這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實現農業由量的擴張到質量效益提升轉變的必由之路。甘肅有不少優勢、長處、寶貝,在農業方面表現得最為突出,我們將圍繞這些特色優勢,做好幾篇文章。

首先是“獨一份”,就是“人無我有”的絕對優勢,比如,隴南油橄欖,在美國紐約國際橄欖油大賽中拿了金獎,在全球27個國家910份橄欖油中脫穎而出。還有天祝白犛牛、甘南犛牛、蘭州百合和苦水玫瑰等,這些都是別的地方無法比擬的絕對優勢。然後是“特別特”,就是優勢特別明顯,雖然別人也有,但我們有特別之處,比如中藥材,種植面積和產量都是全國第一,道地藥材有30幾種,還有馬鈴薯、玉米制種、靖遠灘羊等。

還有“好中優”,就是人有我優,像蘋果、高原夏菜、牛羊肉、武山韭菜、甘谷辣椒、隴南花椒、靖遠和河西等地的枸杞,這些特色農產品全國各地都有,但無論在規模或者品質上,我們都有相對優勢。

再就是“錯峰頭”,就是普遍都有,但在各地都不相上下的情況下,我省在時令季節上錯峰上市,這在很大程度上能解決“菜賤傷農”“增產不增收”的問題,現在河西搞戈壁生態農業,這方面優勢也是很明顯的。

在提升農業品牌化建設水平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方面,主要是做好兩個“三品一標”。

第一個就是農業農村部抓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這個“三品一標”從產品產業上說的是“抓什麼”。我們深入挖掘特色優勢農產品資源,大力推進“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除了國內的認證以外,還針對農產品出口,瞄準國外權威機構的認證,鼓勵企業創建知名品牌,支持各地打造區域公用品牌,整合甘肅農產品品牌,著力打造“隴”字號知名農產品品牌,力爭用5年時間全省“三品一標”農產品產量比重達到60%以上。

第二個就是我們自身提出的,農產品品種、品質、品牌和標準化生產,這個“三品一標”從生產方式上說的是“怎麼抓”。標準化生產是特色農產品在初級生產環節質量高低的關鍵,甘肅省特色農產品走不出、走不遠,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標準化程度低、缺乏品牌影響。品種品質很大程度上還是良種良法的問題,甘肅省有天然隔離、遠離汙染的優良制種條件,將繼續做大玉米、馬鈴薯、蔬菜、花卉制種業,加大林果、牛羊等特色優勢品種培育力度,大力推進蘋果、蔬菜、中藥材等大宗優勢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努力把小品種做成大產業、大品牌。同時,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注意“兩個適度”,即適度規模,適度競爭,立足各地實際,進一步加強對周邊市場需求的分析研判,注重統籌謀劃,做好產品對接,確保農產品能夠賣出去並賣個好價錢。

4

抓好甘肅的鄉村旅遊,重在突出“土氣”“老氣”“生氣”“朝氣”

雷劉功:近年來,鄉村旅遊在各地如火如荼,甘肅在鄉村旅遊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唐仁健:甘肅是旅遊資源大省,資源富集度排全國第5位,既有“老天爺”賦予的得天獨厚的自然遺產、“老祖宗”留下的獨一無二的人文遺產,也有“老百姓”創造的獨具風情的民俗文化、“老前輩”傳承的獨樹一幟的紅色文化,許多資源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唯一性、壟斷性和不可替代性,而且70%的旅遊資源集中在鄉村。

新一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今年2月份,出臺了《關於加快建設旅遊強省的意見》,提出要堅持“大小齊抓”,大旅遊主要以面上的大景區作為主戰場,小旅遊主要涉及千家萬戶的鄉村旅遊,最近省裡出臺了《關於加快鄉村旅遊發展的意見》,我們正在籌備召開全省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現場推進會,提出要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閒觀光區、森林人家、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特色小鎮”的要求,深入挖掘古村古鎮、山水生態、農耕文化、農事體驗、特色種植等旅遊資源價值,大力開發田園觀光、果蔬採摘、民俗體驗、鄉村康養、民俗度假等鄉村旅遊產品,構建以黃土高原為主的農耕文化體驗區、以河西走廊為主的戈壁生態農業觀光體驗區、以隴東隴南為主的山水田園康養度假體驗區、以甘南臨夏為主的民族民俗風情體驗區,推動鄉村旅遊提檔升級,助推脫貧攻堅。

在發展目標上,我們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田園風光為韻、以村落民宅為形、以生態農業為基,充分發揮我省農耕文化、田園風光、古鎮古村、民俗風情、生態農業等特色資源和條件,按照“一村一風韻、一鎮一特色、一縣一品牌”的要求,鼓勵支持各地發展各具特色的鄉村旅遊,開發標誌性的旅遊產品和商品,努力讓鄉村旅遊在隴原大地形成燎原之勢。我們將扶持500個貧困村發展鄉村旅遊,其中集中建設206個鄉村旅遊示範村,計劃在3年內打造成全省鄉村旅遊的標杆。

抓好甘肅的鄉村旅遊,重在突出“四氣”。

一是“土氣”,就是土裡土氣、鄉土氣息,這是鄉村旅遊的內核,是最重要的東西。在規劃建設鄉村旅遊景區時,最大限度地保留傳統村落的民宅、巷道、立面、材料的原有格局和本真風貌,儘可能地保持本鄉本土的民俗文化,嚴防拆古橋、伐古樹、毀良田、廢古宅,更不能搞推倒重來、大拆大建,有些方面只要處理得當,看起來很“土”,但細細品來,耐人尋味,就是一種“不經意的講究”,“低調的奢華”。

二是“老氣”,我們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學習借鑑外省一些地方通過政府或集體“購買”的方式,將不少老農居、老物件、老作坊、老工藝和老藝人“供”起來、“養”起來,專門建設農耕文化園等做法,充分挖掘我們自己的老村子、老房子、老街巷、老物件等,力求修舊如舊,保住古風古韻,增添滄桑之感,產生獨特審美價值。

三是“生氣”,就是搞鄉村旅遊特別是開發古鎮古村,原則上把村民作為主體和主人,而不是全部由外來公司開發,我們要的是有原住民在的活態的村莊,讓他們主動參與,讓他們得益受惠。

四是“朝氣”,就是生活方式、廚衛設備、通訊設施等要現代化,要有時代的朝氣,這與“土氣”“老氣”的東西完全可以“土洋結合”,該新的新,該舊的舊,讓遊客既能感受傳統的魅力,又能享受現代的舒適。

鄉村發現轉自:《農村工作通訊》2018年第15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