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17 康熙二次廢太子

坎兒死,反叛止,康熙二次廢太子。西北軍情慘如紙,奪嫡終章自此始。

書接上回,太子做好了謀反的準備,康熙也做好了太子謀反的準備,於是上演了一出我以為你不知道和我知道你以為我不知道的戲碼。

一開始,高無庸讓坎兒喝毒酒,要送他上路。坎兒不想死,他還沒取媳婦生娃,兒孫滿堂妻妾成群,所以要見鄔先生。因為剛開始犯錯的時候,他已經把事情全部招給了鄔先生。並且按鄔先生的話把信給八爺,他以為鄔先生應該能救自己,畢竟這也算是戴罪立功。高無庸當然不會給他喘息的機會,他不願意自己走,只好一杯毒酒帶他走。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17 康熙二次廢太子

導演,我還不想領盒飯,我還能在堅持堅持

鄔思道深夜睡夢中,突然一陣心悸,心有所感,起身直奔坎兒這屋一看,坎兒已經橫屍。尚未涼透的體溫,眼角仍仍未乾涸的淚痕,手裡未曾戴給翠兒的戒指,這一切都仿訴說著驚恐和不甘。鄔先生緩緩地幫他擦了淚痕,合上眼睛,說了句,“殺高福者,鄔思道也”。

高無庸殺坎兒,當然是四爺的意思。四爺之所以殺坎兒,原因有二:一,坎兒把信給了八爺,而且他被萬永當老闆認出來了,殺了他死無對證,四爺就徹底和這些事撇清關係;二,坎兒背叛四爺,四爺府籬笆牢,怎麼個牢法,殺坎兒這事就可見一斑。

鄔思道最後說的這句話,聯想起前面,坎兒送信的時候,問鄔思道要不要告訴四爺,鄔思道說,不用告訴,我跟他說。有一種說法,認為通過坎兒把太子的信給八爺,是鄔思道的意思,他認為對四爺好,但是四爺當下不會同意,所以先斬後奏,四爺殺坎兒也是在警告鄔思道。

之前說過,四爺為人謹慎,他不同意,鄔思道是拿不到信的。另外,他和鄔思道同時從十三那得到,坎兒和八爺府的人來往的消息,四爺不會不採取措施的。那鄔思道為什麼說,坎兒是他殺的呢?

據我分析,借坎兒送信給八爺的計策,是鄔思道給四爺出的。鄔思道出了計策,讓坎兒身上揹負他不能承受的秘密,招致了四爺最後滅口。所以,鄔思道這麼說。而且鄔先生有可能也沒想到,四爺這麼狠,屬下犯了錯誤,沒有半點回轉餘地,都坦白了還從嚴。

坎兒的死不多說了,接著看劇情。隆科多來密室見四爺,四爺隨後進宮,隆科多回步軍統領衙門。這裡可以看出,隆科多和四爺,現在已經有不淺的來往,而且受到了康熙的旨意。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17 康熙二次廢太子

旨意寫著:不要拿蠟燭觀看

接下來太子謀逆這段,是三幕合敘。

先說四爺進宮,宮門口已經換了太子的人,橫加阻攔。四爺以領侍衛內大臣的身份,一舉拿下,直接進宮面見太子。四爺敢進來,並且能見到太子,說明他已經基本控制了宮內的局面。

大局已定,兄弟就閒聊幾句。四爺讓太子回頭,太子不回,想想也是,現在回還有什麼用,謀逆的大罪,認慫也是死,還不如一剛到底。太子自己早就知道鬥不過康熙,也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他的意思是,狗急了也會咬人,而且會咬主人。這樣比喻自己,真是少有的自知之明啊。

想想太子,當了四十年,用他的話說,好人也要被逼瘋。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到了如今這地步,他勸四爺不要爭太子的話,一定是發自肺腑的。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17 康熙二次廢太子

終於不用再裝了,突然好累啊

這有個搞笑的鏡頭,四爺進宮前,他跟班裡有個舉火把的,是個心機路人甲,技術搶鏡,頭明顯往四爺方向靠了一下,靠的不多,但是恰到好處地進了鏡頭,又不干擾唐國強表演。群演想上鏡不容易,他還演了耿索圖,在上集太子一黨謀反,以及這集十四在京郊平叛,都露臉來著。看來這個路人甲深得副導歡心,一人一集裡就演了兩角色。

說了四爺再說隆科多。隆大人有了皇上的旨意,回步軍統領衙門,坐等太子來人。這時託合齊來,掏出太子的旨意,要代替隆科多。隆科多掏出皇上的旨意,直接拿下了託合齊。接著隆科多把京城內所有相關人員一波帶走。

這裡看到託合齊等人明顯軟。謀反一途沒有退路,見到皇上手諭,還接什麼旨,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宣佈隆科多造假拿下就完了。但也不能全怪託合齊,畢竟步軍統領衙門是隆科多的地盤,想在隆科多的地方抓隆科多,顯然不容易,而且多年養成了皇上就是天的服從習慣。況且,從後面看,隆科多早有準備,要不然也不敢跟四爺說,該抓的人全抓起來了。太子當了這麼多年,在城內有多少黨羽,沒有準備能一晚上全部捕獲麼?

最後說十四,他在北京城外的豐臺大營。十四管兵部,這會又有康熙的聖旨,掉兵乃是名正言順。直接在密雲棧道,截住了想帶兵進京的耿索圖,平叛就是這麼輕鬆。說句題外話,這個耿索圖,就是給四爺打火把那個群演。

平叛結束,康熙回京。太子毫無意外的被拿下,意外的是,十三也被拿下了。罪名是,助太子剿滅江夏鎮,暗殺鄭春華。拿下十三,這裡演的很細緻,康熙摘下龍冠,面帶愁容,雙目緊閉,說了幾句話後,又帶上。

康熙之所以要帶走十三,他臨走時對四爺說“現在鬥爭太激烈,十三人太直,衝動容易被人利用。我圈進他,是怕他再給你惹更大的事,一是保護他,二是給你留一個可用之人。”康熙是很仁慈的,尤其對自己兒子,圈進沒錯誤的兒子,他心中不忍,摘帽子又帶上這個細節,得好好品。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17 康熙二次廢太子

朕乃是一國之君,而非眾兒之父

康熙接著簡單總結一下任伯安的事,結論是:大家有私心,任伯安才能掀起這麼大的浪,大家要是都公心無私,任伯安沒什麼可記的。其實,康熙也不用鬱悶,人無完人,沒有私心的人不存在。統治之道,就是用貪官辦事,同時壓制他的貪慾,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他。

太子徹底完了,謀反事實清楚,證據確鑿,不管因為什麼,康熙不殺他已經是恩賜。十三被圈進,一圈就是十年。百官行述風波,終於落下帷幕。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17 康熙二次廢太子

最後的打光,是想讓我亮亮堂堂地吃盒飯嗎

咱們直接跟著劇情,來到七年後。暢春園內,弘曆和康熙正表演專業級練劍,這時,張廷玉和馬齊來了。康熙馬上停了下來,詢問西北戰報。聊了幾句康熙去看戲,臨去還告訴李德全,西北戰報一到,馬上送上來。

現在康熙最擔心的,正是西北的戰事,看戲什麼的,根本就是心不在肝,看了一會就閉目養神了。這有個細節,太監把戲牌子呈給康熙,康熙讓他轉過去,隨手一抽,抽到個失空斬。有點國學常識的都知道,失空斬說的是,“大意失街亭,孔明揮淚斬馬謖”。

這個戲很不吉利,現在西北正用兵,抽了這麼段戰敗的戲文,寓意很不好。果然,西北戰報到了,傳爾丹六萬大軍全軍覆沒。看戲肯定是沒心情了,康熙一走,大夥自然就散了。

西北兵敗,還得平叛亂,派誰去呢?這就引出了,奪嫡最後決戰,大將軍王之爭。這一切的根源當然也是康熙,西北兵敗,康熙準備安排一個兒子,封大將軍王,帶兵去平叛。擁兵十萬,平叛又是不世之功,四爺和八爺,十四當然都想爭這個位置。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17 康熙二次廢太子

大事小事都要開例會

先說八爺和九、十、十四一幫親信,開會研究。

八爺:這事得看十四弟的。

十四多賊啊:我當然得說話,但是也得你先定個章法啊。

十四這麼說,就是想先看看八爺的意思。

八爺:誰當大將軍王,誰就是繼位人。

十四:這麼說,我是不是上摺子褒舉你當啊?

八爺:不不不,我爭不過你。

八爺跟十四是一夥的,八爺這麼說,明顯是試探十四。

十四當然不上鉤:八哥,咱們這些人,你是首腦,你這麼說就是疑我了,我願歃血盟。

十四竟玩這些騙鬼的把戲,都是虛的。

話說到這份上,局面就有點僵。別人趕緊和稀泥:“八哥,你這話就重了。咱們這些人,您是首腦,咱們自己不能先亂了次序。”

八爺繼續謙虛:在咱們當中,我是首腦。但是現在,十四更得聖心。

八爺承認自己是首腦,就是肯定屬下的那句,不能自己先亂了次序。說十四更得聖心,當然只是謙虛,同時看十四的態度。

十四自己就擅長玩虛的,還能看不出八爺的意思?

先說現在你未必失去聖心。接著說,一堆無關緊要的原因。最後說了,就是皇上重用我(讓我當大將軍王),也是給你立個擎天保駕之臣。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17 康熙二次廢太子

看我好不走心地謙虛一下

十四這話,說的很圓滿。首先,肯定八爺的地位。其次,不放棄自己爭這個王的機會。當然也給自己找了個理由,是為了保八爺。我們之前分析過,十四在八爺隊伍裡,可是心並不誠,他這是打著八爺的旗,爭自己的位。他這麼說,就是給自己爭得了八爺團隊裡的最大利益。

十四這麼說了,老九就接茬了:十四說的對,咱們先推薦八爺,不行再力保十四,總之這個位置,不能讓老四他們搶了去。

八爺黨的會定完調子,先保八爺,再保十四。這就是八爺,要的結果。當然也是十四,在八爺團隊裡能得到的最好的結果。

說完了八爺,再說四爺。四爺愁啊,想見十三,見不了,關著呢,看得還挺嚴。自己想去帶兵練練射箭,那箭術自己都不忍心看。四爺沒招了,鄔先生當然要出現。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17 康熙二次廢太子

不得不說我箭術又長進不少啊

鄔先生跟四爺聊了一大套,對話不再贅述,提煉下觀點。

一,傳爾丹兵敗,是朝廷逼的,確切的說,是八爺和十四逼的。西北用兵,打的是錢糧,八爺和十四,一面不給充足的錢糧,一面逼他出戰,所以他才會輕敵冒進。八爺和十四這麼做,就是為了讓他兵敗,好得到這個帶兵的機會。皇上之前沒察覺到,現在洞若觀火。

二,不能褒舉十三,十三外公是科爾客盟蒙古大汗,會影響軍心。況且,十三要是去,八爺和十四故技重施,而且會變本加厲。

三,這個位置康熙心中早有人選,就是十四。十四有這個才略,最重要的是,只有十四帶兵,後援才不會受制。

四,皇上早有人選,但皇上不會說,還要再觀望,看八爺更是看四爺的態度。之所以要看四爺的態度,是因為皇上最關心的是繼位人。康熙心裡早就選定了繼位人,不說出來是為了保護他,避免他重蹈廢太子的覆轍。同時也要看看他是不是有仁君的氣宇。四爺應該搶先褒舉十四,告訴康熙他有這個氣宇。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17 康熙二次廢太子

一個菜裝四盤就跟我假裝四個菜?

鄔先生說的,邏輯嚴謹,論證充分,無可辯駁。四爺本身沒意見,但還有個擔憂,就是十四手握十萬大軍,怕日後不好控制。

四爺的擔心,鄔先生早就想好對策,西北用兵的關鍵是糧草後援,而接濟大軍糧草的是陝甘總督。只要爭到陝甘總督這個位置,盯住十四的糧草,就能制約他的十萬大軍。

咱們來說說大軍和糧草的關係。常言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見糧草比兵馬還重要。小時候,看到這時候,我就納悶,怎麼西北用兵就要更費糧食呢?這些士兵平時不吃飯麼?

後來我慢慢明白了,這些士兵平時吃飯,吃的是自己家糧食,打仗了是給朝廷賣命,還能讓士兵自己備口糧去打仗?那是起義!而且,士兵平時是在自己家裡吃,住在哪,吃在哪。可是去西北打仗,糧食要運到西北士兵才能吃到。那時候沒有鐵路、汽車、飛機,也沒有物流快遞,靠的是馬車牛車運糧食,走的慢不說,運的還少。最要命的是,趕車的人,拉車的牲口,押運糧草的官兵,都是要吃飯的。書上說,十七車糧草,從河南開運,送到西北,走一個多月,吃剩下一車。

這個數據不是危言聳聽,近代淮海戰役,解放軍幾十萬,給前線送糧食子彈,拉傷員的農民,有幾百萬。淮海戰役結束,當時的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曾深情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可見後援有多重要,淮海戰役是在中原,還要這樣運補給,當時西北用兵,西北基本是無人區,你就說補給有多重要吧。

四爺主意已定,開始運作。

具體怎麼推薦十四做大將軍王,怎麼安排年羹堯當陝甘總督的,且看下回。

本集完。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17 康熙二次廢太子

梨花帶雨的福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