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損失90%大腦依舊能活下來?科學家找到大腦可塑性根本原因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大腦是人體中極為複雜的系統,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即使有超過90%的大腦部位損壞,剩餘的10%依舊可以維持一個人的生命。不過,神經科學家至今無法確定大腦可塑性的形成原因,特別是當大腦連接增強時,神經元必須以某種方式進行補償,否則會被輸入的大量信息所“吞噬”。

大腦究竟是怎樣工作的?最近,麻省理工學院Picower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給出了答案。

為什麼損失90%大腦依舊能活下來?科學家找到大腦可塑性根本原因

研究人員發現,當大腦中一個突觸增強時,相鄰的突觸就會立即被削弱,從而阻止神經元的“斷開”。這裡有一種特殊的蛋白質起到關鍵作用。麻省理工學院神經科學家Mriganka Sur表示,複雜集成的大腦系統有著貌似簡單的運作規則,當一個突觸被激發時,50微米內其他突觸的強度就會下降。該小組通過改變神經元的“接受場”或神經元負責的特定視覺區,成功在小鼠的視覺皮層神經元中對其可塑性進行了調控。

為什麼損失90%大腦依舊能活下來?科學家找到大腦可塑性根本原因

研究人員向小鼠的視覺皮層內置了發光物質,並放大了一個特定樹突的枝晶——神經元的尖端。當移動小鼠可觀察的視覺目標時,研究人員能夠調節該神經元的感受範圍。在這些特製的轉基因動物中,視覺皮層內的藍色發光物激活了神經元,進一步增強了樹突,而且隨著增強樹突的發展,附近的樹突呈縮小趨勢發展,最終導致相關突觸增強或減弱,表現出高度的可塑性。

為什麼損失90%大腦依舊能活下來?科學家找到大腦可塑性根本原因

研究人員認為,“我們能夠重新對完整大腦中的單個神經元進行編控,並在活體組織中見證分子機制的多樣性,使這些細胞通過突觸可塑性整合出全新的功能。”

隨後研究小組發現AMPA(α-氨基-3-羥基-5-甲基-4-異惡唑丙酸)受體與這些突觸的弱化和增強具有密切的關係。科學家利用特製的化學示蹤劑追蹤AMPA受體調節蛋白(ARC蛋白)的表達,以確定是什麼導致了這種變化。研究人員認為ARC保持了突觸資源的平衡,如果平衡被破壞,ARC含量就會有所下降,這正是ARC的主要作用。

大腦可塑性機制問題困擾了神經學家很久,這些研究結果可能最終解決這一難題。

參考文獻:Locally coordinated synaptic plasticity of visual cortex neurons in vivo,Science,2018,Vol. 360,Issue 6395,pp. 1349-135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