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步世界盃,但俄羅斯電影還有「最後一球」

小導有話說:

世界盃激戰正酣,但東道主俄羅斯隊遺憾地在點球大戰中輸給克羅地亞隊,告別了世界盃賽場。好在,我們還可以從俄羅斯電影中繼續感受到這個國家的熱情和濃郁的文化。巧合的是,6月底在中國上映的俄羅斯電影《最後一球》中,有一個情節是賽場的隊友和球迷為了紀念男主人公的父親,將印有其父頭像的T恤穿在球衣裡面,這個情節與克羅地亞隊的守門員帶著早逝的摯友的照片一同征戰世界盃極為相似,可見藝術與現實的靈犀相通。下面,我們就列舉幾部電影讓大家領略下俄羅斯風情吧。

止步世界盃,但俄羅斯電影還有“最後一球”

中國的老一輩觀眾對於前蘇聯的電影情有獨鍾,如《靜靜的頓河》、《列寧在1918》、《這裡的黎明靜悄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安娜·卡列尼娜》、《莫斯科保衛戰》等經典影片,那時候的大街小巷上,青年人的時尚標誌就是能夠背出幾段前蘇聯電影的經典臺詞。而此次俄羅斯隊夢斷世界盃四強,也可以從那部老電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來汲取重新奮發的力量。

前蘇聯影片的高潮年代已經過去,如今的俄羅斯電影已經不再像老電影那樣描畫濃重的苦難與艱難的責任,而是啟用了新的電影語彙來講述更為現代的故事,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俄羅斯電影的內核依然可以讓觀眾們見識到“一個戰鬥民族”的風姿。下面,我們就列舉幾部電影作品讓中國觀眾們領略下俄羅斯風情。

《最後一球》

止步世界盃,但俄羅斯電影還有“最後一球”

今年6月29日剛剛在中國上映,影片圍繞著名為尤里的落魄球星和無名的菜鳥球隊“流星隊”展開,講述落魄者的逆襲。

作為出生於1985年的俄羅斯明星丹尼拉·科茲洛夫斯基首部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最後一球》不愧是獻禮世界盃的電影。影片通過數場大大小小的比賽作為推動劇情的重要動力,片中的六個足球場全部為實景拍攝,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緊張刺激的賽事讓觀眾的代入感極為強烈。

止步世界盃,但俄羅斯電影還有“最後一球”

除了令人血脈噴張的拼殺外,影片對於父子情誼的刻畫也讓觀眾潸然淚下。父親大愛如山卻不擅長言語,只是默默地支持著兒子的足球事業,直到球隊打進決賽,父親卻已經離世。球隊的每一位成員與看臺上的每一位球迷,都換上了印有尤里父親臉龐的衣服,看臺上拉下了印有他父親臉龐的巨大幕布,上面寫著“尤里,我們永遠和你在一起”。此刻,每個人的內心都是震顫的。可以說《最後一球》展現了俄羅斯電影大片的實力,一部體育片能夠讓觀眾這樣地“入戲甚深”,頗為難得。

《花滑女王》

止步世界盃,但俄羅斯電影還有“最後一球”

《花滑女王》今年3月被引進國內,該片根據俄羅斯前花滑冠軍伊蓮娜·別烈日娜亞的真實經歷改編。講述了家境貧寒、天賦不足的主人公娜佳,憑藉母親的鼓勵和自身的不懈努力嶄露頭角,成為了世界頂級花滑男選手裡奧納夫的搭檔。兩人屢獲佳績,並墜入愛河成為備受矚目的金童玉女。

花滑世界盃前夕,娜佳意外受重傷,人生跌至谷底,里奧納夫也選擇了離開。心灰意冷之際,冰球運動員薩沙出現在娜佳的身邊,二人由互相嫌棄發展出一段暖心的愛情。娜佳也在薩沙的鼓勵下重塑信心再次出發,靠著執著與堅持度過了漫長的恢復期。當她終於可以重返賽場時,她的傷勢再次復發,人生面臨再次選擇……

從《花滑女王》中可以看到,在劇作和結構上承襲了好萊塢經典敘事模式,雖然難免套路,但是情感卻很到位,幾場重要的人物衝突設計得很流暢,影片的色調也配合著影片的風格,清冷中孕育著溫暖。

《斯大林格勒》

止步世界盃,但俄羅斯電影還有“最後一球”

兩部體育片之外,不妨看一看俄羅斯的戰爭片,2013年11月被引進中國的《斯大林格勒》以7000多萬的票房取得了俄羅斯電影在中國的不俗佳績。

《斯大林格勒》是俄羅斯第一部IMAX 3D電影,依靠3000萬美元的投資,影片對於戰爭背景有一種油畫般的悲愴呈現,炮火下的硝煙瀰漫、子彈的尖銳穿梭、肉身中槍後的頹然倒下……在冷冷流淌的伏爾加河畔,曾經的死亡與苦難,讓人感念俄羅斯民族經歷過怎樣切入骨髓的痛楚。當年,該片被俄羅斯選為代表角逐第86屆奧斯卡。

作品講述了幾位紅軍戰士孤守一幢大樓,與其中一位倖存的小姑娘產生了生死相系的情誼。而德國軍隊近在咫尺,對於這棟大樓勢在必得,其中還穿插了一名德國軍官與一位俄國女子的絕望之戀。於是,電影的重心轉而成為狹小的街巷之戰。導演的目的顯然是希望從無情的戰爭中打撈出最柔軟的愛意,以此來控訴殺戮,但這種“以小見大”卻過於理想化。

止步世界盃,但俄羅斯電影還有“最後一球”

中國觀眾本想豪飲一杯俄羅斯的伏特加烈酒,哪怕口感粗糲點也會一乾而盡,但沒想到,這酒卻被兌進了泛著小氣泡的可口可樂,還被冠以“反戰新視角”的時髦標籤。不過《斯大林格勒》中一些情節的細膩刻畫也令人動容,影片雖難免瑕疵,但卻值得敬佩,因為從中可以看到俄羅斯電影的努力與進步。

俄羅斯在挖掘本土厚重的歷史文化題材、在借鑑好萊塢故事模式去包裝自己民族的價值觀方面,都有著一種迫切學習的渴望與責任感,這一點,也許正是俄羅斯民族的高貴之處。

《莫斯科陷落》

止步世界盃,但俄羅斯電影還有“最後一球”

由費多爾·邦達爾丘克執導,伊琳娜·斯達森保姆、林奈·穆罕默托夫、亞歷山大·佩特洛夫等主演的科幻愛情片。該片講述了一艘外星飛船墜落在莫斯科之後,對人們生活帶來的災難影響以及俄羅斯軍民們奮起反抗的故事。

這部影片體現了俄羅斯電影對於好萊塢工業化的吸收和學習,影片除了主打視覺效果之外,將科幻與愛情結合,試圖展現炫麗的宇宙空間中人類的愛情與依戀,懸念多、節奏快,但可惜影片的硬傷也多。

《利維坦》

止步世界盃,但俄羅斯電影還有“最後一球”

安德烈·薩金塞夫在成名作《迴歸》揚威國際之後,已經成為了俄羅斯電影的新旗幟之一,號稱是新時代的塔可夫斯基。其文藝氣質濃厚的作品中總有著哲學思索,《利維坦》便是一場宗教與哲學的經典對話。在《約伯記》中,利維坦是一頭巨大的生物,性格冷酷無情,暴戾好殺,直接而毫不掩飾的,在這部電影中,利維坦指涉強權。

影片講述的故事發生在巴倫支海附近的小村中,貪得無厭的市長盯上了尼古拉一家所住的房子,並企圖白佔那塊土地——實際就是強佔。市長行為粗魯,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下,從警察局到法院都在幫助他馴服不順從的人。

影片在2015年代表俄羅斯“申奧”最佳外語片,影片最讓人唏噓之處,就是它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權力失控,精神中空的地域中。《利維坦》被認為是薩金塞夫的藝術與思想的頂峰之作,探討了善人為何受罪、公權力的邊界何在、憤怒該不該剋制的生存問題,是難得一見的沉穩大氣、意味深長的作品。

《無愛可訴》

止步世界盃,但俄羅斯電影還有“最後一球”

《無愛可訴》是2017年安德烈·薩金塞夫的新作,獲得了當年戛納電影節評審團獎。故事聚焦於一個正在分崩離析的家庭,一對即將離婚的夫婦對12歲的兒子不聞不顧,他們都不想擁有撫養權,兒子整日沉浸在爭吵謾罵中,終於爆發離家出走,這對夫妻也踏上了尋子之路。

薩金塞夫用一如既往的陰冷色調和簡筆繪畫般的鏡頭運動,在俄羅斯土地上勾勒出一幅生存的艱難圖景,勇於去點破社會的缺陷。

俄羅斯的電影不乏傳統的繼承和內化後的超越,它一度代表了世界上最痛苦深刻的憂傷,所以,俄羅斯人喜歡對靈魂給予直接的叩問,這都讓俄羅斯電影有著特殊的氣韻。而由以上列舉的幾部電影,可以從方方面面體會到俄羅斯整個民族在悲愴中的新生,在凜冽中前行的人性光芒。


中國電影導演中心

我們不止提供場地,我們也提供態度

止步世界盃,但俄羅斯電影還有“最後一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