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日本,卻很早看透了那英,被譽爲音樂界的活化石,爲原創維權


說到谷建芬這個音樂界的活化石,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原唱朱逢博《那就是我》《思念》《燭光裡的媽媽》《今天是你的生日》《歌聲與微笑》《二十年後再相會》;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中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片尾曲《歷史的天空》及其插曲,如《這一拜》、《臥龍吟》、《淯水吟》、《貂蟬已隨清風去》、《江上行》等等。在教育方面也是有著巨大的貢獻。李勇、蘇紅、毛阿敏、萬山紅、那英、段品章、解曉東等

谷建芬生於日本大阪。她的父母於20世紀30年代初去日本謀生。1941年回國,定居大連,就讀於西崗公學堂、實驗小學、女子中學、市立二中。從小,谷建芬就有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覺得歌聲帶給她的東西是那麼美好,有時候又覺得歌聲帶給她一種說不上來的悲傷,音樂就好像是她生命裡不可缺少的。所以,長大後谷建芬一直也沒有離開音樂。

畢業之後一直擔任當時的中央歌舞團的創作員至今,創作作品已近千首。谷建芬的一系列作品從80年代初就開始不脛而走,獲得了聽眾的熱烈歡迎。她創作的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已經成為當代中國歌曲創作經典的一部分,其中近百首作品獲獎。如果說谷建芬的創作對於中國大眾音樂起到了一個承前啟後的開拓作用,那麼她為中國流行樂壇培養出的一批批優秀歌手無疑是為中國流行音樂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退休後的谷建芬老師決定為優秀的古詩詞譜曲,讓古詩詞歌曲成為孩子們的“新學堂歌”。從2004年至今,谷建芬創作了30多首《新學堂歌》,歌曲動聽的旋律讓孩子更快樂地親近、學習和傳承我們祖先的經典。如今,《春曉》、《明日歌》、《相思》、《詠鵝》、《長歌行》、《靜夜思》等20首古詩詞歌曲已經創作完成。

2011年1月15日,谷建芬與喬羽、趙季平、徐沛東、閻肅、印青、孟衛東、三寶等13位國內著名詞曲作家聯名向各界演出商發起保護著作權人的法律聲明,告訴所有歌手和演出商,他們的歌不能再“隨便”唱,而要事先徵得著作權人的同意並支付合理費用,希望為內地著作權環境的改善開一個好頭。直到最後,終於實現。談到發起這次“權益保衛戰”時,谷建芬說:“我已經76歲了。一直沒有停止為保護著作權,我盡了力也盡了心。

其徒弟那英一直以來都是備受關注。談到那英,老師谷建芬更是顯得很無奈。建芬當年開辦了聲樂培訓中心,多少音樂愛好者想“擠”進去。谷回憶道:“那英當時託人給我聽了盒帶,還行。後來在歌手大獎賽上見了那英,上後臺找到她,‘你是那英啊?’‘是。’‘你就搬到我們培訓班來住吧!’


大英子當時就跪下了!她學習不用腦子,基礎也不好,但悟性極好。她那時也調皮,也打架,揪頭髮。以前大英子不會講話,盡胡說八道,我就說她‘長副好嗓子,長個狗腦子’,但現在心細多了。大英子大大咧咧,哪兒關係都處得不錯。”

但是近幾年那英一直備受爭議,不管是刀郎、田震、好聲音事件,婚姻也成為了網友茶餘飯後的談論點。那英在電視裡讀到谷建芬寫給她的一封短信:“那英:祝賀你,生活越來越精彩,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我告訴你,這是因為:你太傻。”讀到最後3個字,那英哭了。有這麼一個好的老師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谷建芬曾直率地說:“歌星可以製造。在如今商業運轉的過程中,不是說你要不要做歌星,而是老闆說給不給你做歌星。如果老闆看中了我,我也可以成為歌星,把一首歌錄千百遍,選個最好的接起來就可以了。”對於歌星和演唱者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