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變成流行文化 張雲雷楊九郎功不可沒 原因是

微博上一位網友發博道:

"張雲雷出現之前,你可以想象年輕漂亮的小姑娘們成為相聲小劇場的主力軍嗎?

張雲雷出現之前,你能想象在商演的大劇場,能把太平歌詞、評劇、京劇的小段子變成全場大合唱嗎?

···

張雲雷出現之前,你能想象00後的小姑娘對《風的季節》《青城山下白素貞》這些80年代的歌曲謎之喜愛嗎?"

昨天張雲雷來到武漢,還沒下飛機,機場就已經圍滿了人,各路小姐姐拿著"大炮"等著他的出現,剛從機場門口出來,喜愛他的粉絲們已經等了很久,很快二爺身邊立刻圍得水洩不通,甚至把九饢從二爺身邊擠走了,來到現場的小姐姐們可謂是賺到了,不過沒到現場的粉絲們遺憾之餘,刷刷微博超話,前線小姐姐傳來的照片早已鋪天蓋地,今日份是甜橙仙子啦!

相聲變成流行文化 張雲雷楊九郎功不可沒 原因是

之後,又有人上傳了張雲雷楊九郎來到酒店的一小段VCR,下午從酒店出來,微博超話圖片視頻持續更新,劇場開始,日常上貨三分鐘,接著正式演出,演出小段視頻也是陸續實時更新,除此之外,昨天下午3點19分開搶張雲雷北展專場的門票,約30秒就一搶而空。

之前2017年時《看天下資訊》就已經注意到這類"粉絲應援文化席捲德雲社"的情況,我們都清楚,張雲雷天生的外形條件使得他吸粉較迅速,網上也不是沒有出現過"靠臉吃飯"這一類謠傳性語言,但深入接觸之後,我們發現二爺是一個有才華、有故事而且內心善良的人,所以現在他的粉絲越漲越多。可是現在構成他的粉絲基礎都是哪一類群體呢?

我們在現場演出時就可以發現,臺下坐的往往是20多歲的年輕女觀眾,現場的粉絲應援禮物等也與演員、明星幾乎不差,在《看天下資訊》中介紹到,構成張雲雷新的粉絲大多是從韓國、港臺等以及國內偶像、流量小生等的粉絲群體過來的,所以他們的應援活動"經驗"豐富,往往參照以往追星經驗,之前"超能星飯糰"的打榜不知道在座各位是否參與過,反正我當時是參與了,還拉上同學、朋友一起投票,在這之後,我有些疑惑,我粉上張雲雷就是因為比較厭煩演藝圈那一套飯愛豆、貢獻流量、與其他各路小鮮肉比票數,怎麼到了相聲圈現在還是這樣呢?

相聲變成流行文化 張雲雷楊九郎功不可沒 原因是

我現在最擔心的是這些粉絲們,我擔心他們出於喜愛,太想為二爺做些什麼而忘記了二爺真正的身份是什麼?他從來都是一位相聲演員,他在每一次相聲開場前的自我介紹永遠都是:"我叫張雲雷,德雲社的一名相聲演員"。

我對於二爺曲藝發展方向上從不為他擔心,因為我知道,他有自己的主見,他每次同樣的演出都會加入一些新的東西,這當中當然不乏微博上的新鮮評論"哎呦喂,讓我先死一會兒,我一口老血噴在了屏幕上",以及抖音上"狗肉湯""西安喝酒摔碗"這些,以及和九饢時不時"撒狗糧"進行甜蜜互動,但是這些都只不過是為了吸引年輕人,滿足他們的口味和需要罷了。

但他從沒有忘記傳播傳統相聲文化,例如之前對於《探清水河》臺下觀眾唱"日思夜想的辮兒哥哥"問到他會怎麼想時,他說道"挺好的,讓更多的人瞭解辮兒哥哥,更多人瞭解北京小曲兒"; 還有後來的傳統相聲《九藝鬧公堂》也許它包袱不夠多,可是卻極其考驗演員學唱功底,這裡麵包含正唱、歪唱京劇、京韻大鼓、河南墜子、數來寶等多種形式,對於有些臺下一開始衝著"九辮兒CP""顏值"的年輕觀眾來說,可能極不習慣,但在表演結束,"八隊發言人"九郎說:"現在我覺得大家對傳統相聲可能不太能接受,可能都喜歡包袱多的,都喜歡倆人秀恩愛什麼的,今兒演這個節目,也是為了能讓大家看見相聲不是那麼純搞笑,不是倆人非得秀恩愛,賣腐,不是那些東西"。後來,張雲雷接受採訪時說:"我為的就是要發揚這種傳統的東西,我就是想讓大家知道其實傳統的東西更吸引人。"

你看,這才是一個角兒心裡想的東西,更何況說,一個相聲演員對於他來說,演藝圈的那些流量對於他來說,有些影響,但不是說非這條營銷道路走不可了,只要在座各位能真正認識、瞭解並喜愛相聲,時不時去小園子裡聽上一段,我想二爺如果知道,這裡有他的一份功勞,一定也很開心。

話到這裡,在傳統相聲成為流行文化進程中,張雲雷楊九郎的確是邁出了最大一步,這裡的原因自然有各位的功勞,這是一定的,離不開在座諸公的喜愛與追捧,另外,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張雲雷和楊九郎發揚傳統相聲的初心未改,在這一過程中二人善於借用現代傳播方式和手段吸引社會的主力軍——年輕人,成為他們最大的受眾群體。

我們可以捧角兒,但不要捧殺!

下方鏈接為《看天下資訊》——《粉絲應援文化席捲德雲社》

相聲變成流行文化 張雲雷楊九郎功不可沒 原因是

相聲變成流行文化 張雲雷楊九郎功不可沒 原因是

相聲變成流行文化 張雲雷楊九郎功不可沒 原因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