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出台「給力」新政,這些省份迎來養老利好!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

的通知》,組織建立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2018年7月1日正式實施,市場關心的養老金中央調劑制度終於落地,養老金出現缺口的省份迎來實質利好!

養老金出臺“給力”新政,這些省份迎來養老利好!

為什麼養老金需要中央調劑?

我國幅員遼闊,各省市之間由於歷史與地理原因,出現了經濟發展不均衡的現象,各地財政收支不平衡,導致各地養老保險基金運行與結餘情況也有著天壤之別。

比如,截止2016年,廣東、北京、江蘇等9個省份養老保險基金結餘超過1000億元,其中廣東省按繳納比例而言,相當於9個年輕人養1個老人,基金結餘達7258億元,養老統籌輕鬆無壓力;而青海、黑龍江、遼寧等7個省份則出現養老金缺口,其中黑龍江省相當於1.3個年輕人養1個老人,缺口達320億元。

關鍵是,很多養老金出現缺口的省份,當地GDP無法給予足夠的資金支持,導致很多老人不能按時、足量的領取養老金。

養老金出臺“給力”新政,這些省份迎來養老利好!

富省的錢花不完,窮省的錢不夠花——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政策果斷出臺了養老金調劑制度,主要是在現行的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的基礎上,建立中央調劑基金制度,對各省養老保險基金進行適度調劑,用以確保養老金能按時、足額的發放到大家手中。

簡單來說,養老金中央調劑制度,基於的是“富省幫窮省”的原則。

如何實現中央調劑?

首先,中央調劑基金由各省份養老保險基金上解(可理解為“上交”)的資金構成。

具體省份上解金額 = (該省份職工平均工資 × 90%) × 該省份在職應參保人數 × 上解比例。上解比例從3%起步,逐步提高。

之後,各省上解的調劑基金將納入中央級社保基金專戶,專款專用。中央調劑基金實行以收定支,當年籌集的資金,按照人均定額撥付的辦法全部撥付地方。

簡單來說,中央將收到調劑基金的總額,除以全國應領取養老金的人數得出平均值,再按各省養老人數乘以平均值發回各省。

這時,中央調劑就發揮作用了:各省的錢都是按相同比例上交,但富省往往繳納人數多,養老金基數與總額高,所以上交的就多;同理,窮省上交的少,但未來分的更多——這就很好的體現了“富省幫窮省”的原則。

養老金出臺“給力”新政,這些省份迎來養老利好!

對我們個人而言,有何影響?

這項新政提現的是“調劑”二字,全國養老保險基金的當期收支總額,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而且不會增加社會整體負擔,也不會提高我們養老保險繳費比例,所以不會增加我們在職人員和已退休人員的負擔,對企業機構的影響也幾乎沒有。

當然,直接利好的就是那些養老金出現缺口的省市,比如黑龍江、遼寧、青海、內蒙等地,過往經常有未能按時足額髮放養老金的事——而在養老金中央調劑之下,有助於補齊當期缺口,確保老人可以享受應有的養老金待遇。

養老金出臺“給力”新政,這些省份迎來養老利好!

除此之外,另一項關於養老金領取的行政也在陸續實施:

7月5日上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宣佈,將全面取消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集中認證——這意味著,退休人員終於不用每年到社保部門報到,“自己證明自己還活著“,這種奇葩事情也不再出現。

互聯網時代,“讓數據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腿”早就該落實了,為社保部門點個贊。

養老金出臺“給力”新政,這些省份迎來養老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