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布最新落戶政策,將我國高校分爲三六九等

上海從2015年開始執行積分制落戶政策,積分獲取分別根據年齡、教育背景、專業技術職稱和技能等級、在上海工作年限以及社保交納年限為基準核定。可以說核定標準較為合理全面,照顧到了社會上的各種學歷、職業人等。該落戶政策由2015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8年6月30日。

上海公佈最新落戶政策,將我國高校分為三六九等

時間來到2018年,《上海居住證積分細則》已過有效期,新的落戶上海政策又是如何?近日(2018年8月3日)上海市對外公佈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評分辦法由畢業生要素和用人單位要素兩部分組成,2018年的標準分為72分,可謂比較友好。但《辦法》中有兩點說明,引起了社會熱議,網友表示帶有歧視色彩。

上海公佈最新落戶政策,將我國高校分為三六九等

清華、北大直接落戶

在畢業生要素第5條中,《辦法》規定,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試點,探索建立對本科階段為國內高水平大學的應屆畢業生,符合基本申報條件即可直接落戶。受理時間延期至2018年12月31日。

先拋開其他地市的國內高水平大學畢業生的抱怨,作為坐落在上海本市的: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畢業生首先提出了質疑。高考填報志願選擇了上海的高等院校而非北京,主要就是想畢業後留在上海工作,當年高考時自己的成績完全可以上北大、清華。因為喜歡上海選擇上海,如今的《辦法》是在告訴我選擇錯誤了嗎?

上海公佈最新落戶政策,將我國高校分為三六九等

將我國高校分為“三六九等”

比起將北大、清華作為試點,更引起爭議的是此次《辦法》將我國其他高校分為了“三六九等”。

在畢業生要素第2條畢業學校中,將我國高校分為了第一類高校、第二類高校以及其他高校。因此分別給出了15分、12分和8分的分類積分。而且在附件中詳細羅列了那些學校是第一類高校、第二類高校以及其他高校名錄。

上海公佈最新落戶政策,將我國高校分為三六九等

上海公佈最新落戶政策,將我國高校分為三六九等

縱觀我國的高校分類,一直都是在尊重高校的基礎上進行類型分類。如最早的分類以部署院校和地方院校兩種,前一種由國家某部牽頭組建,培養全國性就業人才;後一種則是地方政府根據地方教育情況組建,培養地方就業人才。

隨後我國推出了“985工程”、“211工程”,將我國高等院校分出了雙非院校(非985、211院校)。近年來,我國執行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雙一流”,從而誕生出一批四非院校(非985、211,非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

而縱觀此次上海積分落戶政策中對一、二類高校的詳細劃分,可以看出,上海成為首個官方文件歧視滬外“四非高校”的城市。從而當《辦法》剛一出臺,就在網絡上引起熱議,那些來自四非高校的畢業生更加不能理解。

對於人才的恆定不能只因學校的名氣大小來定,一個城市只有足夠包容、足夠多樣性,才能保證城市的競爭力和發展。

最後,對於此次上海市出臺的畢業生落戶《辦法》,您有什麼見解?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